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69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ISBN:9797301080497 ·条形码:97973010804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心理测量:历史、概述与应用 |
|
|
|
心理测量:历史、概述与应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69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ISBN:9797301080497
·条形码:97973010804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英语
·丛书名:培文书系·心理学系列
内容简介 《心理测量:历史、概述与应用》将内容庞杂的心理学测试体系根据其历史沿革、原则和应用划分为近30个小的、模块化的议题,作为《心理测量:历史、概述与应用》最为基础、不可分割的单元,使研究和学习更为便利。另外,在通篇都有细微但重要的更新以适应心理学测试发展的基础上,本版继续保持历史案例和小插图的应用以凸显测试内容,并最大可能回应心理学专业测试的最新发现成果,同时对原有内容进行新的思考探究。
《心理测量:历史、概述与应用》除了对心理测量传统领域的概括外,第4版提供了详细的神经心理学和老年医学分析,对早期心理测量的应用甚至是滥用,例如学习障碍、特定情形下的测量、种族差异在智商上的体现、团体成就测量中的欺骗等作了广泛考察。同时对新近进行的心理测量方式进行了批判性的描述和分析,检验了测量过程的细微差别,并探究了围绕心理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广泛价值争议。
编辑推荐 《心理测量:历史、概述与应用》是由罗伯特·格雷戈里所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第1章 心理测量的历史
主题1A 心理测量的起源
主题1B 美国的早期心理测量
第2章 测量和测量过程
主题2A 心理测量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2B 测量过程
第3章 常模与信度
主题3A 常模与测量标准化
主题3B 信度的概念
第4章 效度与测量的设计
主题4A 效度的基本概念
主题4B 测量的结构
第5章 智力测验1:理论与学前测验
主题5A 关于智力的理论与测评
主题5B 婴儿与学前儿童能力的测量
第6章 智力测验2:个体与团体测验
主题6A 智力的个体测验
主题6B 智力的团体测验
第7章 测量误差与特殊群体的测量
主题7A 特殊群体的测量
主题7B 测量误差与其它偏差
第8章 态度与成就的团体测验
主题8A 态度测验与因素分析
主题8B 成就的团体测验
第9章 神经心理与老年病的测量
主题9A 神经心理学基础
主题9B 神经心理与老年病的测量
第10章 心理测量的特殊设置
主题10A 学校测验
主题10B 心理测量的司法应用
第11章 工业与组织中的测量
主题11A 个体测验与筛选
主题11B 工作表现评估
第12章 态度、兴趣与价值观的测量
主题12A 职业领域中兴趣与价值观的测量
主题12B 态度和道德与精神内容衡量
第13章 人格测量的起源
主题13A 人格的理论与测评
主题13B 投射技术
第14章 人格结构的测量
主题14A 自陈量表
主题14B 行为测量及相关理论
第15章 测量中的特殊专题
主题15A 计算机测量与测量的未来
主题15B 测量中的伦理与社会问题
……
序言 心理测量诞生于十九世纪欧洲心理学家的实验室里,最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科,但其操作和应用很快就在工业社会盛行起来,并得以飞速发展。正如读者将在本书中读到的那样,今天的心理测量影响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育、职业到治疗(remediation)。一本书的宗旨
第4版继承了以往版本的宗旨:让读者了解心理测量的特点、目标及其广泛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版不仅继承了既往的传统,还涉及了一些新的方向。比如,按照传统的惯例,本版包括了心理测量一般性的问题,如常模、标准化、信效度和测验编制的问题。此外,按照标准的方式,我汇集并评价了智力、成就、工业与组织、职业和人格测量等传统领域的多个测验与量表。
口特色
除了讲解心理测量的传统问题以外,我还着重介绍了一些我认为对深入了解心理测量非常关键的问题和概念。例如,本书第一章介绍的就是心理测量的历史,因为我认为心理测量的历史与其今天的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简言之,只有深入了解心理测量的过去,才能全面理解现代的心理测量。当然,心理系的学生通常不愿意了解学科历史,因为这些资料常常是一些枯燥乏味的陈词滥调,而且从中看不到过去与现在的联系。然而,我希望挑剔的读者能够抱一种开放的心态走进我对心理测量历史的叙述,我已经尽量将它变得有趣,并将它与今天的现状相联系。
心理测量体现了两个人之间建立的一种契约。其中一个人(施测者)通常比另一个人(受测者)更有权威。因此,施测者在施测时,需要敏感地觉察受测者的需要和权利。为了强调这个重要的观点,在本书开篇我用了单独的一章来讲述施测过程中一些微妙的问题,包括如何与受测者建立和谐的关系,如何警惕外界因素对测验结果的影响。本书最后回顾了心理测量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以再次强调施测与受测双方的契约关系。
文摘 插图:
Comprehension
The Comprehension subtest is an eclectic collectionof items that require explanation rather than merefactual knowledge. The easy questions stress com-mon sense, whereas the more difficult questionsrequire an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and culturalconventions. On the WAIS-III, the two most diffi-cult questions require the examinee to interpretproverbs.
An easy item on Comprehension is of the form"Why do people wear clothes?" Difficult items re-semble the following:
"What does this saying mean: 'A bird in the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
"Why are Supreme Court Judges appointed forlife?"
Comprehension would appear to be, in part,a measure of "social intelligence" in that manyitems tap the examinee'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and cultural conventions. Sipps, Berry, and Lynch(1987) found that Comprehension scores weremoderately related to measures of so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 Ofcourse, a high score signifies only that the examineeis knowledgeable about social and cultural conven-tions; choosing right action may or may not flowfrom this knowledge. However, recent studiesby Campbell and McCord (1996) and Lipsitz,Dworkin, and Erlenmeyer-Kimling (1993) provideno support for the commonly accepted clinical lorethat Comprehension scores are sensitive to socialfunctioning.
Similarities
In this subtest, the examinee is asked questions ofthe type, "In what way are shirts and socks alike?"The Similarities subtest evaluates the examinee'sability to distinguish important from unimportantresemblances in objects, facts, and ideas. Indirectly,these questions assess the assimil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ikeness. The examinee must also possessthe ability to judge when a likeness is importantrather than trivial. For example, "shirts" and"socks" are alike in that both begin with the letters, but this is not the essential similarity betweenthese two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