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娱乐时尚 >

南画北渡

2010-03-08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4346604X/9787543466043 ·条形码:978754346604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南画北渡 去商家看看
南画北渡 去商家看看

 南画北渡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4346604X/9787543466043
·条形码:97875434660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颂雅风

内容简介 《南画北渡》作者刘金库长时间研究远方面,从藏家到伪作,从鉴定到调包等,爬梳资料,交叉考据,为“南画北渡”的移转过程拔云见日,值得一探究竟。《南画北渡》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中国书画的鉴定历史,从十二世纪到今天,几个重要的关键人物分别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梁清标和乾隆等五人。
他们每个人都有主张,正误并存,特别是乾隆,他是书画鉴定误区的集大成者。
然这正是权力使然,清朝取代明朝,势强力大,使得收藏圈从江浙地区北移到清宫内府,从散落于民间的收藏渐渐向皇宫集中,其间变化颇大,真迹赝品并过,过程藏者秘辛,往往被人忽略。
作者刘金库长时间研究这方面,从藏家到伪作,从鉴定到调包等,爬梳资料,交叉考据,为“南画北渡”的移转过程拨云见日,值得一探究竟。
作者简介 刘金库,1965年1月6日生于辽宁抚顺。1989年辽宁大学史学硕士。曾任职于辽宁省博物馆十二年,任副研究员八年,2005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书画鉴定专业)博士。专门研究书画鉴定十八年,寓目过近三万件中国书画藏品。曾在中国几家大型拍卖行担任过书画鉴定顾问,本书《南画北渡》为博士论文之一部分。
曾作为美国新闻总署访问学者,于1991年至1993年间赴美国研究过当地七十余家博物馆之中国藏品部分。从1990年起,在中国本土研究过美术考古、书画鉴定,遍访北京、广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的博物馆,在中国书画鉴藏史、书画鉴定学的研究有独到之处。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出版十数本专著,如《国宝流失录》、《指点丹青有色墨》、《满地香泥梦有痕》等。合著有《陈纳德将军传》、《辽宁省文物志》等。目前正在研究《中国美术病理学》、《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方法论》和两本高校教材的撰写工作。
编辑推荐 《南画北渡》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论:明末清初文人官僚的书画鉴藏透析
第一章 谁掌握了中国书画鉴定的发言权
第一节 明代文人官僚与他们的书画收藏
第二节 董其昌自称:三百年来一巨眼人

第二章 明末的书画鉴定与作伪
第一节 宋代书画博士米芾在明清的影响
第二节 项元汴及其“六大房物”
第三节 张泰阶与他的伪著录《宝绘录))
第四节 “苏州片”辨析

第三章 明末的书画著录
第一节 张丑与《清河书画舫》
第二节 汪硐玉与《珊瑚网》

第四章 南画北渡与明末清初的书画市场
第一节 明末的书画市场
第二节 吴其贞与他的《书画记》
第三节 南画北渡的途径与主要人物
第四节 南画北渡的交通路径
第五节 清初市场的价格

第五章 “贰臣”孙承泽、曹溶的收藏
第一节 孙承泽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孙承泽的鉴定水准
第三节 曹溶书画藏品综合研究

第六章 最大私人鉴藏家梁清标
第一节 梁清标的家世
第二节 梁清标的生平
第三节 梁清标的书画鉴定
第四节 梁清标的鉴藏印与装裱

第七章 宋荦、周亮工书画藏品综合研究
第一节 宋荦的家世与生平
第二节 通过藏品对宋荦的鉴定水准做定位分析
第三节 周亮工的生平与家世
第四节 周亮工的交游与书画收藏

第八章 清初其他鉴藏家的书画收藏
第一节 清初北方耿、索二家藏品的命运
第二节 高士奇真的斗胆进赝康熙吗
第三节 王鸿绪的书画收藏

第九章 安岐与《墨缘汇观》
第一节 《墨缘汇观》的作者究竟是谁
第二节 安岐的生平与家世
第三节 安岐的书画鉴定水准

第十章 鉴藏史意义的中国古代书画谱系——《石渠宝笈》
第一节 “中国古代书画谱系”的提出
第二节 乾隆皇帝与《石渠宝笈》
第三节 中国古代书画谱系的标识系统
附录
附录一:曹溶书画藏品辑佚目录
附录二:棠村藏品辑佚目录
附录三:宋荦藏书画辑佚目录
附录四:耿昭忠、索额图二家族的书画藏品辑佚
后记一
后记二
……
序言 书画鉴藏,是高雅的文化生活,也是雄厚的文化象征。在古代,它是一种雅人高致,在现代,它又成为两岸三地的当下时尚,影响所及,甚至遍于全球华人文化圈中。书画鉴藏,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藏,即对书画作品的收藏与保护;二是鉴,是对书画作品的鉴定与鉴赏。鉴定在于判明作品的时代与真伪,鉴赏在于区分作品的优劣与高下。一般而言,鉴是藏的前提,只有具备了“真鉴”的眼光,才能分享艺术创作的愉悦并能承担起典藏书画守护精神文化的职责。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远在公元4世纪,就摆脱了附礼教而行的从属地位,获得了独立的观赏价值,成为收藏玩赏的对象。收藏者既用以作为“玄赏”、“畅神”的宝鉴,在审美观照中感悟其历史文化内涵,与古人对话,与自然应答,实现“神超理得”后的精神逍遥;又以之显示对文化财富和文化品味的拥有,树立引人瞩目的文化形象。兹后,皇家总以法书(具有后世楷模意义的书法)、名画为“国之重宝”,体现其传承中华文化的合法身份,不因改朝换代而废置。私人亦以书画为“无味之珍”,竞相搜求,满足文化欲求,而且官私收藏均以跋尾署和收藏印记标志自己的拥有。收藏家的队伍亦在历史进程中壮大,由士族显宦扩大到庶族文人,进而波及到富商巨贾。
由于书画作品历经水火刀兵,不断减少,幸存下来的为数有限,但收藏需要却与日俱增,于是,下真迹一等的古摹本便成了收藏物件,甚至被误认为原作,牟利者和欺世盗名者生产的各种各样的伪作也鱼目混珠的进入了收藏界,这一现象又从反面推动了鉴定的讲求。随之在收藏家中出现了两类人:一类是“好事者”,本人未必真正喜爱书画,亦缺乏鉴定鉴赏能力,但雄于资财,追随时尚,附庸风雅,不免假耳目于人,以树立文化形象,虽自我感觉良好,实属上当受骗角色;另一类是“赏鉴家”,他们酷爱书画,具备丰富的书画史和文化史之知识,甚至因能书画,在把握书画的时代风格和个性上深有心得,也肯于查阅资料进行考证,更懂得装裱、修复和作伪手段,故拥有较强的鉴定鉴赏能力。
像书画家一样,这些收藏家——赏鉴家和好事者,还有投合收藏者需要的作伪者都参与了艺术史的创造。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从未中断的国家,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往往推陈出新(以继承求创新),直接拥有视觉文化资源的鉴藏家,他们的收藏理念、鉴赏取向、品评标准和审美好尚,乃至他们据作品梳理出的艺术源流,都强有力地影响书画创作。明代中后期,江南人家以有无倪云林的作品为雅俗,清初对倪氏作品的需要剧增,收藏便转向了渊源于倪氏画法的弘仁作品,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
文摘 导论:明末清初文人官僚的书画鉴藏透析
在中国书画鉴藏史上,公私鉴藏出现的是相互消长的历史态势,公家收藏是指历史上的皇家收藏。在皇家收藏臻于高峰之际,相对而言,正是私人收藏的低靡时期;而在私家收藏兴盛之时,皇家收藏则处于低谷。明代是私人收藏的高潮,皇家收藏是微不足道的;相反,清代乾隆时期是皇家收藏的全盛时期,私人收藏则微乎其微。几十年来,我们的学术研究呈现的是不平衡的状态,学者们对宋、元两代的鉴藏研究、资助人与画家互动都有强劲势头。对于明清两代鉴藏史的研究略显不足,许多个案研究还没有深入下去。相对而言,明清两代的书画鉴定知识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我们既离不开他们的鉴定知识,又不能完全依赖他们所建构起来的书画鉴定知识体系。我们如何对待古人留给我们的鉴定知识?我们选择与扬弃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古人流传下来的著录文本?基于这些思考,遂有此书。 一、明末清初特定的历史时空 在上个世纪,学者通过收藏印章、交游考证、藏品本身等方法建立起对鉴藏家的个案研究,为重点研究明末清初书画鉴藏家的收藏与鉴定提供了借鉴,中外博物馆界研究人员、美术史系学者、硕博士针对个案的不断深入研究,已在很大程度上探明和纠正明、清两代鉴赏家们的鉴定谬误,形成了零散纷呈的一种鉴定知识结构,局部上有所突破,但就整体而言,对于明清两代的书画鉴定知识形成的历史过程、产生的方法及中国古代书画谱系,缺乏全面性的掌握,目前还没有一本“中国书画鉴藏史”问世,其原因在于对这一学科的设立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科的规范也尚未确立。之所以选择与定位在明末清初的“南画北渡”这一课题是因为:
(一)这一时期形成的书画鉴定知识左右着我们今天的书画鉴定、对鉴定知识的认知,甚至在方法论上都影响着我们的鉴定思维模式。经过明末清初南北两个中心书画鉴赏家所收藏过的晋唐、宋元、明清的书画是清内府的主要藏品,也是今天各大博物馆中国书画藏品的精品,是我们今天研究晋唐、宋元、明清传世书画的主要内容。
(二)清代是皇家书画收藏的高峰时期,在乾隆时期,天下的书画藏品绝大部分纳入皇家收藏之列,而南画北渡前后的书画鉴定、书画著录、流传经过均影响着清代皇家书画著录《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三次著录的整体性结构、鉴定意见、书画认知方式等,清内府的晋唐、宋元书画的主体部分又长期影响着我们上一代书画鉴定的学者们。对于古人所存留下的书画谱系,我们虽有诸多的突
……
后记 清代大学者戴震曾经说过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的确如此,学问之道,本乎寂寞之道。然而,四年弹指之间滑逝,《南画北渡》重而出版简体版,得赖于河北教育出版社之好友刘峥、张天漫二位女士,与同仁台湾石头出版社总编黄文玲的帮助,几次协商一致,从中多有劳累,在此十分感谢。
《南画北渡》一书虽然只是《中国书画鉴藏史》中的“涓涓一滴”,但对于未来研究中国人骨子里的人文精神“中国书画鉴定与收藏”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书画的鉴藏,最早是从文人士大夫的品藻鉴藏开始的,如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中曾说“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尽管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有着不同的艺术观念(书画收藏观念),然则不同时代的文人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唐代书论家张怀瑾在著名的《书估》(天宝十三年,754年所作)中提到当时钟绍京尚书爱好收藏,不惜重金,破产求书,曾经花费几百万贯巨资,方才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没能买到f羲之一件正楷书法作品。书中估价古代书法,以王羲之作为标准,分为上、中、下“三估”:“三估者,篆、籀为上估,钟、张为中估,羲、献为下估。”并解释道:“上估但有其象,盖无其迹;中估乃旷世奇迹,可贵可重,有购求者,宜悬之千金。”而在今天王羲之的真迹也无从寻觅,唐代名人的书法已经成为“无价国宝”,时过境迁,中国的人文精神也在变化,从书画的收藏与艺术的创作,无不从中国书画鉴藏史中反映出来。
中国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流入市场,并成为一种商品经济活动,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宋代以前,中国书画的收藏主要是以皇宫贵族的收藏为主要趋势,对于书画的收藏也成为“皇权”的象征,朝代更替,对书画藏品的古有则是“正统”皇位的标识。然而,在元代之后,随着元代书画市场继续发展,商业意识、市场观念在书画家和收藏家头脑中均更为强烈,元代的私人收藏较之宫廷显得要活跃得多。一些文人士大夫和书画家都喜爱收藏鉴别书画,并以临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人上大大鉴藏书画的集会之地。今天我们知道的著名的有郭天赐、赵孟頫、鲜干枢、乔篑成、柯九思、倪瓒、龚开等人,他们既擅长书画,又精于鉴定,并将书画收藏与绘画创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文人士大夫书画家们收藏达到一个新的起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