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

2011-11-1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 去商家看看
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 去商家看看

 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308022765
·条形码:97873080227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中国当代分体文学史丛书

媒体推荐 总序
10年前我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时候,就曾提出过一个要把“文学史”编成“文学艺术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的设想。可惜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和环境的限制,没能实现这一愿望。有感于中国的文学史著,观念、方法、体例、甚至材料,都相互沿袭,太多雷同,总想着有朝一日,能编出一套体现着新的文学史学观念、方法和体例的文学史,在如林的文学史著中,多少能显示出一些新的品格。出于这个动机,两年以后,我又组织厂十余所高校中文系的当代文学同仁,联手编写出一部《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由于动笔之前和编写过程中,大家对“文学史应是文学艺术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这一观念,进行厂反复、充分的讨论并且取得厂至少是在理论上的一致认同,所以,尽管这部“新编史著”至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憾,但应该说,它基本上或部分地还是实现了我们的学术愿望。 首先,在文学史观念上。它坚持了“文学史应是文学艺术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的观点。为贯彻这一观点,在方法上它采取从作品本体研究人手,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欧美流行的“透视主义”的方法论结合起来的方法,宏观、整体、流动地探讨近半个世纪(1949~1995)中国当代文学的演变轨迹和内在规律。其次,在结构、体例上,它采用了一种与以往文学史完全不同的文学历史分期方法,即不再以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来划分文学历史的发展阶段,而以文学思潮和文学形态的变化为依据,将近50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划分成“现实主义一元化形态的文学”(1949~1978)和“多元美学形态并存竞荣的文学”(1979年以后)两大段。正是由于这些努力
和变化,使得这部史著在众多文学史著中显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品格。
但是,作为整体文学发展演变过程的记录的“文学史”,它是包含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体在内的。尽管不同文体的文学在其发展演变上有许多共同的或相近的规律可寻,但不同文体之间毕竟还有因着文体自身特点(内在需求和演变机制)的不同而呈现出的各自特异的变化轨迹。这些不同文体的特异的变化,在一部相对粗放、相对宏观的整体性文学史中是很难一一反映出来的。所以,为了能真正反映出各体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在我们已经编写
并出版了侧重于各种文体共同规律探寻的整体性文学史之后,又开始策划写这套分别为诗歌艺术演变史、散文艺术演变史、小说艺术演变史和话剧艺术演变史的分体文学史丛书。在这套分体文学史丛书中,我们不要求每本书结构体例上的整齐划一,而完全依据不同文体自身演变的轨迹进行描述并寻觅总结其艺术演进规律,力求反映出不同艺术文体演变发展的过程。
为了实现这一学术愿望,我约请厂三位分别对诗歌、散文、话剧有多年研究且成就卓著的学者,他们是李新宁教授、王新民教授、沈义贞博士,由他们三位分别执笔撰写《中国当代诗歌艺术演变史》、《中国当代话剧艺术演变史》和《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山我执笔撰写《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史》。我们期望着这四部分体文学史,能较为准确、清楚地描绘出当代中国文学四种主要文体的艺术演变轨迹和运行规律。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种愿望和初步尝试,到底做到厂没有,做到了多少,还有赖于读者和专家的批评、指正。
金 汉
1998年12月30日
目录
总 序 金汉
绪 论 散文作为一种艺术
第一章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7年时期散文运作的外部机制
一 主体价值取向的隐遁或调整
二 观念与分期
……
文摘 书摘
第二种创作类型则注意到了不要对生活作流水账式的实录,而是紧扣住所描写人物、事件的特征,舍弃那些无助于体现这些特征的生活内容,从而使所描绘人物、事件的特征更为集中、醒目。譬如冯雪峰的《鲁迅先生的逝世》与丁玲的《一个真实人的一生》,前者叙述的是鲁迅先生逝世前后尤其是鲁迅先生逝世之后进步人士为之举行葬礼的情况,后者叙述的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胡也频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位作者在具体叙述过程中均舍弃了若干不必要的交待,而将描写的中心集中在所描述人物、事件所凸现出来的意义上:前者着力展示的是鲁迅临死不惧的硬骨头精神与进步人士在鲁迅葬礼上所显示出来的战斗性;后者着力展示的则是胡也频一生中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坎坷、曲折与坚定。属于这一类型的作品还有光未然的《回忆冼星海同志》、王玉胡的《哈萨克民间诗人司马古勒》等。
第三种类型的创作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与第二种有很大的相似性:也非常注重对所描写对象的特征的集中概括,所不同的是,在第二种类型的创作中,主体的情感生发与运行往往更多地服从或受制于题材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性与重要性,而在第三种类型的创作中,主体的情感虽然源于客观表象,但却凌驾于客观表象之上,亦即,文本所展示的一切客观表象完全受制于作家主体情感的笼罩、包围与左右,题材的取舍与展开完全服从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文本一开始就坦言:“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这就是
说,作者在文本中所倾吐的感情,完全源白他在朝鲜所看到、听到的事实,但紧接着作家又写道:“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亦即,作者并不打算将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所见闻的一切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件全部叙述出来,而是围绕“越来越深刻感觉到”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导思想感情的表达去驾驭与选择材料。于是,我们看到,在作者所掌握的大量的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中,其全力刻画的也就是“松骨峰战斗”、“火中抢救朝鲜百姓”、“在防空洞里就着雪吃炒面”这样三个细节。而就是这样三个细节,不仅强烈地表现出厂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的仇恨,对祖国、人民无比的热爱”这一特征,而且有力地凸现了作者所要倾泻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情感。属于这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