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烛烬(梁文道、蒋方舟倾情推荐,一个关于友情、爱情、勇气的高贵故事) (马洛伊作品) | |||
烛烬(梁文道、蒋方舟倾情推荐,一个关于友情、爱情、勇气的高贵故事) (马洛伊作品) |
网友对烛烬(梁文道、蒋方舟倾情推荐,一个关于友情、爱情、勇气的高贵故事) (马洛伊作品)的评论
将军和客人,时隔多年后的再次相见,再次一同共进晚餐,就如同多年前那个晚上一样……
当窗外风雨交加之时,将军与客人秉烛夜谈,直接又不失技巧的对话,主要是将军在说,说出自己的过去,说出他们的过去,说过他和她的过去。说出他们过去的种种,以及他们如何分开,和他自己判断的。
当蜡烛燃尽后,那个最黑的时刻,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刻。将军问了他最想知道的问题,不是关于男人与女人的炙热缠绵,不是关于男人与女人的媾和。但是客人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回避:这个问题你心里已经知道答案了。 作为读者读到这里心里也应该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当一切结束的时候,两个即将步入棺材的古稀的老人,也放下了心上曾经的担子。
当客人离开后,将军让乳娘将那幅摘下多年的她的画像再次挂回走廊的画像墙上,这也是将军内心放下的一个侧面写照吧
故事情节很简单,既通俗(俗套也可以说),又暗含高贵的品质。没有多少环境描写,少量的时代室内装饰描写与大量的独白与留白。
通俗在哪里呢?如果以一个现代三角恋关系来说,这个故事要俗套的要死。两个男人A与B,属于不同的阶层。A属于非常富裕的上流社会(以奥匈帝国资本化时期为背景),B属于小市民阶层(但是期望通过军事教育晋升到上流社会)。两人都有极高的天赋、志趣,两人又都像摆脱自己的出身。糟糕的是,他们两个人居然成了好朋友,要知道,对于小市民阶层而言,他们千方百计的努力不就是为了上升到更高阶层吗?这对于年轻的有才华的心智而言,无论如何都受不了。最最糟糕的是,出现了一个心地纯粹、情感高尚的姑娘C,这个姑娘也是出身与小市民阶层,并且与B相恋(猜),B将C介绍给了A,A爱上了C,并且娶了她。
据A的推测,B和C曾经合谋过,杀掉A,获得他的财产,但是在最后一刻,B没有杀A。之后B便从A与C的生活中逃离了四十一年,直到晚年。这部小说大体就是从四十一年后,两位老人的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开始的。总的来说,在整个谈话中,B谈的很少,只是谈了自己在逃离之后的热带生活,很少,但可能也隐藏着诉说自己为什么逃离;大部分的谈话都是A的独白,A就像一个心怀怨恨的人,他以为自己的妻子C与自己的唯一的好朋友B欺骗了他,但是他又想方设法的为他们找理由开脱,他一直没死,就是想等"rest":"到B亲口在他面前忏悔,但是他又害怕真相。为此他研究过许多关于爱情与友谊的哲学,他谈到了柏拉图,谈到了友谊的本质。这是本书从俗套的三角故事中超越出来的部分,倘若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三角故事,那么作家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可贵之处也在于此,作家能够通过大段大段的独白将故事的人物情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高度(心灵上的一种纯粹奉献),以及爱与死之间的种种意义。比如说,A的妻子死的很早,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死于什么?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她死于爱她的人的冷漠,和她爱的人的逃离(胆小)之后郁郁而终。因此,四十一年后,C回来其实就是想给A一个答复,虽然这个答复是沉默的,但这沉默说明是一种高贵的情感,并且A也释然了,于是他虽然说出了“谁活过别人,谁就是背叛者”的话来,他还是释然了,在生命的暮年。因为我们爱的人在最早的时候死去了,因为我们,而活下来的却是我们,这就是生活报复我们的方式。<br /><br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这种题材很少作家敢写,写的不好就是俗的要死,而写的好,需要作家非常深厚的人文修养与极高超的语言技艺。而这两点,本书作者都具备。如此,当我们去看这一部作品时,是可以看出几个层次的,肤浅的层次以及更深的层次,都可以看。<br /><br />个人以为这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式作品。在同类作品中,此书的装帧设计用纸也比较讲究,翻译很流畅,译者对该书作者也做了些比较详细的介绍,至于这个作家到底是怎样的?需要读者自己去阅读与判断。"
整部小说只有唯一的主人公,内容以主人公的回忆独白为主,表现了人生无法摆脱的孤独。人们热议的亲情、友情、爱情,都不过是每个人摆脱孤独的尝试,而最终结果都是失败的,留下的仍是与生俱来的孤独对心灵的折磨。无论是独自面对还是寄希望于有人共同抵御,书中每个人都是无力战胜孤独的失败者。企图摆脱孤独的激情随着年龄逐渐消退,猎杀、逃避、伤害、报复既无力冲破道德的制约,也就无法挽留激情的消退,当有人突然意识到这些时,人的精神也随之快速衰老。最后,主人公已经放弃与孤独的斗争,只需一个也身陷其中的听众让自己能够展开诉说。这其实是对自己的诉说,对外界事物的情感依赖是对自身独立的背叛,而自身的反抗终将表现为对外界的背叛。当一个人因死亡离开这个孤独的世界时,留下周围生者继续这个痛苦的循环。
一口气读完马洛伊·山多尔的《烛烬》,也必须一口气写下这篇读后感。很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的小说了,读了一部好的小说的感觉,就像恰到好处的喝了一杯佳酿,各种美妙滋味,如化学反应般涌向心头。
他的文字克制平静,如同他塑造的人物,尤其给我震撼的是,连结局都那么克制,但正是这种克制,又让故事极具张力;故事结构虽然简单,却通过大量的准确、极具感受力的心理描写,对于场景和某个道具的细致、精准而又绝不赘言的描写,让整个故事极具画面感和立体感。
他用了大量的个人对白,在独白中,展现了那个世界秩序坍塌的时代,和在那个时代中依然褒有贵族气质的人格。
他和茨威格的风格有些许相似。伏尔泰说过,对任何人的研究都不能缺少他所处的时间、空间和经历(历史),他的出身,经历,所处的那个年代,都和茨威格相似。
当然,这么好的外文作品,离不开好的译者,翻译是余泽民,他写的后译《流亡的骨头》同样精彩。
是不是一本好书,读十页就能知道,或者还要不到
“这是人类应该面对的挑战,”女主人应道,她正坐在镜子前,端详着自己日渐衰败的美丽,“人们总有一天要失去他们自己的所爱。不能忍受这点的人,不值得可怜,因为他不是完整的人。
喜欢烛烬(梁文道、蒋方舟倾情推荐,一个关于友情、爱情、勇气的高贵故事) (马洛伊作品)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