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收藏与鉴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页码:157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 ·ISBN:7810587471 ·条形码:97878105874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古陶收藏与鉴赏 |
|
|
|
中国古陶收藏与鉴赏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页码:157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
·ISBN:7810587471
·条形码:97878105874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博古书系
内容简介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国的先人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它同人类的长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时至今日,陶器仍同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古陶的发明与创造对人类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不仅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类物质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书作者潜心收藏十余年,是一名很有实战经验的古陶收藏家,在收藏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及鲜明的观点和鉴赏能力。
书中有作者对中国古陶瓷发生、发展的思考,又有在长期的收藏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实战的鉴定经验,实用性强!
作者简介 陈百华,1955年9月16日出生于上海。古陶收藏家,上海收藏家协会会员,虹口收藏学会会员。
在国内外兴起明清瓷器,古玩收藏和房地产投资热的时候,他却独辟蹊径地选择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陶收藏与研究。十余年如一日地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不仅全身心地投入“保护文物、藏宝于民”的收藏活动中,还经常撰文鼓动社会上有识之士共同参与。上海的电视台、《收藏》、《收藏界》、《民间收藏》、《周末画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其人其事。
2003年9月,他在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创办了第一家由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先生亲笔题写馆名的“陈百华古陶收藏馆”,至今已接待了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收藏爱好者两千多人。其藏品、学识和鲜明的收藏观深受人们的称赞。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新石器时期
第一节 新石器早期的陶器
第二节 仰韶文化的陶器
第三节 龙山文化的陶器
第四节 马家窑文化的陶器
第五节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
第六节 良渚文化的陶器
第七节 我国其他地区的陶器
第八节 收藏市场的现状与分析(一)
第二章 夏商周春秋时期
第一节 夏代的陶器
第二节 商代的陶器
第三节 周代的陶器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陶器
第五节 夏商周的白陶器
第六节 夏商周春秋的印纹硬陶器
第七节 收藏市场的现状与分析(二)
第三章 战国秦汉时期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陶器
第二节 秦代的陶器
第三节 汉代的陶器
第四节 汉代其他地区的陶器
第五节 汉代的低温铅釉陶器
第六节 秦汉时期的陶塑
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原始瓷
第八节 收藏市场的现状与分析(三)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 越窑的陶瓷器
第二节 瓯窑的陶瓷器
第三节 婺州窑的陶瓷器
第四节 德清窑的陶瓷器
第五节 南方其他地区的陶瓷器
第六节 北朝时期的陶瓷器
第七节 收藏市场的现状与分析(四)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 隋朝的陶瓷器
第二节 唐朝三彩陶器
第三节 唐朝的青瓷器
第四节 唐朝的白瓷器
第五节 唐朝的其他陶器
第六节 五代时期的陶瓷器
第七节 收藏市场的现状与分析(五)
古陶词汇注释
后记
……
序言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国的先人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它同人类的长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时至今日,陶器仍同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古陶的发明与创造对人类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不仅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类物质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虽不曾像青铜器和铁器作为工具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却方便和巩固了人类的定居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因此,我们对古陶器的研究就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与社会的种种原因,古陶器的收藏与研究似乎只是国有博物事业的事情,民间收藏几乎可望而不可及。近十余年来,随着一些沉睡地层的古陶或明或暗地流散于各地古玩市场,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支有胆有识的古陶收藏爱好者队伍。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发动更多的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关心和参与,才能使这些祖先遗存的宝贵文化财富免遭人为破坏和流失,得到应有或更好的保护。
文摘 插图:
后记 今天,这本《中国古陶收藏与鉴赏》终于完稿付印了,按常理是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我却在这种时刻反而轻松不起来,因为激发我有勇气写作这本书的是许许多多认识和不认识的古陶瓷收藏爱好者,联想到我国的一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令我的心情忐忑不安。这样形式的写作是否合乎他们的口味,在我的“字里行间”他们是否能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这些图片和文字能否回报广大读者对我的厚爱与支持。我心中没底,还应由大家来评价。
写书的念头是在我的古陶收藏馆开张迎客之后萌发的。因为我没想到古陶收藏馆开张后能够如此的“门庭若市”,不到半年时间就先后迎来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宾客和国内各省市及香港、台湾地区收藏爱好者两千多人。更没想到我等一介普通收藏者能够得到这般的“超级待遇”,有关领导给予了各方面的关心,众多媒体给予了多角度的报导,更多藏友给予了友善性的支援,而最没想到的是许许多多的人鼓励和支持我办成了我早已想到而不敢贸贸然去做的一件事——写一本有关古陶瓷收藏和鉴赏的书籍。这一切是由于有我的师长们的教导,是由于我的同行们的鼓励,也是由于我的藏友们的期待……,才促使我下决心提笔备纸、挑灯埋头于方格中,从而了却了我收藏生活中的第一个愿望。为此,首先要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柯国富先生,是他精心策划和编辑,才能使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也要感谢陶瓷收藏专家张海国先生和孔金根老师,是他们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逐章逐节地审阅和斧正,并给了许多实质性的指导和建议,才能使这本书具有了一定的可读性和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