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只批评孩子缺点而不看优点,专家认为这在教育中这是一种“软暴力”。上海新闻晚报引用专家的话称,温柔的“软暴力”摧残的是幼小的心灵。在近日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10余位专家谈到了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三大误区。 --可怕的“软暴力” 一名成绩中下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怕的就是妈妈带他到亲友家去,因为一见了面,妈妈就会列举她的缺点,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主动打招呼、数学成绩差等,而自己的点滴进步却从得不到表扬,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自卑感。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专家认为,在教育中这是一种“软暴力”。与体罚式暴力不同,软暴力使用的手段“新颖别致”,家长非但不要“动手动脚”,甚至不需要“亲自动口”。 其实,温柔的“软暴力”摧残的就是心灵,幼小的心灵。它的伤害力甚至超过肉体上的折磨,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 “软暴力”表面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软暴力”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研究证明,这种精神上的软暴力会使儿童日后产生焦虑症、抑郁症和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味“让梨”害了孩子 我国古代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叫“孔融让梨”,孔融所表现出来的美德本该是在孩子中提倡的,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也争先恐后地学起了孔融,生活上什么事都让着孩子,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受到越来越多的溺爱。 调查发现,如果对孩子一味地溺爱、迁就、放纵,不但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不利,还可能成为导致儿童智力残疾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海市儿童医院教授蒋一方认为,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泛滥之势。专家提醒说,如果一味地“让梨”,到头来可能害了孩子。 --“好孩子”不玩? 每到周末,上海约有三成以上的孩子依然忙碌,在父母的带领下,他们往来于各种培训班和特长班。如今,不贪玩已经算不了什么,在很多家长的心中,“好孩子”根本就不应该玩耍。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教授林茅讲起10年来她进行的比较调查,可谓意味深长。10年前,10岁左右的孩子在周末最想做的事是妈妈带他到公园去玩,而现在大部分孩子希望父母带他去学习一门特长,虽然他们觉得很累,但在父母“现在社会竞争加剧、需要提前起跑”等思想的教育下,孩子们转变了“观念”:现在的“好孩子”是不玩的。 于是,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往前奔,搞得孩子疲惫不堪。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一个天真的童年,过于注重所谓的知识“充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软暴力”摧残孩子的心灵 专家析家教三大误区[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