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101068467 ·条形码:978710106846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编·铜元卷 |
|
|
|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编·铜元卷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101068467
·条形码:978710106846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编·铜元卷》内容简介:《中国钱币大辞典》根据钱币学的特色,采取图文并重的编纂方式。辞目的内容不仅包括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中国钱币,也包括曾经在中国流通过的部分外国钱币,以及和钱币文化有关的方方面面。《中国钱币大辞典》特别注重科学发掘的新数据,为此专门分设了考古一编,对于早期钱币的注释,除了应用文献资料.也注意吸收了科学发掘的成果。《中国钱币大辞典》还着力于客观反映目前钱币研究的现状,对尚未统一的学术观点,采取兼收并蓄的办法,以供读者研究参考。
《中国钱币大辞典》的编纂工作由河南省钱币学会主持进行,得到河南省人民银行的全力支持,并被列入河南省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在全书的编纂过程中,还得到全国考古、文博、银行等有关部门,以及中国钱币学会和各地钱币学会的大力支持。这部辞书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民国、考古、泉人著述、附录等编。各编均聘请有关专家担任主编、副主编。为了保证辞书质量和注释的规范准确,《辞典》编辑部,各位主编、副主编,以及参与编纂工作的同志们,都以严肃负责的态度,积极从事,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辛苦。然而,遗漏之处,仍属难免,为此,我们恳切地希望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在再版时修订改进,使之更趋完善。
编辑推荐 《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编·铜元卷》由中华书局出版。
目录 序(中文)
序(英文)
凡例
辞目
正文
附录
后记
……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铸币最早的国家之一。如果说,河南安阳殷墟和山西保德商墓出土的青铜贝化是早期的原始铸币,那么,中国的铸币已有3千多年历史。就青铜铸币而言,从贝化、刀化、布化、蚁鼻钱、圜钱到方孔圆钱,走过一条循序前进、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钱币文化。它的基本特征是:铸币的币材主要采用铜、铁等金属,币面的修饰主要是文字,铸币的制造主要采取型模浇铸生产工艺。这种文化传播到束亚、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截然不同于西方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
中国又是世界上发行纸币最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末,民间已经开始使用一种叫作“交子”的纸券。1024年,宋朝政府把民间的“交子”收归官办,这便是最早的政府发行的纸币。此后,历金、元、明、清各朝,中国的纸币,也走过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国钱币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影响到东方钱币文化范畴的国家和地区,而且震惊过西方世界。
中国的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实物货币从原始社会末期诞生,一直到铸币、纸币出现以后的长时期中,甚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时期,仍然断断续续地使用。青铜曾经是中国早期的一种称量货币,而黄金、白银作为称量货币,乃至铸币,无论是器形、纹饰、大小、重量,还是内含的成色质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制作和规定。中国历史上的铸币、纸币,种类繁杂,浩如烟海,它们究竟有多少种?有多少版别?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的答复。更何况,每一种钱的文字、设计、制作、风格,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反映,每一种钱又都是承上启下,对当今,对后世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纵横交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有丰富的研究课题。于是,钱币的研究,不能不成为专门的学问。
文摘 插图:
(中华民国铜元)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国民党中央政府及各省地方政府铸造的小额铜硬币,俗称铜板、铜仙、铜毫等。一般铸于民国元年至三十八年(1911~工949),西藏地区铜币铸至1953年。材质以红、黄铜为主,有少量白铜。币值有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后期有分、枚等币值单位。先后有江西、湖北、江苏、天津、安徽、广东、福建、四川、重庆、新疆、西藏、河南、湖南、山西、甘肃、云南、广西、直隶、奉天、陕西、山东、绥远、贵州、上海等25个省、局铸造。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军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临时政府下令铸造发行新式革命货币,中华民国的第一次参议院会议决议以国旗五色旗与九星军旗(内外各九星,一共组成十八星)为铸币图案,铸造“开国纪念币”。各地所铸“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字样的新式铜元很快通行全国,逐步取代了旧式铜元,并起到了传播革命信息、宣传民主共和观念的作用。
民国铜元与清代铜元有明显区别:一是图案不同。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了代表清王朝皇权的大清龙图,“中华民国”字样取代了“光绪元宝”、“大清铜币”;人像币的发行,也是民国铜元图案与清代不同的显著特点。二是民国铜元的铸地和铸量较清代为多。清代一直未铸铜元的陕西、山西等省,民国时期也开始设厂铸造,四川的小型军阀造币厂则多达80多家。
后记 本卷的编纂工作,始于2008年春。当时我完成了《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卷》的定稿工作之后,即着手进行民国卷的图片数据工作。2008年夏秋之间,全力以赴,在克服若干困难之后,把图片基本收齐,文字材料也整理完毕。在2009年春节期间,放弃回云南省亲过年的机会,把全部书稿做完。
民国铜元与清代铜元有明显而纷繁复杂的差异,在研究上有很多困难,导致了编写工作的一再拖延推迟,这是我始料不及的。这些困难和问题,虽然已经克服,但在若干方面,可以说本卷只是一个整理与研究的开端,并未彻底解决历史疑问。我们希望,将来的爱好者、收藏家、专家,能以本卷为基础,在实践中、理论探索中,做得更好。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造币厂的开设、生产经过、结束时间及归宿。这是铜元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个历史问题,我们依据现在能看到的资料,只能大致叙述其主要经历,若干细节和具体情况,无法详细了解,因为有大量现当代历史档案并未开放,或尚未整理,查阅利用有实际的困难。其次是民国时期铸造清代龙版铜元的情况。这个情况必然存在,也确实有证据表明:若干品种的清代铜元是在民国早期铸造的。所以严格的“民国铜元”,应包括这一部分。以银币而言,我们有一些明确的数据记载,有些造币厂在民国时期铸造了“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云南造币厂造了“云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等等。但是没有明确的、更多的数据记载民国时期铸造清代龙版铜元.我们在编写《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卷》的时候,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但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未强做区分。本卷也未收录可能是民国造的龙版铜元,以保持编写原则的一致。但在此提出来,供收藏、研究者参考。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某些品种版式的铸地问题,比如甘肃造的四川汉字铜元,具体有哪些品种?时间、地点、铸主等,目前只有一些根据实物作出的推论,并无可靠的文献左证。同样的例子还有甘肃版开国纪念币二十文、广东人像壹仙、河南伍百文等等,本卷的记载也只是按照约定俗成,并无可靠文献记载。至于四川铜元中的成都版、重庆版、地方版、军阀版等等,更是民国铜元分类研究中的一大重难点,很难明确区分四者之间的界限,收藏界虽有一些认识和发现,但至今也未能总体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国时期政权的性质:军阀独裁,各自为政。铸币的混乱只是其政权性质的一个反映,铜元的混乱,也只是民国时期货币金融混乱的一个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