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上海门槛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7402768/9787807402763 ·条形码:978780740276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上海门槛 去商家看看
上海门槛 去商家看看

 上海门槛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7402768/9787807402763
·条形码:97878074027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上海门槛》从公用厨房里的电灯泡、半两粮票到婚礼地毯上的经济账,从菜场买排骨到“螺蛳壳里做道场”……上海人的门槛,体现出上海人充分利用人生的艺术,也影响和折射着上海人的性格。一说起上海人的“门槛”,绝对是乓乓响的;而且这名气早已是走出了上海,并且成为上海人的一个符号。 “经济是充分利用人生的艺术。”上海人的门槛,就是上海人对这门人生艺术较为充分的利用。从公用厨房里的电灯泡、半两粮票到婚礼地毯上的经济账,从菜场买排骨到“螺蛳壳里做道场”……它是上海人经济生活的行为特征之一,是上海人对日常生活经济学的匠心独运和经验总结,蕴藏着丰富的经济学元素,同时也影响了上海人的性格特点
作者简介 袁念琪,生于上海。中学毕业赶上了个上山下乡的尾巴,做了两年农场人。于高考恢复的第二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后当过中学教师,1983年进上海电视台至今。现为上海电视台高级编辑、上海作家协会会员。1974年起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和评论数百万字;著有《上海:穿越时代横马路》、《处处见门槛——上海人日常生活经济学》和《十字街头》等。
编辑推荐 《上海门槛》是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品牌图书“俗上海系列”之一,本书以其生动入微的笔触形象记录上海这座新旧交融城市的成长别史、文化风情而著称,继《上海老味道》、《上海市井》等畅销后,又推出了《上海生意经》、《上海门槛》、《上海品牌生活》、《上海本色》一辑四本,多侧面多角度展示大上海的各种风情。
目录
目录
门当户对去“投胎”
敲定的背后
“汤司令”,喝汤么
“夫妻老婆店”店规
生,还是不生
穷养·富养
家家有本教育经
退休计划超前排
贴进贴出有噱头
砖头·稻草结·破篮头
灶披间里的电灯泡
半两粮票
游戏之戏
咪唏咪唏炒咸菜
辰光在路上
食堂是张牌
看得到的待遇
新年的口彩
三十不做四十不发
肉就是排骨排骨就是肉
泡饭·浇头·厚粥
盆菜·本帮菜
“保身架”·保本钱
盐金枣·土豆片
阿拉送礼更有礼
面子多少价钿一斤
螺蛳壳里做道场
淘“镪货”拓便宜
爱“大卡”喜“戗版”
素质老灵呃
面孔为啥这样红
闲话撑世面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给点合理就灿烂
扒辰光里的分
新闻中有黄金屋
做个网商很适意
一生要有两套房
升值的碎木片
出人当铺笑嘻嘻
先投机再倒把
报销单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黄牛”还在走
银行保管箱
立此存照
摇奖机
昨天的礼券
促销宣传品
……
序言 一说起上海人的“门槛”,绝对是乓乓响的;而且这名气早已是走出了上海,并且成为上海人的一个符号。
事情甚至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在一些外省人看来,好像只要你是上海人,那就是门槛贼精的。殊不知,在上海人的日常用语里,还有“戆大”、“阿木灵”、“寿头”和“阿曲死”等一系列与“门槛精”相对的反义词。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既然是有了这么一干的词汇,总是要戴在某些活生生的脑袋上。
那么,到底什么是上海人的门槛?在七十二年前问世上海滩的《上海俗语图说》一书里,对于“门槛”是如此诠释:“门槛原来是诀窍的解释。所谓‘老门槛’、‘门槛精’的朋友,就是老于事故,不易受人之骗。”
时至今日,这“门槛”的内涵早已今非昔比,有了多元的发展。在某些外省人和本地人的眼里,它甚至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而“老门槛”和“门槛精”,遂成了一种嘲讽和讥笑。有一阵子,一句“精明不高明”,更成了看待上海人“门槛”的一副有色眼镜。
门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上海人头脑里所固有的。事实上,上海人的一些门槛,其他地方的人也是有的。它是具有共性的生活经验、做人的本领。
文摘 门当户对去“投胎”
我的一个女同事说:结婚对于女人,就是第二次投胎。其实,这个比喻对于男生来说,也同样是贴切的。
第二次投胎与第一次的最大不同,就是你本人是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你不仅是具有选择的权利,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投胎--失败--再投胎--再失败--再投胎--直到投到满意如愿为止。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和说法,把这个“投胎”看作是个投资。不是说,结婚就是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么。凡是投资,哪个也不想落空,二是希望投入少而产出大。抱有这样想法的男女双方,目标直指双赢。
投资就要算账。对于算账,人们常说是既要算政治账,又要算经济账。
在当今结婚的择偶上,政治账虽然已经不再问姓社还是姓资、是“黑五类”“臭老九”还是三代工人贫农根正苗红,可还是要看人品看素质看学养,政治面貌有时还是一个很有分量的参考分和附加分。但是,结婚是要过日子的;人生在世岂能不食人间烟火,而且哪个不想食得有滋有味。因而,一算起经济账来,难免就要算得多些、细些、精些。
不管你是第几次投胎,投胎的基本原则就是:高不攀低不就,门当户对乐悠悠。因为无论是高攀还是低就,实际上就造成了事实上的一种不平等;对高者是一种倒贴,对低者则是一种透支。于婚姻来说,任何一个小小的不平等,都可能是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就是产生裂缝的一处内伤。尤其是建立在经济不平等基础之上的,都是不太坚固和不太长久的。
《相约星期六》是上海电视台一档开办多年且极有影响的节目,专为青年男女的婚姻牵线搭桥,门当户对也是其匹配的一项原则。比如,它推出过高学历专场。能下这个场子的,都是高学历者,需要出示硕士以上的派司才能换得一张入场券。节目的编导们是绝不会混入文盲或是只有大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嘉宾。
门当户对就是男女双方要相匹配。有道是扫帚配簸箕,匹配是有着一系列具体内容的。譬如在年龄上要相当。一般是女不能倒大,当然也有“浦东人喜欢大娘子”。还有高矮得当,有男1米80出头,女的却不到1米60,两人一牵手,男的就像拎了只热水瓶。甚至还有籍贯方面的考虑:南方人最好找南方人,江北人不考虑,宁波阿婆难服侍等等。此外,还有学历、家庭、住房和居住地段等要求。
找对象讲门当户对,其实就是在寻找配偶的最优和最佳组合,途径不外乎是分类配对和相近配对。能门当户对最好,退而求其次是相近。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相爱的男女,他们各自的家庭、学历、经济状况等并不是门当户对的。就是门当户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