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去哪儿——
北京三日行(二)
行程二 略览学府 细赏古园
此次北京行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让女儿看看清华、北大,领略一下高级学府的风采,可是不巧的是我们来的有些早,清华和北大正在进行考试,还没有开始接待游人,于是好心的导游就引导我们在校门口浏览了这两所学府,女儿也是小有震撼的,离清华大门很远时,女儿就开始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好像生怕错过了,等我们的旅游车行驶到清华大学的门口,女儿的话就多起来了,她问这问那,对这所名校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她尤其向往的是古色古香的北京大学。
我们顺势游览了颐和园和圆明园。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合4400亩),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和清朝的行宫。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重建于光绪年间,曾属于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
我和女儿细致地游览了颐和园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我们随着团队泛舟在昆明湖上,水波漾漾,遥想着三千五百多年的中华历史,不禁心旷神怡……
走进圆明园,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让我的心有些揪痛——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面对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心中激荡着空久强烈复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