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教学相关 > 语文教案 >

《闺塾》 教学设计示例(一)

2007-01-04 
《闺塾》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现代传奇戏曲的基本特点。

2.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读节选部分,培养鉴赏戏曲人物语言的能力。

2.鉴赏、分析剧作中所塑造的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教育禁锢人的心智、情感发展的弊端,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四)美育渗透点

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欣赏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首先熟悉情节,了解人物地位、身份和他们的言行,然后对比分析,把陈最良与两位青年女子对比,突出陈的迂腐、保守;将杜丽娘与春香对比,了解她们思想性格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复地有表情地朗读,体会各人语言在语气语调上的不同,了解他们用词和句式的特点,从而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而《闺塾》为《牡丹亭》的第七出,“游园惊梦”的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剧情内容,本课可以鉴赏春香、丽娘和老塾师陈最良三个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进而概括人物性格为重点。

(二)解决办法

因剧中写的是官家闺塾,故曲词对白中常涉及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学生初读可能觉得理解困难。对这些内容不必深究,对照课文注释作一般了解即可。对重点部分,可通过诵读课文、进行课堂讨论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分小组、分角色诵读课文。

2.进行课堂讨论,赏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杂剧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的戏曲形式。《牡丹亭》是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学习《闺塾》一课,以赏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为主要目标。

(二)整体感知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这出汤显祖的最杰出剧作,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颐、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对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理解《闺塾》,也应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认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是一位艺术欣赏品位极高的才女,轻易不会认可一般的作品。但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却完完全全征服了她!现在,让我们和黛玉一道来欣赏这充满诗意的戏文吧!

(投影显示《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片段。)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这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这:“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简介: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其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萧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后面三种和《牡丹亭》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为突出。《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3.学生分小组(可3人一组)、分角色诵读课文

4.分析讨论:

问题:《闺塾》一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写了3件事:讲诗——习字——责打春香。(学生如回答还有“塾师备课、小姐问花园”亦可。)

问题:你觉得这出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人物?

明确:一般学生都会被春香所吸引,但教师也应考虑到有少数学生可能提及杜丽娘甚至塾师陈最良。因此,必须对这3个人物有所准备。3个人物特点如下:

春香——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的小姑娘。一上场就咕噜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然后不断与老塾师斗嘴取乐,最后干脆同老师两相打斗起来。

塾师——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却落到绝粮断炊地步的腐儒。因为太守杜宝觉得女儿渐大,要找个老成的先生“拘束拘束”,千挑万挑,才选中了这位陈最良。他感知遇之恩,准备严格执行杜宝交给的任务。他开口闭口“诗云子曰”,一上场就大冒酸诗,是一个典型的死板僵化的冬烘先生。讲解《诗经》,被丫环逼问得只好呵斥“多嘴”,因为丫环到花园一逛,一个六十老翁居然和十来岁的小丫头在舞台上一来一往打斗起来,最后还被小姑娘缴了械,让人忍俊不禁。

杜丽娘——(见下一环节)对这一人物的分析本应置后,但如果学后提及,说明对这一出戏的精髓已有体会,故不妨提前。不过,最好在学生分析了春香、塾师形象之后再做专门分析比较可行。

5.重点突破:

问题:杜丽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但是在这出戏中她的言语并不太多。你能够从她不多的语言中体味出她的心态性格吗?

①“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杜丽娘自己在读《诗经》时对诗句有朦胧的感触,但老师却不往深处讲,她不满足于老师解释字面意思,故言“学生自会”。十分含蓄,是大家闺秀风范。

②“这经文偌多!”

老塾师给杜丽娘敷演大意,不但没有消除她的疑惑,反而东拉西扯讲了一番大道理。于是,杜丽娘轻轻一句“这经文偌多”,透露出强烈的厌烦情绪。

③(春香)“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杜丽娘)“还早哩!”

这句极富潜台词的话,冬烘腐儒是听不出来的。字面上看是说春香写字太差,深层意思却是在讥笑小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和丫环开起了这样的玩笑。

④“敢问师母尊年?”

写字当中,杜丽娘忽然问起这句话来,还说要给师母做鞋。这是典型的姑娘家开小差的表现,却带着女孩儿特有的乖巧可爱。

⑤“那花园在哪里?”

一个16岁的姑娘,居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个花园,这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可悲。杜丽娘问这句话时向往、急迫的神情跃然纸上!

⑥“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原来”一词,是恍然大悟的语气,一个“且”字,细品之下就有“暂且搁下,以后慢慢盘算”之意,为后文的“游园惊梦”埋下了伏笔。

6.讨论归纳:

问题一: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他的迂腐、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

(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地宣讲,显得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

问题二:《闺塾》一出,近代演出本叫《春香闹学》。春香是怎样“闹学”的?从中展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闺塾》的剧情较为简单。只写了陈最良讲《诗经》、丽娘习字和春香受罚三件事。春香无视封建礼教的威权,插科打诨,逗引说笑,显示了活泼、机智勇敢的性格。就像《西厢记》莺莺身边少不得红娘一样,丽娘身边也少不得春香。作者也借春香之口,剥下了程朱理学“假道学”的外衣,给予了无情的嘲弄。陈最良讲《关睢》时,她骗得陈学鸟叫,又故意曲解“在河之洲”的诗句;丽娘习字时,她竟取来画眉的笔墨。因私自溜去花园玩耍,顶撞、戏耍塾师,眼看要挨荆条、受责罚,她仍不放在心上,顶撞、调笑不已。这个活泼率真的少女,鲜活灵动,逗人喜爱。)

问题三:与春香相比,丽娘似乎显得文静、顺从。她假意要责罚春香,却又并不真动手;待陈最良走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去处。这些都说明什么?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矩,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四)扩展

1.试简要评析剧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见前)

2.阅读《读本》上《游园》一出,重点赏读[皂罗袍][好姐姐]两支曲子,分析杜丽娘自我觉醒的心理转变过程。

(丽娘走出深闺,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新天地。她惊叹于大好春光,痛惜自己的青春埋没在闺阁之中,萌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强烈向往,表现了她的自我觉醒。)

(五)布置作业

见“扩展2”。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