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教育资讯 >

博士论文成了“空心砖” 厚度决定质量?(2)

2011-08-26 
高校里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对于“怎么做红烧肉”这个问题,本科生的回答是“把猪肉放进锅里炒熟即可”硕士生会把这道菜的主料、配料及制作流程都详细地列出来而博士生的答案则是厚厚的一本书,书的第一章赫然写着:如何养猪...

  “全国高等学校都要向国际一流进军。是否应该向他们学习呢?我们的博士学位论文能否压缩到50页左右呢?”高伯龙提出疑问。

  别敦荣教授则不赞同简单地用期刊论文或学术界一些经典论文的篇幅来要求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厚度,这是博士学位论文的性质所决定的。” 别敦荣教授认为,博士学位论文不应当只是学术观点的阐述,还有其他要求,比如,关于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论证、关于相关科学文献的综述、对研究过程的介绍等,“这都是学位论文所特有的,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就需要有一定的篇幅。”

  但他同样认为,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博士毕业论文的厚度依然需要一个大致的量化标准。

  在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越来越长的同时,博士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正广受诟病。

  多个部委联合组织的一份针对中国博士生质量的大规模调查显示,博士生导师认为博士生创新能力“较高”、“一般”和“较低”的比例分别为29.7%、62.7%和7.6%。有专家指出,原始创新不足是我国博士论文与世界一流大学博士论文的最大差距。

  高校开始发出积极信号

  论文要求逐渐由“字数”向“创新点”倾斜

  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王后珍博士还记得当年交学位论文初稿时的情景,与周围的同学相比,自己的论文显得有些“寒碜”:很多同学的博士毕业论文大多厚如砖头,自己只有70余页的论文在装订时却连侧面上的标题都印不上去。

  与同学交流后才知道,很多同学认为“只有写厚了,才会觉得踏实”,班里最厚的一本论文甚至达到200多页。

  出人意料的是,论文答辩结束时,王后珍薄薄的论文因为思路清晰、有创新点在众“砖块”中脱颖而出,“意外地”获得了为数不多的“优秀”。

  高校里已经开始发出积极的信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冯登虽然离毕业还有两年,但导师已经要求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了,“从论文大纲到最终定稿都要有明确的规划”。

  面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冯登压力很大,但这份压力并非来自字数,而是论文核心内容的创新点——导师明确提出:“论文一定要有创新点,有自己的想法,在科研上有所突破才是最重要的。”

  吴庸博士还记得一个当年在校时同学间私下总结的“潜规则”:毕业论文首先就是要把字数凑够了,评审专家们肯定都得互相给面子,但表面看上去还要说得过去,“再说,一些飞来飞去的‘老板’也不一定有时间认真去读内容。”

  而现在,他留心观察发现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要求正不断提高,高校对论文的字数要求有所宽松,渐渐把重心落实到博士生在读期间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其所做的实际工作上来了。

  吴庸说,盲评(学位论文评审的一种制度)的比例加大了,突袭式的抽查更是让人心惊肉跳,各方对毕业论文创新的追求自然也多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的马洪教授说,自己在评阅博士学位论文时,判断的主要标准一般是“看其研究工作有没有价值,论文本身所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博士生本身做了多少工作”,而非依据论文的厚薄下定论。

  每年博士生交学位论文初稿时,他常常对还在读的博士们明确态度:“希望论文能够精简一些以减轻博导们的审阅压力。”

  武大数学系黄崇超教授介绍,在国外,本专业的论文经常要请其他专业的人士来做评价,看看非本专业人士对论文内容能不能做到有大致的了解,以验证论文的可读性,“所以说,论文页数的多少不应该成为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论文的厚薄也说明不了什么。”

  他表示,自己欣赏的还是那种“自己做的东西,论文中有足够创新点”的论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