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 |
|
|
|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45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9787101048230
·条形码:97871010482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讲述了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煙海,但像《孙子兵法》这样享受世界,留下永久魅力的书卻恐怕不多。国外有些军事学家封《孙子兵法》推崇僃至,例如英国戰略家哈特就忍为它不僅在思想深度上超过了一向为西方稱道的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勞塞维茨,而且其重要性隨着毁滅性核武器的发展正现得日益突出。有些企业家和商人也很懂得“活学活用”,竟直接搬用《孙子兵法》来管理工人,做生意——如同在戰场作战一样,其评化價之高有时连我们自己也感到驚讶。
作者简介 李零,生于一九四八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一九七七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一九七九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煨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一九八二年毕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三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澧西队从事考古发掘。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一九八五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零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着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放虎归山》、《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花间一壶酒》等。
编辑推荐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编辑推荐:《孙子兵法》十三篇祇有"五千言"(今本约6000字),但令人回味无窮。大概它也像许多古典名作一样具有一种诱惑人类想象的"朦胧美"吧?年代愈久,人们的发现也愈多愈奇。然而自歷中文獻学的角度,我们却不能把它视为没有"達诂"的放诗作,而只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即从一定的歷史背景去认识它的本来面目。
目录 自序
导言:《孙子兵法》舆先秦兵学
第一部分校释
一、校释
说明
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形第四
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闲第十三
二、佚文
三、传记资料
四、着绿
流传
版本
第二部分古本辑存
一、银雀山漠简《孙子兵法》(十三篇)分简释文及缺文考证《孙子兵法》篇题木牍
前六篇
后七篇
二、新疆吐峪沟六朝抄本
三、唐以前古书古注的引文
四、五种唐类书的引文
五、《长短经》的引文
六、其它唐代注疏的引文
七、《太平御览》的引文
八、宋本
第三部分古注集校
说明
一、曹操注集校
二、杜佑注集校
第四部分有关论文
说明
关于银雀山简本《孙子》研究的商榷
银雀山简本《孙子》校读举例
《孙子》篇题木牍初论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漠简性质小议
现存宋代《孙子》版本的形成及其优劣
关于《孙子兵法》研究整理的新认识
读《孙子》割记
跋北京图书馆藏王念孙校《孙子注》
附录
《吴孙子发微》后记
《吴孙子发微》补记
《<孙子>古本研究》自序
参考书目
……
序言 中华书局是百年老店(准确地说,是创办93年的老店),金字招牌,整理印行古籍,堪称海内第一。当年,还是中学生的我,每次坐103路无轨电车,路过它和商务印书馆共享的那座办公楼,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感到神秘和羡慕。万万想不到的是,后来我能在这裹出书,不是一种,而是好几种。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是它的老读者,也是它的老作者。我很自豪。
本书是由我的两本旧作合编而成,一本是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的《吴孙子发微》,原来是收入《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一本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孙子)古本研究
文摘 军争第七
“军争”,指两军争夺会战的先机之利,即先敌到达会战地点,取得作战的有利条件。
作者认为,在战争全过程中,军争难度最大,包含许多矛盾。如你要先敌到达,从表面上看似乎以抄近道为最便捷,但抄近道会暴露意图,遭敌阻截;你要携带全部辎重争利就会赶不上,但没有辎重军队也无法生存。此外,还有像如何照顾行军动作的协调一致,如何保持士气、心理、体力上的优势,以及如何防敌有诈等等,往往很难处理。正是注意到这些矛盾,所以作者认为“军争之法”应当“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③。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众)[军]争为危(二)。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⑨。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三),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①(五)。”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民]之耳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