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

2010-09-1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 去商家看看
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 去商家看看

 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63390243/9787563390243
·条形码:97875633902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晋国和楚国,两个超级大国,互为对手,却又互相敬重,甚至互相依存。
三次晋楚大战,三次经典战例;两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横空出世,一个战神(先轸)彪炳千秋,没有晋楚争霸,就没有春秋战国的精彩。
而在超级大国内部,权力斗争也超级激烈……
晋国六卿制度就是早期的内阁制,六卿制度直接导致无休无止的权力斗争。想学习权力斗争吗?这就是权力斗争的圣典。而权力斗争的规律千古不变——谁猖狂,谁灭亡。
外有战争,内有斗争,这就是晋楚争雄的精彩所在。

作者简介 贾志刚,著名体育记者、体育评论家、非著名小说家、非知名剧作家。著有非主流长篇小说《无间盗》、《侠义无道》、《副处长》、《奔向地狱》、《公元5678》等,涉猎官场、武侠、历史、悬疑、科幻等多个领域。
其中,《无间盗》(原名《侠兄盗弟》)入围首届温世仁武侠小说决赛。在中国台湾进行的决赛评选中,被所有评委以“打着武侠反武侠”直接垫底。巨著《侠义无道》至今拒绝出版中。
著有电视剧本《山寨》。

媒体推荐 贾志刚、当年明月、曹昇,民间史学家鼎立三国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4492.shtml
  
   在网络和图书市场,具体到历史题材的小说,当下形势与春秋战国无异,总是狼烟四起,群雄逐鹿,继而强者出线。版图在战乱和称霸中变幻莫测,而结果又往往 一眼即明,人人皆为山中宰相诸葛亮。不是吗?当下形势已趋明朗,当年明月、曹昇和贾志刚,三足鼎立的局面已是既成事实。
  
  具体而言:
  
   一,三位无疑都是整个网络上的“红人”,年限有如帝王轮替,分别为2006、2007和2008。当然,“红人”很多,但我这里的考核标准是速度,都是 高速蹿红,一夜之间麾下集结千万粉丝,大旗猎猎,杀声震天。他们幸运地越过了艰辛攀爬的“奋斗”史,而直接达于阅读视线的顶端。
  
  二,是质量。当他们的作品被推荐,被传播,被炒作性地出版,人们很快发现,被牵引而去的阅读旅程由被动转而主动,然后是惊喜,最后演变为一场接着一场的阅读狂欢。
  
   三,历史,历史,还是历史。在这个对现实必须表达沉默权的今天,历史像一具僵尸从烟尘漫漶的馆藏深处被大汗淋漓地抬了出来,然后经由这几个人的人工呼 吸、妙手回春、化疗、美容、桑拿、洗头、洗脚、打飞机……等等方式,不仅历史,古人也跟着活了过来,以区别于教科书中的形象进入当下,牛B哄哄,或傻B呵 呵,总之,一下子使这个苦于人口问题的国家人口再次爆炸,其场景之混乱规模之浩大,有如网络上、书店前甚或广场上争先恐后的人群。
  
  作为一名小说读者,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上述三位都是我喜爱的。从粉丝准则的角度来说,我不够忠诚,一个读者怎么可能喜欢三位偶像呢?一个需要表达爱的女人怎么可以跟三个男人同时做呢?然后我又想了想,没什么,这是可以的,不信你可以试试?
  
  换言之,原来这才是我所需要的那事儿,原来这才是我想走的仕途。
  
   如果可以成立的话,我愿意称三位为民间史学家。不过,它不是一种对立,而只表达一种身份和立场。面对“百家讲坛”所庄严吁请的国家主义情操,面对那些道 德权威和史学“太抖”,这三个来自“下方”的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的个体认知,而这种认知又通过民间拥戴的方式表现了朝野之间亟待弥合的巨大 分歧。这一切告诉我们,“民心”和“意志”的分歧存在于这个时代的沟壑或峰顶之间。
  
  请大家原谅,我不愿意使用“草根”这个词汇, 因为这个词作为某种理论界定已经显得形迹可疑,并常常被安排在对立面而予以打压。事实上,三位历史小说作家仅仅是民间视角,他们的写作貌似打破了冠带们对 历史的垄断,但并不带有对立性,而只是一种时代所呼唤的文献补充,是对枯燥说教文章的生动注脚。不是吗?我们在学生时代,真正学到的知识,不是课文,而正 是那些脚注。他们也没有野心,而只有热忱。他们不想干什么,而只是想说一点儿自己的看法。它们的发表、出版和火爆体现了自由呼吸的不可取代和真实存在,使 我们不至于在那张臭名昭著的大屁股下窒息而死。
  
  事实就是如此,董狐死后,千年以来,历史均被权力所垄断,成为成王败寇的捧杀与棒 杀。野史及民间叙述只能假托“不正经”(说书、小说和曲艺等)方式曲以委蛇、欲言又止,使史实成为扑朔迷离的“疑案”。垄断性解读又使得历史不再作为客观 存在而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经验,反而在杯弓蛇影之中、阴云笼罩之下成为一件谁都可以拿来随意涂抹、改装的器具。就是胡适那句名言,历史从来都是任人打扮的 小姑娘。言辞轻巧,却无比沉重。何谓灾难?莫过于此。
  
  多年以前,我们曾经批林批孔,曾经在所谓儒家和法家两条路线的斗争中以重申 历史的名义背离历史。陡然醒来之后,它也已成为历史。然而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式并未因此有所改观。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它的“正确”“无庸置疑 ”,但其潦草却有目共睹。有时我甚至觉得它仅仅向我们提供了“五千年”和“四大发明”之类的数据,并无更多,而历史本身的丰沛从未显现。说实话,我们对历 史教科书的粗陋向来不满,但因“过于敏感”而只能保持必要的心照不宣。最终,历史的精彩之处只能局限于少数人的优先阅读权内,对于公众而言,历史仍然如同 迄今未曾开掘的古墓而深埋地下。这可能正是马克思断言“中国无历史”的缘由。
  
  近年来,随着历史热的兴起,原先埋头卷宗的历史学家 以“百家讲坛”为标志开始逐渐走到了公众面前,甚至成为大众追捧的明星。然而,在此热闹之下,我们应该看到,除了抖包袱、插科打诨、爆点猛料吸引看客之 外,似乎并未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当然,对历史的热情得益于这些公众人物的激活。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民间史学家开始“顺应时势”破土而出,他们与历史 本身一起,在非挖掘的情形下自下而上地自我呈现,一如木乃伊归来。不过,他们没有带来瘟疫,没有带来混乱,而是带来阅读的盛宴、空前的热情和久违的民族喜 悦。除了当年明月、贾志刚和曹昇这些历史小说家,还有余世存、梁由之等民间历史学者。
  
  作为历史小说家,当年明月、贾志刚和曹昇三 位的成功除了上述思想价值,更多的当然是历史本身对读者的诱惑力在驱动。当下总是在明天成为过去,而历史却因为它的“永恒”而成为灿烂宇宙的一个部分。当 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不仅是过去,也很可能因为方方面面的角度问题,使回首、凝视和仰望成为一种梦幻,从而成为未来。历史就是这样,常常使人在观望中有如 太空行走,处于失重状态,浸淫其间而臻至忘我之境,不辨方向,不知时空。我以为,历史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
  
  当然,历史不可能完全 成为“往事”。作为源头,它总是直指当下。正如贾志刚《说春秋》前言中所反复强调的一组关联词:“如果没有……就没有……”。于是追根溯源、借 古讽今、以今喻古成了我们叙述历史的常用方法。可贵的是,三位没有为当代社会背历史的书,而往往是以“探索发现”的目光审视这个民族过往的人群和事件,并 能以现实立场由对历史的描述来表达现实关怀。我以为这一点在当年明月和贾志刚的作品中尤为明显;曹昇更多的则是一种文学性书写,旨在使用文学笔法描述历 史,获得打破时间障碍的情感共鸣。
  
  谈到笔法,具体而言,曹昇在《流血的仕途》中热衷于使用心理分析和情感描述。这一点的高明之处 是使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被塑为民族伟人的人物还原了人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他将所有的死人都从地狱(反面人物)和天堂(正面人物)拉到了斗争激烈而又 悲苦惨烈的人间重新走了一遭,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拉下神坛”。那些细腻的描写暗合了作者的另一笔名“杭州病人”所应具有的敏锐和忧伤,从而深深地感染了我 们,打动了我们。
  
  比较之下,当年明月要倾向于用现代观念关照古人。除了“历史原来可以写的很好看”之外,他有时频发大段议论,来 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事实证明,他的许多认识和看法并非信手胡来,更非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个人结论。在一篇报道文章中,我们知道,当 年明月自幼熟读史籍,乃真正的民间饱学之士。俗务之间,这位思考者已通过孤独的思考为《明朝那些事儿》做了多年的准备。有时,我甚至觉得,当年明月那么好 看地叙述历史故事,其目的似乎就是表达他的个人看法。当然,他做的很好,因为太好看,所以我们忘记了他其实是在端庄地“说教”。这很神秘,也正如当年明月 本人的作风,他总是尽量避开这个时代的镁光灯。
  
  那么再来说说贾志刚。这个著名的体育记者,这个在《足球报》写过十多年专栏的体育 评论员,这个武侠、职场等题材什么都敢写都能写的勤奋的“笔杆子”,终于也“跟风”写起了历史小说。我觉得他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因为他避开了可能属于自己 弱点的东西,而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书写,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完美”,甚至具有了独特的文体特征。他没有描写,少发议论,剔除矫情, 三言两语,偶有类似于金圣叹读才子书的眉批。他幽默到使人看他的小说有如看当下的网络新闻,会心之笑和爆笑是阅读他的作品最直观的生理反应。当下新闻以及 当下话语方式的强行进入,不仅没有使历史露出反感的神态,反而获得了快感。与其说贾志刚是在写春秋史,不如说他在描画我们当代众生相。贾氏幽默或许正在于 此。不是以史为鉴,亦非借古喻今,而是用古代来关注当下,这完全吻合贾志刚的记者身份。对当下社会的关注度之高,是曹昇和当年明月所不及的。不过,这种方 式往往使人觉得作者过于油滑,失之轻佻,从而怀疑他所叙述的历史是否属实。我觉得历史小说的最大问题就是篡改和歪曲史实。在更多的证据出现之前,我们要对 已有证据保持尊重和敬畏,而不能仅凭臆测和推断来随意附加个人观念和看法。我说过“完美”,在于贾志刚也避开了这一问题。与现存史籍对校之后,我们可以发 现,贾志刚一泻千里、嬉笑怒骂之下,没有一句虚言。我还说过“文体特征”,什么文体特征?鉴于贾志刚写的是春秋,鉴于贾志刚在高速叙述中有意或无意留有大 段空白,鉴于贾志刚话中有戏,我称之为“春秋笔法”。没错,这个笔法也与春秋有关。
  
  历史小说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文学作品,它起码还 有另外一个简便的功能,即对历史真相的探索和最有力地接近。从姚雪垠的《李自成》、蔡东藩的各朝演义至今,对历史的书写已发生了深刻的剧变。这一变化得益 于持续的思想解放,得益于近年来电视、书商和看客的鼓励,最终却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民间史学家们的作品之中。对历史书写的权力下放,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时代 发展的必然。
  
  不过,作为民间史学家,当年明月等人并不具有从学术出发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他们更多的是在市场的操控下,被动地与书 商签订协议,然后以井喷方式展现自己的学识能力。好在他们可以引领我们进入了虚实相间的历史纵深,从而深切认识到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灾难和荣耀。作为这个 时代的一个文化现象,一个市场景观,当年明月和贾志刚等人的火爆也许并不具备振聋发聩的能量,但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进步,一个开始,我所关注的是这个现象 背后的趋向。(曹公/文)




编辑推荐 晋楚两国逐鹿中原,春秋画卷精彩纷呈。纵横捭阖,伐交伐谋。三次晋楚大战,三次经典战例。
城濮之战,晋军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大获全胜;楚军草率分兵,轻敌冒进,惨遭重创。
邲之战,晋军主帅迟疑寡断,和战不决,临战不备,受制于人,以致失败。楚军主帅力争战争主动权,因情施计以误敌,先发制人以决胜。晋国因此而丧失霸主地位,楚国夺得中原霸权。
鄢陵之战,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楚国,巩固霸业,中原战场开始沉寂。
《说春秋?之三 晋楚争雄》以独特的视角,宏阔的叙述,幽默的笔法,再现了惊心动魄春秋画面,为每位读者进入春秋现场提供了便捷的路径。

目录
第八十一章 重回五鹿
第八十二章 挖祖坟和纵火案
第八十三张 退避三舍
第八十四章 城濮大战
第八十五章 秦晋联军
第八十六章 结巴老头大忽悠
第八十七章 崤之战
第八十八章 战神之死
第八十九章 楚成王之死
第九十章 龟鳖之争
第九十一章 疯狂的强盗
第九十二章 逆我者亡
第九十三章 赵盾带兵
第九十四章 国际大忽悠
第九十五章 鸟终于飞了
第九十六章 战争喜剧
第九十七章 权力斗争的最高境界
第九十八章 问 鼎
第九十九章 楚庄王动手了
第一〇〇章 清廉孙叔敖
第一〇一章 你是神经病
第一〇二章 躲猫猫事件
第一〇三章 美女的诱惑
第一〇四章 楚庄王的陷阱
第一〇五章 大战前戏
第一〇六章 闹剧还是战争
第一〇七章 邲之战
第一〇八章 美女害死人
第一〇九章 “希望”工程
第一一〇章 赵家灭门
第一一一章 尔虞我诈
第一一二章 霸主楚庄王
第一一三章 残奥会开幕式
第一一四章 晋齐大战
第一一五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一一六章 赵氏孤儿
第一一七章 命中注定的事
第一一八章 短命的和平
第一一九章 鄢陵之战
第一二十章 永不结束的战争

……
序言 前言
中国人就要读春秋


如果提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应该留下哪一个?
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汉朝?3分,接近答案了。
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
为什么这样说?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那时候没有皇帝,没有三跪九叩和山呼万岁,没有奴才主子,大家平起平坐;那时候,没有文字狱,有百家争鸣,有思考的权利。
那时候,有外族入侵。但是,谁入侵,谁就被消灭,最终成为我们的一个部分。
那时候,有灾难,有战争,有道义,有不道义,有人性,有非人性,有尔虞我诈,然后,有思想的爆发,有霸主的出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在那个时候爆炸性发展,空前绝后。
春秋是一个变法的时代,改革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从春秋到战国,变法之声不绝于耳,与时俱进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我们不是热衷于国学吗?
什么是国学?两个字:春秋。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历史中并行的两条主线,前者是人文和政治的,后者是哲学和宗教的,儒家的奠基者孔子和道家的祖师爷老子都来自春秋时期,那个年代产生伟大的思想。《论语》和《道德经》像两颗太阳悬挂在空中,让我们只能仰视而无法企及。
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管仲来自春秋,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孙子来自春秋。
春秋之后的几千年里,我们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重量级的伟大人物,我们始终在春秋祖先们的成就之内徘徊,再也走不出去,不知是祖先们太伟大,还是他们的后人太不争气。
但是有一点无可争议,没有春秋,我们根本谈不上国学。

你一定知道自己姓什么,但是,你未必知道自己的姓是怎样的来历。翻查百家姓,你会惊诧地发现,我们绝大多数的姓氏来自春秋。看春秋的历史,也就是在看自己家族的历史,看自己姓氏的光荣或者磨难。
数典忘祖,这是来自春秋的成语,不过用在现代人的身上更恰如其分。
说到成语,春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尔虞我诈、卧薪尝胆、唇亡齿寒等等等等,我们经常在使用,我们不应该知道它们的出处吗?
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孔子修春秋,真不知道我们今天的文章该怎样写。

事实上,春秋以及随后的战国给我们留下的遗产绝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和人文上的,那份遗产之丰富,足以令全世界嫉妒我们。
《孙子兵法》至今是全世界军校的必读课本,《道德经》则是西方哲人们的膜拜读本。
我们的管仲以一套系统得惊人的治国方案将齐国带上了霸主地位,早期的内阁制、福利社会、减免农业税、控制通货膨胀、鼓励商业、盐铁专卖,这些,都是管仲带给全世界的启示,甚至,全世界公立妓院的鼻祖也是管仲。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伟大全能政治家是一个逃兵,是名副其实的“管跑跑”。可是,这无损于他的伟大。
孔子说过:没有管仲,我们就该披散头发,裸露膀子,做野蛮人的奴隶了。
有人评说:中国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

不要以为几千年前的故事于今已经毫无用处,恰恰相反,中国人的智慧集中地反映在了春秋而不是之后的几千年。
春秋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和军事家们的必修课程,但是请注意,春秋中有大义、有智慧,也有奸诈,要看你从中看什么。看了春秋,往往好人更好,坏人更坏,而聪明人更聪明。三国时期的关羽、诸葛亮和曹操都是春秋的粉丝,结果关羽看到的是春秋大义,于是有了义薄云天的关二爷;诸葛亮看到的是管仲、先轸们的智慧,于是有了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曹操看到的是奸诈和权术,于是有了天下奸雄曹孟德。
春秋时期与当今的世界极度相似,有小国,有大国,有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怎样生存,怎样有尊严地生存,在那时候就是一门学问。
落后就要挨打,毛主席说。毛主席就是一个春秋粉丝。
作为一个小国,如何在夹缝中生存?作为一个大国,如何生存得有尊严?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凭借什么称霸世界?有了子产,郑国赢得两个超级大国的;没有子产,郑国很快灭亡。几千年前,晋国拖垮了楚国;几千年后,美国拖垮了苏联。
那么,在当今的世界版图上,中国该怎样定位自己,该怎样应对世界形势,这恰恰需要春秋的智慧。

从郑庄公的忍到越王勾践的忍,你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忍耐力是多么的可贵;从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到范蠡帮助越国灭吴,你能看到祖先们的治国之术;从孙子兵法到商鞅变法,你又能看到国家富强的不同路径。
春秋时期,尔虞我诈的国家关系与如今的国际形势如此的接近,弱肉强食的诸侯吞并充满了无耻和暴力,秦晋之好背后的背信弃义,晋楚争霸决战中原时恢宏的战争场面绝不亚于此后的任何一场战争,名目繁多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国两制”、“南联盟”等等都在那个时候出现。
当然,还有自相残杀的郑国四兄弟、养鹤的卫懿公、乱伦的齐襄公、愚蠢的仁义道德者宋襄公、野心家庆父等等反面人物,各型各色的人和事充斥着那个无限精彩的历史舞台。
春秋五霸,谁是真正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仁义、诚信、武力,什么是称霸天下的第一要素?春秋会告诉你。
春秋,世界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大戏。


文摘 第八十四章 城濮大战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先轸知道,胜利已经在望。但是他或许不知道,这将不是一场寻常的战斗,这将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影响整个中国军事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历史的完美战例。
“开始吧。”先轸下令。

——精兵出击

晋国人的战鼓率先响起,晋国左军发起冲锋。
下军一半的兵力就敢冲锋?
对于成得臣把陈蔡两国军队放在右军,先轸几乎要笑出来。如果是他,宁可让这两国军队上山头去当拉拉队,这也是先轸不用齐秦两国军队的原因,尽管齐秦两国军队比陈蔡两国军队的战斗力要强很多。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是先轸对陈蔡两军的定义,这样的军队,一个冲锋就能击溃。
胥臣额外为陈蔡军队准备了一份礼物,以保证两军还没有交手就让陈蔡军队崩溃。
记得当年鲁国公子偃大破宋国南宫长万的那场战斗吗?胥臣博学多才,他决定照方抓药。晋军前排战车上,每匹马都披上虎皮。
披着虎皮的马是忽悠不了人的,但是可以忽悠马。
晋军的“马虎”冲锋,对面陈蔡军队的战马就开始哆嗦了。国家弱小,连马的胆子也小。陈蔡军队的马要逃命,马车上的人更想逃命。原本还不敢逃,怕秋后算账,现在有借口了:不是我要跑,是马要跑。
只见陈蔡两国军队瞬间乱了营,大家都是拨转车头逃命,谁还有心思打仗?
“陈、蔡奔,楚右师溃。”《左传》如此记载,一个“奔”字,无比传神。什么是奔?就是没命一般逃跑,根本不回头。
陈蔡崩溃,连累楚军东宫部队。东宫部队除了被陈蔡战车撞翻和压死的之外,其余战士誓死不退,被晋国左军一通横扫,十死七八,斗勃拼死杀出,率领残军逃命。
第一战,叫做以我之长击敌之短,率先突破敌人的薄弱点。
后来《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叫做“乱军引胜”,其原理就来自这里。

——歼灭战
楚军左军战鼓响起,楚军冲锋。
晋军二狐的上军旗号混乱,呼兄唤弟,看上去,狐家兄弟根本不是统军的材料。楚军开始冲锋之后,晋军后队变前队,立即逃命,比楚军右军的崩溃还要快。
斗宜申有点不敢相信,晋军这也太离谱了吧?狐偃难道就是个南郭先生,平时吹牛一套一套,真要上阵就原形毕露了?莫不是晋国人有什么诡计?
斗宜申急忙传令停止前进,楚军将士一片哗然,晋国人逃跑了,为什么不追?
斗宜申在观察,他要确认敌人是诱敌还是真的逃跑。很快,他得出了结论:晋国人逃跑了。结论怎样得出呢?二狐的队伍逃下了山坡,已经看不见他们。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