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

2010-10-2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 去商家看看
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 去商家看看

 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3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30113746X/9787301137468
·条形码:97873011374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内容简介 如何认识和处理人生观中诸如人性、处世、处己、处人等根本性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义利、公私、理欲、德才等人生价值选择问题,如何继承批判孝、忠、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道德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每个入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本书从哲学思想史、伦理学思想史中撷取精华,给出大量知识性信息和实践案例,以为当下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简介 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伦理学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5)。出版学术著作5部:《中国民众传统人生智慧》、《君德论——<贞观政要>研究》、《孝与中国文化》、《中国孝文化研究》、《道德与人性》、《伦理与传统》,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编辑推荐 道德智慧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国道德智慧的把握和实践。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而且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和人生境界。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序 论传统道德智慧与现代人生
一 道德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二 智慧与道德智慧及其意义
三 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方法
四 对待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
五 加强青年一代的传统美德教育
第一讲 人性论
一 传统人性论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 传统人性论的特点与意义
三 传统人性论的影响
第二讲 处世论
一 儒家: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二 道家:无为、超越与自由
三 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及其影响
第三讲 处己论
一 力(义)命观
二 穷达观
三 荣辱观
四 忧乐观
五 生死观
第四讲 处人论
一 识人知人
二 德善待人
三 人和为贵
第五讲 义利观
一 传统“义利观”的流变
二 传统义利观的价值取向
三 义利:现代社会与人生的首要价值选择
第六讲 公私观
一 公私观的含义与特点
二 公私观的历史演变
三 传统公私观的评价与反思
第七讲 理欲观
一 理欲含义及各种观点
二 儒家以理制欲与导欲论的历史演变
三 传统理欲观的价值与启示
第八讲 德才观
一 传统德才观的几种理论
二 传统德才观批评
三 社会与人生的启示
第九讲 说孝
一 孝之三重含义
二 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
三 孝道规范系统
四 孝道的历史反思
五 孝道的现代价值 
第十讲 说忠 
一 忠的政治道德观念演变
二 忠的广泛社会伦理意义
三 忠的现代价值
第十一讲 说仁
一 仁的观念的演变
二 “仁爱”精神的道德实质
三 仁德的现代意义
第十二讲 说义
一 义的语义分析
二 义德观念流变
三 义的道德内涵
四 义的精神实质
五 义的现代批判
第十三 讲说礼
 一 礼的含义与作用
 二 礼的精神实质
 三 礼的现代实践
第十四讲 说智
 一 传统智德及其特点 
 二 传统智德的道德内涵
 三 传统智德的当代实践要旨
第十五讲 说信
 一 信的含义与演变
 二 信的价值与实践原则
 三 信的当代价值
结论 道中庸——传统道德智慧的境界与方法
 一 中庸:德性的特征、方法与境界
 二 经与权:达致中庸的方法论
 三 情与理:中庸的实质性选择
 四 利与弊:中庸之道的反思批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第一讲人性论
传统人性论思想的历史演变
传统人性论的特点与意义
传统人性论的影响
人生观首先是对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看法,人性或人的本质论简称人论,也就是要回答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人性论或称人论成为各种文化与社会历史哲学的元问题。对人的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是人生智慧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在西方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它长着美女的头、狮子的身子,总在底比斯城外悬崖上蹲着,对路过的人说出谜语,凡答不出来的,就将其撕成碎片,并吞食干净。很长的时间里,都没人能答对它的谜语,它已经吞食了无数的牺牲者。但是,当一个叫俄狄浦斯的英雄来到它面前时,它说出了一个自认为是最难的谜语,却一下子被俄狄浦斯猜中了。它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既气恼又羞愧,便怪叫一声,自己从悬崖上摔下跌死了。这个“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作为西方文化对人的思索探讨的象征。
其实,人的问题是各民族哲学和文化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上述神话表明西方文化在很早的时代就关注入的问题,但严格说来,西方哲学的起点和重心还是以自然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像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这些早期的西方哲学家,其思考的重心主要是在自然哲学问题上,直到苏格拉底,西方哲学才比较重视人的问题的思考。相比起来,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之所以被称为一种人文主义类型的文化,就在于它一开始就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人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上。一般认为,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文化兴盛于周代,而周人精神文化的特征就是舍弃了“商人尚鬼”的价值趋向,而代之以“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是什么?人性是善是恶?中国先哲们很早就在思考这些问题,不仅如此,在中国,关于人性的思考直接成为道德修养与国家治理的理论基础。一个民族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和理论假设是形成一定民族文化特质的理论基础,对民族文化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性论思想预设或一种民族文化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成为其人生观的首要问题,是价值观与道德观的理论前提。因此,在我们试图了解中国传统的人生与道德智慧时,就首先要了解中国思想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