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卢瑟经济学(安生著) | |||
卢瑟经济学(安生著) |
本书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希法亭、罗莎·卢森堡、亚当·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凯恩斯、弗里德曼等人的观点,提出资本主义运行方式存在固有的内在不稳定性。工业化时代,生产高度分工,所有产品都需要经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分配取决于博弈能力,少数人分配能力具有自我强化的倾向,多数人的分配能力则不断弱化。消费则与分配能力密切相关,反作用于生产。随着分配能力的分化,必然出现生产能力不断扩张、消费能力不断萎缩的趋势,导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匹配,最终以经济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必然和固有现象,危机严重程度与贫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两次自我扬弃,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经济危机则由周期性“复苏—高涨—崩溃—停滞”中的定期崩溃,进化为“崩溃一停滞”,即长期性经济大萧条。在国家干预之后,长期性大萧条再次进化为滞胀。分配不均并没有消失,所以经济危机也没有消失,而是不断变化形式。本书的观点是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本在于消除分配不均的现象。由于少数人群过强的博弈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所以必须由政府对贫富差距进行主动调节,削弱少数人群过强的分配权或者以财产税(遗产税)的形式征收其多余的财产。
归纳本书大概讲述了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学的政治属性;二是资产的属性及其在市场中的作用规律;三是前人对经济危机现象研究的综述;四是社会总产品分配博弈及各种要素所有者的分配权;五是社会化大生产与价值实现过程;六是资本的内部兼并及垄断资本的出现及垄断资本的运行规律;七是资本在时间维度上的扩张(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八是资本在空间维度上的扩张(资本主义制度下各国经贸关系、经济殖民地);九是工业革命和财政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十是以美国经济史简要验证本书观点,认为对资本主义来说,不扩张即死亡,生产过程不过是资本扩张的副产品。这样的经济制度具有内在的缺陷。最终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本书的内容以经济为主,但并不局限于市场交易。因为少数个人或团体为了获得优势,维持优势会不择手段。在马克思的时代体现为原始积累,在列宁的时代体现为帝国主义。如果抛开原始积累和帝国主义,必然难以看清优势的起源、决定因素和发展趋势。
本书既然用卢瑟的方式解释世界,必然完全不同于稳拿的经济学。本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运动方式是多方博弈;规律是强者恒强;最终结果是体系崩溃;具体应用是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只有这样的解读方式,才能解析你争我夺的现实世界。
《卢瑟经济学》中没有见好就收的边际效应递减,只有贪得无厌的资本为了追求自我增值不断积聚;没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只有为了物质利益进行你争我夺的博弈。
《卢瑟经济学》中的社会不是起源于鲁滨逊的小岛,而是“抢钱、抢粮、抢地盘”的血淋淋的原始积累,而鲁滨逊不是主动放弃小农生活去和别人交换,是被强行剥夺了生产资料,不想饿死就要接受资本提出的交易条件。
《卢瑟经济学》中的交易,不是彼此互利互惠,皆大欢喜,而是强者占尽弱者的便宜,把弱者踩在脚下;不是人人平等,而是少数人更平等,不是人人都幸福,而是少数人更幸福,多数人则成为经济上的奴隶。
《卢瑟经济学》中的马尔萨斯、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不仅仅是经济学家,更是僧侣、官僚和资本家利益的代言人。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人类最终的乐土,而是随着财产的集中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最终崩溃。帕累托最优不是人类的天堂,而是卢瑟造反的前夜。
《卢瑟经济学》的理论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冥想出来的。没有复杂的数学推演,却有很多身边的例子和历史的事件——所有人都参与的博弈,每个人权重不同,怎么可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推导呢?
本书尝试从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们所处的社会,以非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剖析世界,回答以上的这些问题。读完本书,会让我们看到大概了解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并不能指导经济实践?少数人怎样建立了优势?他们如何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为什么经济危机难以治愈?资本主义的前途究竟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loser或者稍微还有那么些正义良知的winner,而且自认为还算爱思考、不愿意浑浑噩噩、人云亦云且对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始终饶有兴趣的话,如果读后有那么些许的如鲠在喉的东西想吐出来的话,这本书能够满足你们,这就涉及到研究卢瑟经济学的意义。
安生
2012年8月23日(于七夕节)
版权页:
稳拿经济学追求帕累托最优,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紧缺资源获得最大价值。稳拿经济学认为,自由的市场,最终会达到帕累托最优:即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在市场中,社会的各类人群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自由市场会导致帕累托最优,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种帕累托最优,却不是多数人之福——既不是卢瑟之福,也不是稳拿之福。自由的市场最终会造成财产的高度集中,拥有这些产的稳拿对社会总产品有极大的分配权。数量众多的卢瑟,却只有极其有限的分配权。所以,每次天下大乱以前,社会都处于或接近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不伤害地主的利益,农民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就要死于饥寒交迫——这时农民就不再尊重市场交易规则,采用暴力推翻产的权威。
产和劳动力在市场成为交易中对立的双方,产支付劳动力工资,获得剩余价值。劳动创造的价值分为两部分:劳动力获得工资,产获得剩余价值——或者,地主获得地租,农民获得余下的粮食——如果劳动创造的价值固定,那么产和劳动力之间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产获得最大幅度的利用的时候,也就是产获得最大收益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工资被压到最低的时候。
亚当·斯密提出,个人满足私欲的活动将促进社会福利,只要自由放任,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最终就将实现全社会的富足。科斯提出只要产权明晰,把一切交给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然后就能建立安宁祥和的社会,一切都会万事大吉。
在斯密的时代,正是大饼迅猛变大的时代。那时资本主义刚刚登场不久,每一个资本家的资本量都很小,社会中还有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时期,正在经历第一次产业革命,从手工作坊向大工厂过渡,劳动者还有当小老板或者当雇用工人的选择。那时对产来说最有效率的自我增值的手段是发展生产,资本主义相对封建残余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所以这样说并不为过。经过200多年以后,到今天还这样说,那就是彻头彻尾的胡说了。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