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

2010-10-0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 去商家看看
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 去商家看看

 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1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ISBN:9787562236108
·条形码:97875622361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书系

内容简介 《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将依据笔者对武当山朝山进香所做的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武当山的进香活动进行梳理,以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历史文化地理的方法,具体描述武当山进香的历史过程、武当山朝山道路的变迁、不同时期香客来源的社会构成、武当山朝山进香与明清时期真武信仰状况之间的关系、香客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武当山香会的结构与活动、政府对朝山进香的管理。
作者简介 梅莉,湖南常德人,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地理、道教史研究,著有《两湖平原开发探源》、《湖北农业开发史》等专著,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言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概念说明、史料的运用与分析框架

第一章 武当山朝香民俗的历史
一、朝香概观
二、武当山朝香习俗的起源与明以前的发展
三、明代武当山朝香风俗的鼎盛
四、清以后武当山进香风俗的变化

第二章 武当山朝山古道的变迁
一、武当山内外道路的划分
二、山外道路概述
三、武当山山内神道

第三章 武当山香客的构成
一、皇室成员和官员
二、文人士大夫
三、道士与僧人
四、庶民

第四章 香客朝山的目的
一、祈福还愿
二、游览武当山的人文与自然风景
三、“烧龙头香”与舍身跳岩

第五章 武当山香客的地理分布
一、核心区
二、扩展区
三、边缘区
四、形成武当山香客地理分布的原因

第六章 武当山香会组织
一、武当山香会组织的历史
二、武当山现存的香会进香碑
三、香会组织的结构
四、香会的活动

第七章 明清政府对武当山进香的管理
一、管理机构
二、进香政策
三、香税的征收
附录
表1 明代武当山香会碑
表2 清代武当山香会碑
表3 匾额对联及器物铭文所反映的武当山香会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股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的热潮,至今仍可以说方兴未艾。这股研究热潮的兴起,一方面是有一批海内外学者(如王明、汤一介、陈鼓应、卿希泰等许多学者)的推动,另一方面又是与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一致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是否三足鼎立,似乎是一个可以进步讨论的问题,除了佛教是“外来”的,儒、道二家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究竟谁的资格最老,也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不过,儒、佛、道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则是毫无争议的。和儒、佛二家相比,道家以“道”为主要特点,名实相符,一日了然。但是,“道”字原本并非道家之“专利”,周秦诸子“道论”之作很多,汉以后的儒者讲“道统”、“原道”,也使用这个“道”字。到了宋代,从周敦颐、二程至朱熹一批被称为理学家的大儒,他们以儒家为主,兼容佛、道二家思想的某些内容,再一次改造儒学,被认为是继承道统之学。不过,儒家所论之道,其要旨在于重礼、乐、《诗》、《书》,实行王道之治,“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无论是目的或方法,都与道家、道教之“道”不同。至于佛教之用“道”,相对要简单些,“道”字在佛经中难得找到一个较确切的对应词,早在唐代译“道”为“菩提”抑或“末迦”就是争论过的问题,这里我们无法深究。从历史事实看,佛教在初传中土之时,曾借用过道家之“道”是可以肯定的,当时人们讲佛教,常常使用“佛道”、“释道”这样的词。宗密在《盂兰盆经疏下》中说:“佛教初传北方,呼僧为道士。”
文摘 总的来说,真武信仰在清代官方祀典中的地位不太高,这一方面与道教整体衰落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则是清廷有意识地抑制的结果。由于真武是明皇室的护国家神,清室入主中原后,便有意贬低真武,大大降低其祭祀的规格与礼仪,转而大封其他神灵,突出的如妈祖、文昌等。妈祖虽曾在洪武(1368-1398)、永乐(1403-1424)两朝受诰封,但因朝廷虔佞真武大帝,妈祖信仰并未持续发展。清朝入主中原后,因满人不谙水性,对僻处台湾的郑氏政权无可奈何,遂利用福建莆田(即今福建莆田)人崇信妈祖的心理,争取水师副总督朱天贵率船300艘,军队2万多人降清,并以此支武力逼降台湾。因而清廷特诰封妈祖为“天后”,此后屡次运用妈祖弭平民变、救灾,并不断予以诰封,使其封号累积达64字之多①。而在明代借助真武而广被崇信的文昌神,在清代地位不断上升,清初与真武一样列入群祀,咸丰时(185l一1861)与关帝一起,改为中祀②。在中国这样一个神权始终受皇权支配的国度里,其信仰对象神格地位的高低,往往要看各代皇帝的推崇程度。失去朝廷大力扶持的真武神,其地位的下降是不可避免之事。明谢肇涮在《五杂组》卷15《事部三》中说:“今天下神祠香火之盛莫过于关壮缪今世所崇奉正神,尚有观音大士、真武上帝、碧霞元君,三者与关壮缪香火相埒,遐陬荒谷,无不尸而祝之者。凡妇人女子,语以周公、孔夫子,或未必知,而敬信四神,无敢有心非巷议者,行且与天地俱悠久矣。”在明代,关帝、观音、真武、碧霞元君四神香火最盛。而到了清初,顺(治)康(熙)年间的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卷4指出:“予尝谓佛菩萨中之观音、神仙中之纯阳、鬼神中之关壮缪,皆神圣中之最有时运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矣。
后记 本书是我2006年6月提交给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博士后研究报告的修订稿。我自2004年3月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为熊铁基教授。进站后不久,针对合作导师提出的建议,结合本人的专业特长和理论素养,确立了研究的课题--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在站内两年的时间里,我的工作和学习基本上是围绕上述课题来展开的。本课题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与熊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督促是分不开的。从收集资料、草拟提纲、实地调查、撰写单篇论文到综合成书,每一步骤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他不仅为文章的整体构建、探索方向以及思考理路作过许多指示,而且给了我完成课题尤其是多次独自在武当山调查的勇气与自信。每周一次与熊老师的定期交流,是我在站内二年多的时间里最难忘的时光之一。
在求学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刘固盛老师的热情关怀和多方帮助。无论是开题报告还是初稿,他都是第一读者。他的指教让我受益匪浅。本课题的确立、报告完成之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王玉德教授、刘韶军教授、周国林教授、吴琦教授、董恩林教授、姚伟钧教授、刘固盛教授审阅了全部内容,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了我的出站报告答辩会,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