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娱乐时尚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2010-02-0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1127681X/9787811276817 ·条形码:9787811276817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去商家看看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去商家看看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1127681X/9787811276817
·条形码:97878112768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影视文化全息书丛

内容简介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李小丽,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先后在《当代电影》、《电影新作》、《电影文学》、《当代电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影像情爱——世界浪漫电影赏析》,合著《影视美学》、《亚洲电影分析》等。
编辑推荐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的写作历经一年,几乎调用了我近六年来积累的所有关于电影学的知识。可以说,它是我学术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好莱坞大片:俘获世界观众
第一节 好莱坞的大片情结
第二节 好莱坞大片形成的历史际遇
第三节 文化策略和技术革命
第四节 好莱坞大片的全球化

第二章 是“抓住机遇”还是“走入歧途”——中国大片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狼来了!”和中国电影改革/
第二节 民营公司:低调入场与高调搏杀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电影的生存危机

第三章 浮华影像能否载动普世意义——国产大片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影像:令人震撼的大片之美
第二节 叙事:大片的价值所依
第三节 修辞:大片的点睛之笔

第四章 逐渐消隐的主体——大片的建构者
第一节 新时期的文化英雄
第二节 媚俗或妥协——摇晃的立场
第三节 外看的广度与内省的深度

第五章 众声喧哗——大片的解构者
第一节 被动的受众
第二节 大众文化催生出来的受众

第六章 商业美学的意义呈现——大片的前景
第一节 运转中的电影
第二节 电影中的商业与美学
后记
参考文献
……
序言 这套系列丛书是由多篇论文组成的。论文的作者们都是博士。他们约我为此写一篇总序。这对我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得我这一辈子只写过两篇“论文”,其实就是两个不同阶段的学习小结和心得体会罢了。其中一篇还是请一位年轻的研究者帮忙修改而成的,至今想起来还十分难为情。
在我读大学的那个年代,咱们国内还没有“学位”这一说,在履历表的“文化程度”这一栏里填上“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即可。现在不一样了,不但有学士、硕士、博士,如今还有“博士后”的学位,只是好些人也不大明白这“后”字的确切涵义。
反正,在我的常识中,硕士、博士都是满腹经纶的人。这头衔来之不易啊,在专卖店里是买不到的,它是有志者用自己多少的生命、精力,观察、分析、学习、积累而得的智慧结晶。
我当年写的那两篇“论文”,加在一起,总字数也没有超过一万字。但我真的觉得那个写作过程已是“度日如年”。
现在倒好,凡博士论文,字数都不能少于十二万字。一听,都把我吓死了。不要说我想不出那么多话,只是让我啥也不必想,就是抄这十二万字也非把我抄到病房里去输液不可。
在此背景下,要我为博士们的论文集写“总序”,实在是勉为其难。好在我是电视业的老人,接触影视文化活动比较多,既有一些直接参与创作的经历,也充当过不短时间的经营管理角色,所以在影视文化领域多少还知道一些状况和过程。既躲不开份享那分欣喜和激动,也逃不了那些郁闷、无奈和困惑。
文摘 第一章 好莱坞大片:俘获世界观众
“美国行星,全世界是一块银幕。”
——《环球邮报》2000年10月17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对于电影的需求出人意料地迅速上扬。美国好莱坞的电影生产量较60年代电影工业大萧条时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欧洲各国的电影市场发展稳固,亚洲国家如中国、伊朗、韩国也在积极发展本国电影工业。电影观众再一次处在电影的繁盛时期,充分享受电影的娱乐和文化功能。
电影业的重新振兴有以下几个原因: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冷战铁幕的迅速褪去;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商业化、全球化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在新一轮的电影交易中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和控制力,美国好莱坞坚决而果断地率先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如同时代华纳公司所说,“全球化要求这一行业的顶尖玩家制定出一套长远的策略,它们是:继续在国内建立一个强大的运作基础的同时,占领全球所有的主要市场。”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好莱坞不得不加快了“重磅炸弹”(Blockbuster)的制造和发行。
“重磅炸弹”(Blockbuster)最初指的是“二战”期间出现的巨型炸弹,它可以一下子将一个街区的楼房变成废墟。到了后来,它被好莱坞借用,就成了那些特别成功的、大规模制作的电影的代名词,即好莱坞大片。通常,好莱坞大片都是超越经典类型的综合类型片,同时它也是大投资、大制作和大明星的混合物。
后记 写完最后一个字,已是深秋。
虽然落叶萧条、寒气袭人,阳光却很好。
本书的写作历经一年,几乎调用了我近六年来积累的所有关于电影学的知识。可以说,它是我学术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十几万字的研究内容,准备良久,几易其稿,费尽心力。
面对定稿,内心既惶恐又激动。
激动的是,我选择的求学生活总算有了些许收获。
惶恐的是,由于知识储备、学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文中呈现的有些观点还不是那么饱满,对有些问题的论述还不够完整。
另外,我还曾假想要阐释一种“球形理论”:其中有艺术、商业、作者、受众四个关键元素。它们在电影生产中相伴相随、相生相克。就像中国古代八卦阴阳图显示的那样:当世界运行时,阴阳图中既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而是灰色——即艺术中有商业,商业中有艺术,作者与受众调节着艺术与商业的具体分布。由于时间仓促、学术准备还不够,这一假想也只能在今后继续思考了。
虽然文章还不尽如人意,但它基本实现了我的愿望:还华语大片一个相对真实的面貌,对其进行严肃的学术研究,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在本书完成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
感谢胡克老师,郦苏元老师,丁亚平老师,郑洞天老师,周月亮老师。他们给予我的众多启发像灯光一样照亮了我的学术之路。
感谢恩师宋家玲老师。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恩师不仅领我进入电影艺术之门,还陪我一起修行。
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我的爱人和我的孩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