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那些我睡过的床:中国27家风格酒店手札(文林著) | |||
那些我睡过的床:中国27家风格酒店手札(文林著) |
《那些我睡过的床:中国27家风格酒店手札》编辑推荐:文林是一个坚定的、执拗的、带有轻微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他对旅馆的挑剔,对生活风格的钟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文林说:“旅馆,必须成为一种致命诱惑。”
比如,推窗摘龙眼,在一个世纪前的老洋房里。
比如,坐在Philippe Starck设计的高脚椅上吃早餐。
比如,藏式马灯漂浮在地面,像萤火虫一样。
…… 他想告诉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如何,请永远不要放弃,找到一张床,能让你: 睡到自然醒,懒眼看晨光。
相对于他的与年龄不符的通透淡定,我这个一年到头在街头巷尾肆意迷路而且跑跳雀跃的无休中年,忽然成了一个有过分活跃症的幼儿园低班生。至于如何坐,如何躺,如何睡,如何doing nothing,他绝对有资格开班授徒——一不留神文林已经丢出面前这一本“宅在路上”的体验教材了,你翻开看了,然后动,还是不动?
——欧阳应霁
原来一个旅馆并不是短暂栖息之地,更是你临时的家,我想应该没有人不喜欢自己的家,而在文林的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理想的家,那些世界的床啊,我还没有机会上的时候都已经被他上了,可是这漫长的旅途啊,总希望是可以有人来分享,毕竟酒店还是要两个人住的,这是我经常和他的对话:“那么好的酒店,那么好的风景,可惜只有我一个人。”
——阿Sam
文林始终是克制的,缓慢,柔和,收放自如,他的文字是我烦躁时候的镇静剂,而他笔下流淌的丰盈,又是剧烈、空鸣和透彻的,即便如他所说缺乏旅行的热情,文字之于文林,秉承了文化人的温良品格,落笔是日常生活的描述,空谷幽兰处则是冥想的自我审视和严苛的自我重建。
——张朴
相对于他的与年龄不符的通透淡定,我这个一年到头在街头巷尾肆意迷路而且跑跳雀跃的无休中年,忽然成了一个有过分活跃症的幼儿园低班生。
至于如何坐,如何躺,如何睡,如何doing nothing,他绝对有资格开班授徒——一不留神文林已经丢出面前这一本“宅在路上”的体验教材了,你翻开看了,然后动,还是不动?
——欧阳应霁
文林,四川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曾任厦门《搜街》杂志主编。现居上海,任职于《外滩画报》。
代序1 :宅在路上 欧阳应霁
代序2 :生命总是需要谈谈情、旅旅行 阿Sam
代序3 :岁月流金,从来就未曾离开过 张朴
起初
南国故梦
西洋住家味 厦门21 Howtel+46 Howtel
钻石楼新生 厦门那宅酒店
住进美术馆 台北怡亨酒店
东区的况味 台北好样公寓
延伸阅读:在台北遇见理想的生活街区
江南当下
看见老上海 上海客堂间
第二个起居室 上海璞丽酒店
红是另外一种黑 上海宝丽会馆
消失在400米之上 上海柏悦酒店
去那园中听风 扬州小盘谷
商务新风格 苏州亚致酒店
水墨色江南 杭州富春山居
异城潜行
故宫之现代派 北京皇家驿栈
四合院新方式 北京演乐酒店
跳一段舞 香港前水警总部酒店
超现实狂欢 香港帝乐文娜酒店
金钟绿洲 香港奕居酒店
红磡学院派 香港唯港荟酒店
不歇的夜店 香港W酒店
设计探索 香港 JIA Hong Kong
延伸阅读:25个问题了解设计师Philippe Starck
山野风声
入山一出空城计 深圳菩提宾舍
艺术的存在感 桂林夏朵酒店
深入白玛多吉的藏地 香格里拉松赞林卡系列酒店
卡瓦格博对照记 香格里拉季候鸟雪山旅馆
歇在束河边 丽江悦榕庄
王江的自我趣味 大理天籁酒店
小径分叉的花园 昆明柏联温泉酒店
最后
宅在路上
文林应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相约共同上路的好旅伴,他单人匹马游走外出,甚至不是某些人定义中的“旅行”。
这就好。一个人,以及我们身处的社会,如果算得上是成熟的话,贵在有选择,能选择,敢选择。文林这个不一样的旅人,似乎从出门的第一天,就很懂得避开兜转,很清楚地直奔自己的目的地,且能够把这短暂寄居之处以及其近距离小范围转化成为自宅——一个长期在路上在他方的宅男,算是异类少数。相对于他的与年龄不符的通透淡定,我这一年到头在街头巷尾肆意迷路而且跑跳雀跃的无休中年,忽然成了一个有过分活跃症的幼儿园低班生。
如果要用4个字来形容文林这些年来走路的姿态,大抵就是一意孤行吧!也因为孤,因为宅,就更能钻进空间时日的缝隙,在生活的明亮与幽微中仿佛缓行。至于如何坐,如何躺,如何睡,如何doing nothing,他绝对有资格开班授徒——一不留神文林已经丢出面前这一本“宅在路上”的体验教材了,你翻开看了,然后动,还是不动?
跟大部分身边的朋友一样,我的现实生活恰恰如同住酒店,身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心情从一种风格到另一种风格,27岁以前是喧哗,27岁以后渐渐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到了下一个10年,或许才开始进入内心平静之境?没有住过混居的国际青年旅社,倒也真的从宾馆、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去逐步升级住的品质。就像生活本身,一点点在时间里有了起色,寻找到存在感。
但终究还是荒芜的,就像大部分身边的朋友一样,生活一直在辗转流离中进行着,没有办法在一个固定的住所里安定下来。一直在巨鹿路搬家。在那之前,从厦门搬去福州,从福州搬回厦门,从厦门的银龙公寓搬到康乐新村,从康乐新村搬到大唐世家。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却又去到上海。自己的家里,住的是别人。
一直在巨鹿路搬家。在不停搬家的时候,不停参与着不同酒店的空间见识。而那些关于理想居住空间的想法,却是在这种辗转流离中越来越远。现代人的漂浮感,从头到尾袭击着我,在每一个地方住着,内心里怀揣着的,却是一种将去的不安定,无法如人愿的中国式住宅,加上细碎的烦躁、强迫症般的移动,我觉得理想的栖居,终究只是一个理想。
身边热爱生活的朋友,都有着对于家的重视与建设热情,那一定是被他们视作内心淡然的所在。的确,走多远的路,最后我们都是要回到家中。我一直在买各种零碎的小物件,在不同的旅途上。也一直在试图局部性地改善“家”的美学氛围,这倒反衬出内心的不甘。但人生果然还是绝望的时候比较多,城市人总是被各种窘迫的现实所挟持。
很多东西都回不到过去的简单,因为做减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好像都太难了。那么只好通过有限的外出,去筛选挑拣我们的目的地,去想象和发生。我想这是我将这些年来在《外滩画报》工作时采访的酒店整理成为一本书的主要原因。我一直都过于懒散,才让这本书从有了最初的想法到最终完成,花了两年的时间。我在不同的航班上构思,在不同的酒店里动笔,最后还是在2012年的春节,关在上海的家中半个月,才真正把字一个一个写出来。
我身边的好朋友都写出了他们内心的书,关于人生、旅行、城市文化的,某种程度上,要感谢你们无形的“鞭策”——阿Sam、张朴、竹林……另外,要谢谢中信出版社的王菲菲,我们在上海和北京见面时都会聊到关于这本书的想法,最后还是在你的督促下完成的。以及中信的编辑彭婷,容忍我的散漫和拖延。谢谢欧阳应霁老师从米兰回香港的航班上写的代序,谢谢同事小武、覃斯波,书中有不少好看的图片都是来自你们的快门,还有路摇、包子,帮忙拍摄了书中的一些插图。谢谢白玛多吉、许晓东。冯鹏的设计,让这本书充满了“就算阅读内容不堪但也可以翻一翻”的美感,谢谢你。感谢各酒店提供图片版权使用许可,图片部分特别鸣谢:叶孝忠(P62)、张洪兵(P136)、蔡代征(P172)、庄芳(P302)以及香港的摄影师Timmy。
深入白玛多吉的藏地
香格里拉?松赞林卡系列酒店
马灯亮起来!
香格里拉晚上8点,透亮的天光足以看清楚低空白色的浮云,高耸的松赞林寺金色屋顶似乎吸收了太阳过多的能量,在月亮初升的时候释放出夺目的光华。相比之下,与松赞林寺一田之隔的半山上的松赞林卡酒店显得清冷许多,只有微弱的地灯像星空一样慢慢地亮起来,那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在沿路点马灯,马灯一盏一盏亮起来。酒店向晚的风景,就全在这一片零碎斑驳的灯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