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在家的日子(1)
从实习到实践,从征文到论文,为何所有这些都只剩下为“复制”与“粘贴”,都沦落为.百度..Google.。我只希望用心写的文章,能区别于复制,粘贴,或许不如那些来的规范,却一定更真实,可靠。
《一》 山重水路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实习到实践,从征文到论文,为何所有这些都只剩下为“复制”与“粘贴”,都沦落为.百度..Google.。我只希望用心写的文章,能区别于复制,粘贴,或许不如那些来的规范,却一定更真实,可靠。
寒假学校不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本打算利用年后较长的假期到县城打工,一则增加实践工作能力,一则也可赚一些生活费。但由于种种原因。计划夭折在新年的鞭炮声中。
打工是不得已放弃的,但除了打工,我一样可以做一些事,锻炼自己,我喜欢这种感觉。
年后家中的金针菇全面丰收,纯收入已经近3万元余元。但金针菇棚里的活还是不少,我和父母经常是忙到晚上11点多钟。不过棚里的活往往是隔一天才忙一次。在空余时间,我决定在我们村做一次小规模的实践活动。此想法一出,我便激动万分,以前一直想这儿,想那儿,怎么把自己的村子忘了呢!一则,这样会给我的调查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便利,不用联系其他实践基地,不用担心住宿及伙食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在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总该尽绵薄之力为自己的村子做一点什么。可这一想法并未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认为我最多只会说一说,认为我还只是一个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女孩子,不应这样大张旗鼓的在村里张罗事,张罗了也干不出啥好干来。
但一周左右的时间后,当我把我的详细计划告诉他们时,我觉得他们看我的眼神由原来的不屑,变成了怀疑。
《二》千思万虑为乡亲,目标计划始出来
临沂市.苍山县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前邢村,一代代父老乡亲耕耘在祖先留下的土地上,却仍未改变它的贫苦与辛劳。在放假的日子里我看着村里依旧泥泞的山路,看着成群成群的孩子辍学在家或是帮忙种地或是无所事事,看着村里一个个十八九岁的孩子已为人父母,每家两三个孩子已是普遍现象……除了心痛,我总会想,我能干点啥,除了心痛我是不是还可以干点其他的事。
每当这时,我才发现我的力量是多么的小。山路我没法修,别人婚前胜于我没法管,面对辍学的孩子我也是无力回天。但我想,我总是可以干些什么的。进过认真考虑。我确定了两个努力方向。
一.让我们村的所有老人在子女的陪同下过年,让他们享受天伦的幸福。
二.和村委会商议做一次种植金针菇的动员大会,说服有种植经验的人做技术指导,让更多的人,通过种金针菇的方式富起来。
我们村的山脚下有一片空地,当儿女成家立业后,他们在这片空地上盖一两间房子,称之为“老年房”。在此度过余年。进过我的走访调查,我知道作为一个只有二百多户的小村子,往年村里竟有二十几个人,实在孤单中度过一年一度的春节的。这其中竟只有4个老人的儿女在外地。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他们大多是和儿女关系不太好,有的是几个儿媳相互推脱,有的儿女甚至已经有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管老人的生活。他们新春最大愿望竟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和子女一起过个年,看自己的孙子孙女给自己磕个头或只是简简单单的道声祝福。
我想,这简简单单的愿望我能帮他们实现。
由于今年金针菇价格不错,我闷村仅有的几个种植户,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很多村民都想加入种植的行列。但由于金针菇的种植需3万元建棚进料的启动资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大多数人人在张望中。而且他们担心自己没有技术管理不好。
以上的实际情况便是我两个目标提出的根据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