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职场 >

拿来就用的职场升迁心理学(弗洛伊德工作坊著)

2012-11-10 
本书精选了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著名学府数百位心理学家的心理学实验,从心理学实验探索性格魅力的秘密,有助于发挥我们性格中好的一面,以一种可靠的、积极的方式看待与别人的差异,并理解个人的性格偏好如何对自己及其他人产生影响.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拿来就用的职场升迁心理学(弗洛伊德工作坊著) 去商家看看
拿来就用的职场升迁心理学(弗洛伊德工作坊著) 去商家看看

编辑推荐

《拿来就用的职场升迁心理学》编辑推荐:哈佛、牛津、剑桥、耶鲁……数十所名校,300多位心理学家,200多项心理学实验,如何提升你的性格魅力?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工作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名校和机构的博士、硕士自发组成了心理学研究小组,梳理了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著名学府数百位心理学家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归纳为职场、情商、人际交往、消费心理、领导力等各个领域,将最前沿、最实用的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大众生活。

目录

第一章
把握距离,创造和谐人际/001
刺猬法则实验:与同事保持适度距离/003
从众心理实验:任何时候都要切忌盲目跟风/008
人际相似性实验:寻找相似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012
罗斯“投射心理”实验: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重新思考/015
多看效应实验:学会适时多次露面,赢得他人喜爱/021
个人空间实验:尊重无形的个人空间/024
斯坦利?沙赫特“合群倾向”实验:职场上也需要朋友/027
圆桌效应实验:努力创造最和谐的会议室/031
第二章
准确定位,提升个人魅力/035
延迟满足实验:抵制职场上的某些诱惑,提升自我控制力/037
第一印象效应实验:第一印象不容忽视/042
晕轮效应实验:直面诋毁,创造个人品牌/047
名片效应:学会向他人递出自己的心理名片/051
大猩猩“智取香蕉”实验:工作中学会顿悟学习/055
蜜蜂实验:找准自己的生存方式/059
第三章
瞄准重心,推动团队前进/063
竞争与合作实验:正确认识个体竞争与群体竞争/065
包达列夫“定势思维”实验:打破常规,在创新中求胜/070
德西实验:妙用薪金的外部刺激作用/074
权威效应实验:正确运用身边的“权威”/078
服从实验:坚持原则,但却不需固执己见/082
“安泰效应”实验:只说“我们”是第一/086
第四章
珍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091
C?C?罗西与L?K?亨利“回馈”实验:及时作好绩效反馈/093
耶基斯与多德林老鼠实验:找到自己最佳的工作状态/097
黎格曼“社会懈怠”实验:分工合作,各司其职/100
异性效应实验:男女搭配,干活不累/103
过度理由效应实验:少一些想当然的猜想/107
黑暗效应实验:学会选择轻松的环境谈工作上的事/111
第五章
智取江湖,巧对风云莫测/115
罗森塔尔实验:积极传达对员工的信任与期望/117
焦点效应实验:学会让自己脱颖而出/121
毛毛虫实验:遵守规则,但别忘记创新/124
“投篮技巧训练”实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27
信心获得实验:学会有技巧地激励下属/131
蔡戈尼实验:善始善终,敬业员工备受欢迎/135
邻里效应实验:求人办事之前,先成为他的熟人/139
第六章
面对压力,激发无穷潜能/143
印刻实验:为争取第一而努力/145
跳蚤实验:目标的高度决定前进的跨度/149
塞里格曼实验:从失败中积累财富/153
青蛙实验:居安思危,适当增加压力/159
成败效应实验:“独角戏”给不了你成就感/163
单车实验:利用好竞争这把“双刃剑”/167
懒蚂蚁效应实验:千万不要得罪你身边“最懒”的同事/170
第七章
管理情绪,掌握快乐节拍/175
霍桑实验:及时宣泄不良情绪/177
“齐氏效应”实验:张弛有度,学会轻松工作/181
“巴纳姆效应”实验:正确认识你自己/185
情绪实验:情绪也需要保健/190
“快乐”与“痛苦”实验:学会快乐地工作/195
“莫扎特效应”实验:让美妙的音乐带走你的烦恼/199
第八章
注重细节,开启成功之门/203
跨门槛技术实验:学会步步为营,切忌急于求成/205
阿伦森实验:对他人评价有妙方/209
菲利普?辛巴杜“偷车”实验:防微杜渐,勿让小错误毁了你/213
责任分散实验: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217
自我选择效应实验:慎重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221
泡菜效应实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25
蛇桥实验:心态决定一切/229

文摘

刺猬法则实验:与同事保持适度距离
【心理学实验】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有过类似这样的经验或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就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或矛盾,相处起来反而要比与其他初次见面的人交往更难。在一些家庭成员或者情侣之间,也常会出现这种相互埋怨的情况。按照常理来看,似乎应该是交往越深,就越容易相处,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种现象其实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心理距离效应”,即刺猬法则来解释。
刺猬法则最初来源于这样一个实验:研究动物心理的比较心理学家为了研究刺猬在冬天的生活习性,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但相互靠近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不得不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感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彼此的刺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它们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被刺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刺伤,这就是刺猬法则的最初来源。由此延伸开来,我们所说的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一个你原来非常敬佩或喜欢的人,与其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对方的缺点就会日益显露出来,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对他(她)原有的感情,甚至开始变得讨厌起他(她)来了。夫妻、恋人、朋友以及师生之间都不例外。
在心理学上,也曾有人做过类似刺猬法则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很大的阅览室中,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便悄然走进去坐在他(她)的旁边,以此来测试他(她)的反应。结果,绝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心理学家,而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直接、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80个人,结果都一样: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这其实就是“心理距离效应”在我们生活中很好的体现。
【心理学启示】
首先,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定的能够把握自我的空间。它们犹如一个个无形的“气泡”,早已为人们划分好了属于各自的“领域”。然而,一旦这个“领域”遭到他人的触犯时,个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对他人产生防范与反感心理。
刺猬法则用到职场上就是: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与周围的同事都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在职场上无论是对待你的上司,还是其他同事,都要学会把握与他们相处的距离,尊重他们的隐私。不论是你的人际关系有多么的亲密,也应该保留一处个人心理空间。过度的自我暴露或者过于好奇他人的隐私,只会给你的人际交往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其次,要懂得灵活运用“心理距离效应”。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势必验证物极必反的道理。另外,在与同事保持适度距离时还要有容纳意识。因为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个性的差异,包容对方的某些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性错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最后,刺猬法则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与员工保持适度的距离,既不会使自己显得高高在上,也不会混淆自己与员工的身份,这才是做好一个管理者的最佳表现。而且身在职场,亲疏适度也是作为管理者必须练就的本领之一。现在,有很多公司的第一章 把握距离,创造和谐人际
一些负面消息总会被爆料出来,弄不好某一天的爆料中,主角便成了你。因此,从刺猬法则来讲,作为一个在职场上奋斗的人,要想在事业上不断地获得发展,人与人之间就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恰当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魅力。
法国的前总统戴高乐曾经说过:“仆人眼里无英雄。”这也说明了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即相应的心理距离,否则的话伟大也会变得平凡。
戴高乐是一个非常善用“心理距离效应”的人。他以“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座右铭,正是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他与自己的顾问、智囊以及参谋们之间的关系。在戴高乐担任总统的10多年时间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与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及智囊机构中的任何人,其工作年限都不超过两年。他总会对刚上任的办公厅主任说:“我只能用你两年时间,就像人们无法把参谋部的工作当做自己一生的职业一样,你也不能把办公厅主任当做自己一生的职业。”这是他的规定。
戴高乐解释说,他有这样的规定有两个原因:其一,他觉得工作上的调动是很正常的事,而一直固定才不正常。这可能是他受到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不存在一直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其二,他也不想让这些人成为自己“离不开的人”。只有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调动,相互之间才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够确保顾问与参谋的思维、决断具有新鲜感,而且充满朝气,还能杜绝顾问与参谋利用总统与政府的名义来徇私舞弊。戴高乐总统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如果他们之间没有适当的距离,领导决策就会过分依赖于秘书或者其中的某几个人,智囊人员易于干政,进而会使他们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利,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二者相比,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上策。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在研究人际空间时,划分了四种不同的距离,而且每一种距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双方关系。第一种是亲密距离,这属于人际交往中的最小距离,甚至被叫做“零距离”,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亲密无间”。它的最近范围控制在6 18英寸(0.15 0.44米)以内。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于能够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以及气息等,也可以挽臂执手或者促膝谈心,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身体接触来体现出相互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第二种是个人距离,这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其近范围在1.5 2.5英尺(0.46 0.76米),以能够互相握手及友好交谈为宜。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直接的身体接触已不多。这种距离是熟人之间交往的空间。若是一个陌生人贸然进入此空间,就会构成对他人的侵犯。其远范围控制在2.5 4英尺(0.76 1.22米),所有朋友或熟人都可以自由进入该距离。但在一般情况下,与比较融洽的熟人交谈时,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的那一端,而陌生人之间交往时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一端。
第三种是社交距离,它与个人距离相比,其距离又拉远了一步,体现的是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比较正式的关系。其范围控制在4 7英尺(1.2 2.1米)范围以内,人们在工作场所与社交聚会上通常需要保持这种空间距离。第四种是公众距离,这种距离是在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之间保持的距离。它的范围一般控制在12 25英尺(3.7 7.6米)范围内,其最远范围在上百英尺以外,甚至更远。这是一个基本上能够容纳所有人的“门户开放”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相互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甚至完全可以对处于此空间内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与他们交往。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时,双方之间相距的空间距离是彼此之间是否亲近、友好的重要标志。所以,职场办公室工作中,选择与把握好正确的空间距离对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至关重要。就整个职场上来说,我们也无时无刻都面临着要与我们的上司、老板、同事等之间的不断交往,与他们保持好一定的距离也是玩转职场的必要交往技巧之一。尤其是与异性同事之间的距离,把握不好总会出现一些“莫须有”的故事。为了避免职场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适度的同事距离才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筹码。
【小技巧】
Tip1:在工作中学会与你的同事保持适度的距离。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远离职场中不必要的烦恼。
Tip2:学会把握好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人际交往中为自己赢得取胜的砝码。
Tip3: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创造和谐的办公室文化。尽量杜绝办公室小集团化倾向,或者是“一对多”关系等现象的出现。

相关阅读:

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著)

我们合理的信仰(赫尔曼.巴文克著)

三国人物心理分析与职场生存(岳晓东著)

赢在职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杨玉萍著)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