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来评价课堂教学?换句话说,就是怎样的才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好课?有没有具体的标准?它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什么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加上与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座谈,在吸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设想。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主要看的是讲得如何。主要有这样的条款: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材掌握如何、教法是否运用灵活、教态是否自然、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板书是否工整等,这些都是从教师的角度的出发,看教师把教材教得如何,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这种课堂教学评价难于把握,多数的评价只是印象分数,它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许多所谓的公开课。优质课成为表演深、作秀课,远离了教育的宗旨。创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
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想
可以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分为三部分,即学生学习状态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教师基本功评价。
(一)学生学习状态评价
这是课堂教学评价核心,技为生部分: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体现出来。
就参与数量而言:看参与学生的人数与时间的数量;
就参与广度而言:要看是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就自主学习氛围而言:要看教师与学生能否交融情感,体现师生互动;
就学生活动组织而言: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要看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有体验。探究;
就学生思维状态而言: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学生是否有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否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否有独到见解。
2、学生命作学习状态:
合作学习是否具有目的性:是否带着问题讨论,有明确目的性,讨论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和必要。
合作学习参与面:参与面是否广?
合作学习的合理性:是否有合理的分上,分工后小组合作效率如何?成员表现如何?合作形式是否符合学习要求。
3、学生生成,发展状态:
愉悦度:学生情感是否得到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成功时是否得到鼓励?学生是否喜欢老师?学生是否更喜欢上这一类课?
共鸣度: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共鸣度,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自己的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
价值度:学生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是否有一定的积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学生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
(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时,以更多的要求关注教师的教。
1、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体现课标精神,三个维度的目标落实状况如何?
2.教学氛围:师生关系是否由权威型转向民主型?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是否多角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否能对所有学生表现尊重和赞美的情感,使没有求知欲的后进生先喜欢老师,然后再喜欢这一学科;是否正确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三)教学结构
1、教学活动:教师权威活动时间题尽可能缩短(指独自讲述或占用时间);学生活动时间及思考时间尽可能增则?是否设计组织了丰富多采的学习活动。
2.学习方式:自主探索,操作实践和合作交流完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3、媒体运用:充分、有效地运和信息技术(或多媒体的符合运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4.教材处理:是否能恰当地处理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个挑战性教学环境;是否能用审视和探究目光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改善。
(四)教师基本动评价
教师的基本功仍然是一堂好课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价课堂教学必须对教师基本功的发挥进行评价。
教师的姿态表情要乐观且具有感染力;语言清晰流畅,使用普通话;板书概括性、条理性比较强,电教手段的运用和实验演示熟练准确;手势、站位及走动适中。
新的教学评价体的三个部分,其权重可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占60%,教师的教学行为占25%,教师的基本功占15%。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能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又能提升评价的正确度和积极影响。
南昌市西湖区进贤门小学 熊瑜
《实验通讯》2003.12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