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的,最易接受新事物,最富有情感和独特个性的群体---------青少年儿童;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凭借自身的知识、才能、情感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职业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信任和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无论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如何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褒扬抑或批评乃至惩戒的基点都离不开----信任,否则都会从一个误区走进另一个误区。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完成。教师只有信任和热爱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才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桥梁,也就是用“用信任换取信任”(马克思语)。教师只有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消除心理障碍,敞开心灵的大门,就会及时如实地向教师反馈教育教学效果和意见,倾吐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学生就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在这和谐一致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褒扬看作是鼓励,把批评甚至适度的惩戒当作爱护,褒扬和惩戒在这种和谐又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假如师生之间失去了信任的基石,学生就会把褒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或惩戒看成是“整人”。在这种关系中,褒扬和批评就会成为教育的障碍。由于青少年儿童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他们的感情为转移的,往往不能用理智支配感情,而是以感情代替理智。在这种情况下,被批评或惩戒的学生如果心理没有及时得到疏导,就很容易产生一些过激想法和行为,从而导致了一幕又一幕悲剧的发生。正如有人说的:“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你教育工作的开始也就等于结束了。”可见,信任是尊重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矗
当然,在信任的基础上,教师的褒扬和批评或惩戒还要把握一个“度”。特别是赏识教育思想的提出和“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理念的倡导,教师的工作比过去显得小心谨慎了,几乎不敢触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扼杀了一个“爱因斯坦”,夭折了一个“爱迪生”。于是有的课堂上满堂充斥褒扬声,这样不分是非的褒扬是主观随意、无原则的,并不能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无法帮助学生明辩正误,还会模糊学生的认识,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自我的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另外,教师在遇到来自学生的意想不到的突发性事件时,或者是学生一句带有抵触、冒犯的言语时,教师更要把握好“度”,一定要善于调节:除了在那种理由充分、学生基础良好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处置个别学生违纪违规言行外,其他情况下要避免正面冲突,留至事后处理。
无论是褒扬抑或批评(惩戒),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信任不仅是教师必备的美德,而且还是教师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促进自身道德修养的原动力。一味地褒扬和过度的惩戒都是不可取的,老师,尤其是年轻气盛的老师更要牢记。
作者简介:汪振德,男,1989年初登讲坛,至今已十载有五。从南师大毕业后,一直孜孜以求,现在身为天岗湖中心小学校长和乡教育助理的我,依旧任重道远.天岗湖中心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天岗湖畔,曾经被《江苏教育》杂志誉为“天岗湖畔一枝花”,学校以常规管理有方而闻名全县。
具体联系:邮编:223900
电话:0527--6631198
0527--6631011
褒扬和惩戒的基点是信任[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