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010-04-25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 ·ISBN:721101993X ·条形码:9787211019939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去商家看看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去商家看看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
·ISBN:721101993X
·条形码:9787211019939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学历史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按照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过程、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可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简述:一、自然环境的变迁;二、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三、历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编辑推荐:中国是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她东南濒临太平洋西部边缘海,西北深入亚洲腹地,北部为蒙古高原,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相接。南北跨温、热两大气候带,地形和气候条件多样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利、生物和矿产资源。中国人民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以及人们为求生存不断地改造着周围的自然界,在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的时间里,中国辽阔土地上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各族人民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器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种种变革,以及人类对自然界愈来愈多的索取,等等,都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目录
上篇自然环境的变迁

第一章气候和植被的变迁
第一节气候变迁
一5000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二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迁
第二节植被变迁
一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二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三植被的变迁

第二章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
第一节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水系的演变
一云梦泽
二荆江河段
三洞庭湖
四彭蠡泽和鄱阳湖
五太湖平原水系
第三节海河水系的历史变迁
一海河水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海河水系中主要河流的变迁
第四节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历史变迁
一古代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分布
二宋代以后黄淮海平原湖沼变迁

第三章海岸线的变迁
第一节辽东湾海岸
第二节渤海湾海岸
第三节苏北海岸
第四节长江口海岸
第五节杭州湾海岸

第四章沙漠的变迁
第一节中国东部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
一科尔沁沙地
二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第二节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沙漠地区
一毛乌素沙地
二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篇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

第五章历代疆域变迁
第一节先秦时期
第二节秦汉时期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隋唐五代时期
第五节宋辽金夏时期
第六节元明清时期

第六章历代政区沿革
第一节郡县制的萌芽和确立--春秋中期至秦汉时期
第二节州郡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节道路时代--隋唐五代两宋时期
第四节行省时代--元明清时期

下篇历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

第七章北部农牧界限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战国时期
第二节秦汉时期
第三节北魏至隋唐时期
第四节辽金至明清时期

第八章古代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华北平原区
第二节关中地区
第三节成都平原
第四节东南地区

第九章古代蚕桑、植棉业和丝棉织业的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蚕桑业和丝织业
第二节植棉业和棉织业

第十章人口的分布和迁徙
第一节两汉时期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节唐宋元时期
第四节明清时期

第十一章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交通路线和城市分布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两宋时期
四元明清时期
第二节域外交通的历史发展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二海上交通的发展和港口城市
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重印附记
……
序言 中国是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她东南濒临太平洋西部边缘海,西北深入亚洲腹地,北部为蒙古高原,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相接。南北跨温、热两大气候带,地形和气候条件多样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利、生物和矿产资源。中国人民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以及人们为求生存不断地改造着周围的自然界,在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的时间里,中国辽阔土地上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各族人民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器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种种变革,以及人类对自然界愈来愈多的索取,等等,都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按照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过程、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可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简述:一、自然环境的变迁;二、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三、历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
文摘 一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大致占中国总面积1/2左右,约北起大兴安岭北段,东南沿嫩江折向西南,经冀北、晋北、陕北、川北至西藏东南一线,此线以南为古代主要森林地带。从北至南可分四个地区:
一、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寒温带、温带森林地区。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林是西伯利亚大森林在中国的延续。本区在古代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历史文献记载,大兴安岭多鹿、貂等野生动物。①直至18、19世纪的文献里仍记载,本区“林薮深密一,“松柞蔽天,午不见日”③。在小兴安岭、长白山区,据吉林敦化全新世沼泽孢粉分析,在全新世早期,这里是针、阔混交林;中期以后气候转暖,松属和阔叶树种占优势;晚期(2500年前开始)气候转冷,松属占优势,阔叶树减少。④据清人记载,在吉林一带山间存在许多密林,当地称之为窝集(稽),其有名可考者数十处。从吉林(今市)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有大小窝集两处,各长30公里、20公里,“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一。宁古塔城附近“重岩叠嶂,古树丛密,城内人家俱于此樵柴。直到今天本区仍然是中国主要森林区之一。
二、华北暖温带林地区。本区范围甚广,包括辽东山地丘陵、辽河下游平原、冀北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豫中和豫西山地丘陵、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山东山地丘陵等。
后记 本书是为普通高校历史系和地理系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大学生编写的一本中国历史地理教材。
中国历史地理是一门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学科,各分支学科发展极不平衡。有不少领域研究成果很少,甚至空白;同一分支学科内研究也不全面。因此目前要编写一本比较全面的中国历史地理教材,还存在不少困难。例如就学科而言,历史文化地理是历史人文地理中极为重要的-个分支,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要按教材的要求编写成比较全面的一章,还有相当的困难。再就各分支学科内部而言,讲历史上中国自然环境的变化,目前只能限于今天中国疆域的范围,至于历史上曾经是中国领土,而今天在邻国境内的部分,由于了解不够,只能付之阙如。即使在今天我国境内,也还有一些地区,譬如西藏,因资料缺乏,无法表述的。再如在历史经济地理领域内还有不少门类,至今尚无人做过基础的研究,就没有什么成果可以吸收。总之,本书内容尚不完备,故名之日概述。希望今后能与同行们共同努力,补苴罅漏,将学科各领域逐步充实起来,使中国历史地理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