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英美译家汉诗翻译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4612813/9787544612814 ·条形码:9787544612814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英美译家汉诗翻译研究 |
|
|
|
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英美译家汉诗翻译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4612813/9787544612814
·条形码:97875446128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英语
·丛书名: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英美译家汉诗翻译研究》内容简介: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沟通并促进中国与英关在文学与文化方面的交流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英美译家汉诗翻译研究》从19世纪中叶以来的英美翻译家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20位(含四位美籍华裔学者),运用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观念和丰富的译例,对他们英译汉诗的主要成就、译学思想、翻译策略、形式技巧、历史贡献和误解误译等作系统的分析评述,以此对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作历时性的全面描述。《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英美译家汉诗翻译研究》既是翻译研究的学术专著,亦可用作翻译研究和比较文学等方向的研究生教材。
编辑推荐 《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英美译家汉诗翻译研究》: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
目录 绪论:英语世界汉诗翻译概述
第一章 理雅各:开创西方汉学新纪元
第二章 翟理斯:以西方传统重构中国古诗
第三章 克莱默-宾:展示维多利亚诗风
第四章 洛威尔:在翻译和创作中追求意象
第五章 弗莱彻:继承格律体译诗传统
第六章 宾纳:对唐诗的诗意诠释
第七章 庞德:为西土移植神州种子
第八章 韦利:将心灵遥寄东方
第九章 雷克思洛斯:毕生追随“诗圣”召唤
第十章 海陶玮:现代西方的东方隐士
第十一章 葛瑞汉:诗译中的哲思色彩
第十二章 罗郁正:执著的故国情怀
第十三章 霍克思:重构文学经典的大师风范
第十四章 华兹生:坚守心中的东方圣土
第十五章 白之:跨越欧美的中国情结
第十六章 刘若愚:译诗复求古人意
第十七章 斯奈德:皈依佛门的美国诗人
第十八章 叶维廉:离散译者的文化使命
第十九章 欧阳桢:以透明之眼看世界
第二十章 字文所安:熔铸当代西方汉学之辉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翻译研究是不是一个学科,翻译有没有“学”,现在不应该再费时论争了。董秋斯1951年就提出要建立翻译学,要写出两部大书,一部是《中国翻译史》,另一部是《中国翻译学》。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列·勒菲弗尔在为《翻译研究丛书》写的总序中第一句就宣称:“The growth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s a separate discipline is a success story of the 1980s.”(1993)我国自1979年就开始招收翻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首批“翻译理论与实践”(二级学科)的硕士点,现在已有一大批以翻译研究为学术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1989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都陆续设立了一些翻译研究项目,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学科分类与代码》,把翻译学正式定为语言学(一级学科)中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三级学科。虽然这个学科定位还不够科学,但这个学科的存在已被公认。这说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产生和发展的。
近20年来,这个领域的国内外学者都在努力加大研究力度,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次,陆续出版了不少翻译学研究的新成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为满足国内翻译教学的需求并推动这个学科的发展,经过精心选择,引进了一套“国外翻译研究丛书”(现已出版30种),这在我国翻译界还是第一次。这套丛书在翻译教学和研究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它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
文摘 在中国唐代诗人中,英美翻译家和读者的兴趣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除继续对李白和白居易等感兴趣之外(如雷雯氏等的大部头英译本《自居易诗》等),还将视野扩展到其他一些诗人。中国唐代诗僧寒山就是一个突出例证。寒山是禅宗佛学的生动体现,其诗作的基调是回归自然的呼声和反抗社会习俗的精神,这些都适应了20世纪50至70年代英美和西方社会文化的特殊需求。多年来,有20多位英美译者翻译过寒山的诗,有的还有研究成果,在英美和西方兴起了寒山诗翻译和研究的热潮。寒山在欧美的传播和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最早的寒山英译者是英国汉学家翻译家韦利,他译的27首寒山诗发表于1954年9月号《相逢》(Encounter)杂志,这是英译寒山诗的开始。当代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于20世纪5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学习东方语言艺术时,在华裔教授陈世骧先生的指导下研习和翻译寒山诗,他从300多首寒山诗中精选翻译了表现人与自然融洽无间的24首,其译文首次发表在《长青评论》(Evergreen Review)1958年秋季号上。斯奈德的译诗和译序对美国60和70年代“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美国青年喜爱的读物(详见本书第十七章“斯奈德:皈依佛门的美国诗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的汉学家白之(Cyril Birch)编辑的《中国文学选集·第一卷》(Anthology of Cines Literature:From Early Times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New York:Grove Press,1965)就收入了斯奈德译的这24首寒山诗。华兹生(Burton Watson)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汉学教授,著名翻译家,他翻译出版了多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他选编翻译的《唐代诗人寒山诗百首》(Cold Mountain:100 Poems by the T'ang Poet Han Sha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于1962年出版,1970年再版,在西方世界传播很广。
后记 这部著作从英美译家翻译中国诗歌的视角,探讨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其产生缘由大致有三:一是我近年来从事“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培养工作。在给博士生开设的“中西译论”课程里大量涉及西方现当代翻译理论,在“典籍翻译研究”课程讨论中西典籍的翻译问题,包括中国古诗的英译研究等;其次是我的学术背景是以诗学为主的中西比较文学和文学翻译研究,已经出版的专著《中英比较诗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和《中美诗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等得到了读者和学界的好评;其三是在过去十多年间,我曾有机会在国外或境外多所大学做访问学者,搜集了本领域的许多学术资料,奠定了本项研究的学术基础。
在翻译研究领域,“汉诗英译研究”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学者们以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译作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是,过去的研究似乎集中在国内译家英译的中国古诗上,对其中某些问题如“三美”原则等还引起过激烈争论。另一方面,对英美译家的汉诗英译作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则鲜有成果问世,这可能是由于研究者的兴趣和囿于译文资料范围所致。这部著作试图运用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相关观点,从历时的角度出发,从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英美译家中选出具代表性的人物共20位(含四位著名美籍华裔学者),从主要著译、译学思想、译诗策略和误解误译等方面进行研究。力图为读者呈现自19世纪中叶以来,汉诗英译在英语世界的发展概貌与现状,在“汉诗英译研究”领域有所发现,有所拓展。这一愿望能否实现,只能留待读者和批评者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