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税制改革进入“申论”命题视野
名师点拨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于11月29日举行,而《申论》科目所考察的社会热点话题历来是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今年的《申论》会关注哪些热点话题呢?记者请中宜教育国内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知名申论研究专家戴斌老师,就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命题方向做出预测。
方向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影响
细节考点:通常有三个考察方向:1.选择“户籍改革”作为切入点,考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身份问题。2.以“征用拆迁”、“最牛钉子户”等话题,考察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博弈问题。3.以“城乡医疗保障”、“外地民工子女入学”等话题,考察城市化进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
方向二: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细节考点:1.目前高校贷款规模已达数千亿元,赤字运转的高校凸显破产危机。2.传统的考核机制过于强调论文发表,已使论文造假现象屡禁不止。3.高等教育的“自主招生”及“高考加分”政策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焦点还是在于相关信息的“公开性”不足。4.高等教育课程“重理论,轻技能”,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下降。5.择校费的存废问题引起广泛讨论,如何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是考虑的重点。6.教育资源失衡拉大城乡素质教育差距。
方向三:医疗改革过程中困难重重
细节考点:1.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足,未能全面涵盖中低收入阶层。2.医患关系不断恶化,“医闹”现象层出不穷。3.医疗事故频繁发生,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存在缺失。4.医疗领域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构建应急机制迫在眉睫。5.“开胸验肺”事件暴露职业病鉴定体制存在缺失。
方向四:民主监督的不断完善
细节考点:1.类似“三聚氰胺”等热点事件的频繁曝光,使得新闻监督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居安思危,从另一个角度看,少数虚假新闻的出现,也使得新闻监督成为需要监督的监督主体。因此,我们既要保障新闻监督的“独立性”,也要保障新闻监督的“真实性”。2.人大、政协工作制度的完善,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民主代表的作用不断凸显。3.行业协会在监督过程扮演专业化监督的角色,同样举足轻重。4.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落实,将使民主监督工作更有针对性。
方向五: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细节考点:1.“失言”官员的陆续曝光,折射出少数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缺乏服务意识的“官本位”思想。2.目前一些机关单位的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隐患”,内部“整风”成为关键。3.行政效率不高成为重要制约因素,落实“干部问责制”是问题的关键所在。4.传统政绩考核指标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软肋”,需要加快政绩考核机制的改革,纳入更多“民生指标”,避免过多的“政绩工程”。5.“网络发言人”、“官员开博”现象折射出“网络问政”时代的来临。
方向六:网络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细节考点:1.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使得众多“山寨文化”陆续出炉。如何引导作为新型文化代表的网络文化,去其糟粕最为关键。2.“网络反腐”作为一种的反腐模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群众举报模式。在“网络反腐”过程中,如何避免其潜在的“不真实性”,是我们思考的重点所在。3.网络中的“人肉搜索”,引起了“网络监督”和“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广泛争议,在“加强监督力度”和“公民隐私权保护”之间,我们应该辩证看待,兼顾协调。4.网络普及化带来了网瘾问题,如何合理使用网络成为新课题。
方向七:税制改革 多方利益的博弈与权衡
细节考点:1.燃油税等“资源税”的改革,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却可能将燃油税带来的成本负担转移到公益性行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在“节能环保”与“民间减负”做出权衡是关键。2.物业税的“谋划”,源于对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应对,但是此举却可能给广大的“自住型”业主带来负担。如何征收,向哪些群体征收物业税,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同样,“遗产税改革”也是一样。3.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由来已久,但这里的关键取决于税收征管机制能否同步跟进。如果税收因“税制改革”而“大幅减少”,这就有违改革的初衷了。
方向八:生态文明
细节考点:1.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及科技创新是关键所在。2.江河水域污染的治理以及湿地保护问题,折射“水危机”的严峻性。而考察的时候,很可能会联系近来的“水价上涨”问题。3.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视GDP至上,轻视生态保护,应把环保列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刚性指标,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4.“限塑令”出台已久,执行过程中除了加大监管力度外,改变消费者多年形成的使用塑料袋的习惯,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尤为重要。
方向九:诚信社会的构建
细节考点:1.在广告时代,不少商家一味通过广告语忽悠消费者,缺乏基本的商业诚信,而明星代言“劣质产品”屡见不鲜,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社会诚信度的担忧。2.我国信用体系的构建,需要针对每个主体构建诚信档案,并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方向十: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调控问题
细节考点:1.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定位存在不合理之处,“买得起的不能买,能买的买不起”无疑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适用房领域的一种令人担忧的怪现象。2.房价在2009年大幅攀升,已脱离一般群众的承受能力,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需要出台更有效的市场引导和调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