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通史(套装全12册) |
|
|
|
中国通史(套装全12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66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10020299/9787010020297
·条形码:9787010020297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12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套装全12册)》共10册,分别是《中国通史第1册》、《中国通史第2册》、《中国通史第3册》、《中国通史第4册》、《中国通史第5册》、《中国通史第6册》、《中国通史第7册》、《中国通史第8册》、《中国通史第9册》和《中国通史第10册》。
《中国通史第1册》:
本册是《中国通史》的第一编,自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成立,即秦朝的统一共五章,分别叙述了原始公社时代,夏商时期、西周时期、东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史事,经济发展状况,制度的演变和文化思想状况。
《中国通史第2册》:
本册是《中国通史》的第二编秦汉至隋统一时期 共六章,分别叙述了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十六国、东晋和南朝、北朝时期各王朝的兴亡、政治概况,经济概况,文化概况和各族间的交往与融化。
《中国通史第3册》:
本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一册,共三章。分别叙述了隋朝、唐朝及五代十国时期占据中原的五个小朝廷和环绕中原地区的十个小国的兴亡,政治概况、经济概况、文化概况。
《中国通史第4册》:
本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二册。共四幸,即本編第四、五、六、七章,分别叙述了吐蕃、回纥国、南诏国、大理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以及唐五代时期的文化概况。
《中国通史第5册》:
本册是《中国通史》的第四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一册。共两章。第一章叙述宋王朝的建立与南迁、即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第二章叙述宋王朝的南迁与灭亡,即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与经济状况。
《中国通史第6册》
《中国通史第7册》
《中国通史第8册》
《中国通史第9册》
《中国通史第10册》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套装全12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中国通史第1册》:
第一编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成立——远古至秦统一
第一章 原始人与原始公社时代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
第二节 原始公社的遗迹
第三节 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
第四节 关于尧、舜、禹的传说
第五节 原始公社制度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到奴隶制度时代——夏商(殷)——前二0三三年(?)——前一0六六年(?)
第一节 夏朝传说——前二0三三年(?)——前一五六二年(?)
第二节 假设的夏朝遗迹
第三节 商朝事迹——前一五六二年(?)——前一0六六年(?)
第四节 商朝的生产方式
第五节 商制度与文化思想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封建制度开始时代——西周——前一0六六年(?)——前七七一年
第一节 古公建立封建制度的周国
第二节 周怎样灭商
第三节 周初大封建
第四节 西周的经济结构
第五节 西周经济的变化
第六节 统治阶级的敬天保民思想
第七节 各族间战争与西周的灭亡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列国兼并时期——东周
东周前 七七0年——前四0三年
春秋前 七二二年——前四八一年
第一节 在兼并战争中变化着的东周社会
第二节 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
第三节 公室卑弱与大夫兼并
第四节 弱国对强国、人民对国家的负担
第五节 各族间的斗争与融合
第六节 东周时期的经济状况
第七节 新旧制度的演变
第八节 古代文化的创造
第九节 孔子及其所创儒家学说0
第十节 儒家学派与儒经
第十一节 墨子及其所创墨家学说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兼并剧烈时期——战国——前四0三年——前二二一年
第一节 战国形势
第二节 经济情况
第三节 七国兴亡
第四节 秦统一的原因
第五节 孟子与邹衍
第六节 老子与庄周
第七节 荀子与韩非
第八节 散文与诗赋
第九节 战国文化的一般状况
简短的结论
历代纪年表
人名索引
《中国通史第2册》:
第二编
秦汉至隋统一时期
第一章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成立时期——秦——前二二一年——前二0七年
第一节 秦怎样建立汉族的统一国家
第二节 农民大起义与楚汉战争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国家统一巩固后对外扩展时期西汉——前二0六年——二三年
第一节 西汉政治概状
第二节 几个重要的制度
第三节 农业与农民
第四节 工商业与工商
第五节 地主、大工商业主、高利贷商人、奴隶主
第六节 西汉疆域和文化影响的扩展
第七节 王莽的新朝
第八节 农民大起义
第九节 经学、史学、历数学、诸子
第十节 文学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继续对外扩展并由统一走向分裂时期——东汉三国——二五年——二八0年
第一节 政治概状——东汉前期(汉光武帝至汉章帝共六十四年)
第二节 政治概状——东汉后期(汉和帝至汉灵帝共一0一年)
第三节 政治概状——分裂时期(一九0年——二0八年即汉献帝初平元年至建安十三年凡十九年为前段,二0八年——二八。年即建安十三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凡七十三年为后段,前后共九十一年)
第四节 经济概状
第五节 汉文化对周邻诸族的影响
第六节 黄巾军起义
第七节 汉国(蜀汉)
第八节 吴国
第九节 魏国
第十节 经学、哲学、科学、宗教
第十一节 史学、文学、艺术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短期统一与黄河流域又一次大破坏
时期——西晋十六国——二六五年——四三九年
第一节 西晋的政治概况
第二节 极度腐朽的西晋统治集团
第三节 西晋文化
第四节 十六国大乱
第五节 十六国时期的文化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时期——东晋和南朝——三一七年——五八九年
第一节 五个朝代的更替
第二节 南朝的经济状况
第三节 南朝文化的发展
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黄河流域各族大融化时期——北朝——三八六年——五八一年
第一节 北朝魏、齐、周的兴亡
第二节 北朝的经济
第三节 北朝的文化
第四节 黄河流域各族大融化
简短的结论
隋以前计量单位比较表
历代纪年表
人名索引
《中国通史第3册》:
第三编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五八一年——六一八年
第一节 巩固国家统一的各种措施
第二节 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状况
第三节 隋炀帝
第四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
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封建经济繁荣疆域大扩张时期——唐——六一八年——九0七年
第一节 唐前期的政治概况(六一八年——七四一年)
第二节 唐中期的政治概况(七四二年——八二0年)
第三节 唐后期的政治概况(八二一年——九0七年)
第四节 唐朝经济(上)
第五节 唐朝经济(下)
第六节 唐朝与四方诸国的各种关系
第七节 藩镇割据
第八节 农民大起义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九0七年——九六0年
第一节 占据中原的五个小朝廷
第二节 环绕中原地区的十个小国
第三节 五代十国的经济状况
简短的结论
历代纪年表
人名索引
《中国通史第4册》:
第三编
隋唐五代时期
第四章 吐蕃国——六二九年一一八四六年
第一节 吐蕃国的兴亡
第二节 宗教与文化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回纥国——一六四七年——八四六年
第一节 回纥国的兴亡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文化
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南诏国、大理国
南诏国 七三八年——九0二年
大理国 九三七年——一二五三年
第一节 南诏国的兴亡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文化
简短的结论
第七章 唐五代的文化概况
第一节 佛教各宗派
第二节 禅宗——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佛教
第三节 儒学由旧的汉学系统开始转向新的宋学系统
第四节 道教的流行
第五节 百花盛放的唐文苑(诗、词)
第六节 近体文与古文
第七节 唐朝的史学、科学、艺术
第八节 唐代长安一一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
简短的结论
人名索引
《中国通史第5册》:
第四编 宋辽金元时期
第一章 宋朝中央集权制封建统治的加彊和政权的南迁(上)
第一节 宋朝中央集权制统治的建立和川蜀地区的农民起义
(一) 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 中央集权制统治的加强
一、兵制(18)
二、地方官制(23)
三、中央官制(27)
(三) 社会阶级关系和赋税制度
一、土地占有和农民状况(36)二、赋税和徭役(40)
(四) 川蜀地区的农民起义
蜀兵起义(47)阆州起义(49)渝州起义(50)李仙等起义(50)王小波、李顺等领导的农民起义(50)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
(一)农业的发展
一、户口的增加和农田的开垦(60)
二、农作物的交流(63)三、农具的改
进(65)四、水利的兴修(67)
(二) 手工业的兴盛
一、造船业的发达和指南针的普遍使用(69)
二、印刷业的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70)
三、兵器制造业的进步和火药的应用(71)
四、矿冶、纺织、制瓷等业(72)
五、手工业作坊和家庭
手工业(75)
(三) 商业的繁荣
一、城市和集镇(79)
二、商税和专
卖(83)
三、商业组织(84)
四、货币(86)
五、海外贸易(88)
(四) 大地主大商人势力的发展
一、大地主(91)
二、大商人(98)
第三节 宋朝统治的腐败和农民、士兵的反抗
(一) 皇位继承与宫廷风波
一、真宗嗣位(102)
二、仁宗继统与宫廷风波(104)
三、英宗嗣立与尊濮之议(108)
(二) 对辽、夏的妥协
一、宋辽澶渊之盟(111)二、宋夏和战(115)
(三) 统治的腐败与改革的建策
一、儒佛道的提倡(119)二、统治的腐败(122)三、改革的建策(133)(四) 农民、士兵的起义
益州起义(139)王长寿起义(140)陈进起义(140)王伦起义(141)张海等农民起义(141)保州士兵起义(142)王则起义(143)
第四节 变法派和保守派的论争
(一) 王安石变法
一、均输、青苗法的推行与论争(146)二、变法的高潮(159)三、保守派反攻,变法派败退(170)
(二) 神宗“改制”
(三) 变法派保守派互斗
一、保守派执政(187)二、变法派再起(192)三、向太后当权,变法派被逐(195)(四) 徽宗、蔡京的腐朽统治
第五节 方腊等领导的农民战争
(一) 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
(二) 梁山泊农民起义
(三) 汹涌澎湃的起义浪潮
第二章 宋朝中央集权制封建统治的加强和政权的南迁(下)
第六节 宋王朝的南迁和人民抗金斗争
(一) 金朝南侵和北宋的覆亡
一、对辽战争和金军南侵(224)二、保卫东京的斗争(228)三、金军第二次南侵,北宋灭亡(233)
(二) 中原人民的抗金斗争和南宋统治的确立
一、中原人民的抗金斗争(242)二、金军再度南侵,南宋小朝廷继续逃窜(246)
三、南宋统治的确立(251)
(三) 钟相、杨太等领导的农民起义钟相、杨太起义(257)信州王宗石起义(267)建州农民起义(267)吉州彭友起义(270)虔州陈颐起义(270)严州农民起义(271)郴州宜章县农民起义(272)
(四) 抗战与投降的斗争
一、保卫川陕和收复襄阳的胜利(273)
二、屈辱的“和议”(280)三、顺昌和郾城抗金战争的胜利(284)四、高宗、秦桧集团的投降活动(291)
(五) 高宗、秦桧集团的黑暗统治和人民的反抗斗争
(六) 金完颜亮南侵,高宗退位
第七节 北伐战争和道学统治的确立
(一) 北伐战争的失败
(二) 抗战派的备战活动和反道学的论争
一、抗战派的备战和朱熹道学集团的形成(314)二、孝宗理财备战和陈亮等反道学的论争(318)三、妥协派打击抗战派
(三) 宁宗、韩梡冑禁道学和北伐战争
(四) 抗金斗争和道学统治的确立
一、反投降派的斗争(345)二、抵抗金兵南侵的斗争(347)三、朝廷政变和抗金民兵的被消灭(352)四、道学统
治的确立(355)
第八节 南宋经济的发展,封建剥削的加强和农民起义
(一) 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359)二、手工业(365)三、商业、城市(372)
(二) 土地兼并和封建剥削的加强
一、土地兼并的加剧(383)二、佃客的人身束缚(386)三、地租和高利贷剥削(390)四、繁重的赋税(397)
(三) 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和武装起义
抗租斗争(404)海上斗争(406)李金起义(407)赖文政起义(407)陈峒起义(409)李接起义(410)姜大老起义(410)张福等起义(411)蒋宗等起义(411)晏梦彪等起义(412)陈三枪等起义(413)
第九节 宋朝的灭亡
(一) 蒙古南侵和四川的备战
(二) 蒙哥入侵四川和合州的抗战
(三) 统治集团的衰朽
(四) 宋朝的灭亡和人民抗元斗争
宋代农民起义年表
宋代纪年表
宋代行政区划表
宋代地名表
人名索引
《中国通史第6册》
《中国通史第7册》
《中国通史第8册》
《中国通史第9册》
《中国通史第10册》
……
序言 中国通史合装十二册新版即将出书。本书自一九七八年开始出版以来,三十年间先后出版过多种不同袋帧、版式的版本,历次重印,续有修订。每承读者垂洶异同,深感厚爱。在新版出书之际,先向读者对此前的出版情况,做一些说明。
(一)《中国通史》第一至第十册平装分册单行本。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三年,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较早出版的各册,重印时做些文字修订,基本内容没有变动。
(二)第一至第十册精装单行本。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三年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内容及封面设计都与平装本相同。
(三)第一至第十册特装单行本。内容与平装本同。
(四)合装十册精装本。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付印前对已出版的十册做了文字修订和图表等编辑加工。多次重印,对书中错字,续有改正。
(五)合装十册平装本。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容与精装本同。封面设计不同于精装本。
(六)合装十册平装本。一九九五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内容与人民出版社版相同,装帧设计不同,书内图片做了技术加工。
(七)《中国文库》合装十册精装本。二00四年,中国出版集团、人民出版社联署出版。装帧重新设计,内容未经校改。卷首有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撰写的出版前言。
(八)《中国文库》合装十册平装本。二00四年中国出版集团、人民出版社联署出版。内容与精装本同。封面设计不同于精装本。
(九)补编第十一、第十二册平装单行本。二00七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十)《人民文库》合装十二册平装本。二00八年四月人民出版社出版。装帧版式不同于以前的各种版本。内容未经修改。书前有人民文库编辑委员会撰写的出版前言。
以上是此前本书出版发行的大概。这次新版由人民出版社独家出版,十二册合装。付印前对第一册至第十册已发现的文字和标点的错误,做了一次总体的校订。对于个别史事的表述,也作了一些文字修改。
本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五一年,经过两代人奋力,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这里也对编写过程做一些说明。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原始人与原始公社时代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一九二九年发见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这种猿人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叫“北京人”)。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打击成为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按照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北京人”已经超过了一般动物的阶段,而且也脱离了人类的婴儿期。
一九五四年,山西襄汾县发见三个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石器。这种人被命名为“丁村人”。从石器里显示出人类初步使用石器的现象,不过比“北京人”已经有些进步。内蒙古自治区萨拉乌苏河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洞沟等地,曾发见过约二十万年前的人类门牙一枚及许多旧石器。门牙与“丁村人”牙齿极为相近,旧石器中有尖状器、长刮器和各种刮削器,也比“北京人”所用的进步些,考古学上称它为“河套文化”。这时候的人,身体上的结构与现代的人类很相接近。石器已进到旧石器中期。
甘肃庆阳县,陕西榆林县油坊头及准噶尔河流域,山西河曲县、保德县,甘肃中卫县,四川资阳县都曾有旧石器的发见。考古学上认为这种遗物,有些属于“河套文化”,有些比“河套文化”年代还要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