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史馆馆员,国画家吴灏先生与长子吴裘、次女吴美美、三子吴泰,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书画联展。吴氏一家,传统文化功力深厚,书画作品古色古香。父亲率子或率女,以往曾举办过3次书画联展;而本次,则是阖家第一次。 吴灏家学渊源。其祖上吴荣光是清中期有名的学者、书画鉴藏家;其祖父、父亲都是中医,亦好书画。吴灏已故妻子也是名门之后:其父是“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黄少强。“文革”前,吴灏靠为外贸部门画出口画为生,每月有400多元收入,日子过得挺滋润。“文革”一来,出口国画没得画了,断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去为工艺厂画竹帘、去塑料厂画塑料杯(画一只仅1分钱)。家中日益拮据,长期在家辅助丈夫画画的妻子偏偏这时肺病加剧。妻子生性懦弱,多愁善感,贫病交加,万念俱灰,她在上世纪70年代初投入广州荔湾湖一死了之。当时,吴裘14岁,吴美美12岁,吴泰8岁。 家贫又遭如此不幸,处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在常人,大概多数会精神崩溃。但吴灏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使穷极潦倒也常把“天无绝人之路”挂在嘴边。他从不把愁苦和郁闷发泄在孩子们身上,心情再恶劣,他也要让家中具有民主气氛。 吴泰幼时学书法,问父亲该学哪家的,父亲说“随便,你喜欢谁的就学谁的”。于是不知深浅的吴泰拣了宋徽宗的“瘦金体”,虽说越学越难,但因为是自找的,所以还是咬牙学下去了。 吴灏一直未续弦。孤寂时,便打太极拳、填词或画画排遣。他希望儿女也学书画,但从不用强迫、呵斥的方式,甚至摆出一种“顺其自然”的架势。而孩子们也很争气,吴泰七八岁便临摹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吴美美14岁能临摹宋代“院体画”,吴裘19岁临摹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曾得到著名文物鉴定家谢稚柳的赞赏…… 吴灏用什么办法让子女们自觉自愿学书画?一是在家中制造美术气氛。买些蔬菜瓜果回来,他写生之后让孩子们吃掉。养只猫,指点孩子们细细观察,说有助于“画虎”。朋友来聊天,孩子可以旁听,海阔天空,话题还是字画。有时,孩子要他讲古典文学名著,他就叫孩子边听边为他研墨。二是对孩子多鼓励。孩子只要有一点进步,他就大加赞扬。朋友来了,当着孩子的面给他们看孩子的书画;朋友自然“叫好”一番,孩子于是更为用功。“文革”期间,很多人都看不到前途,3个子女也一样。吴灏便一再鼓励他们:“只要肯用功,老天爷没理让你饿死1于今看来,果真如此。 吴灏独特的家教方法,用吴泰后来的话说,是“软鞭子”。
吴灏的“软鞭子”[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