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体验 促心灵成长
——与一名学生的心理交谈
序言:每位家长、每位老师都期盼学生学习成绩100分,品德发展100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都意识到:不仅要学习成绩、品德发展100分,而且追求学生心理成长100分,并且这种追求越来越强烈,因为他们有越来越多的切身体验,有的是痛苦的体验。
心理问题的发生一方面源自外部不当的环境刺激,另一方面则归因于孩子的心理素质较薄弱。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体、智慧、品德在不断发展,儿童的心理也在逐步成长。那么,当孩子在心理成长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做教师的该如何解决呢?我想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引导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先后有几名家长找到我,想让我帮一帮她们的孩子。看到家长着急的神情,我答应了下来。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试着运用所学的咨询心理学知识与这几名学生进行了谈话。其中坚持时间最长的是一名学生叫欢欢(化名)的学生,今年10岁,上四年级,他的主要问题是不会与同学交往,第一次见面时人也看上去很没精神。和他接触后,我先是采用积极的倾听、理解的态度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然后坚持每周进行一次谈话,通过几次交谈后,他变得积极开朗了很多。下面是我与欢欢的第10次谈话内容,可能对我们教师开导学生有一定的启发。
下午5点10分,欢欢推开我的办公室门,问:“
我们走进教室,我说:“今天坐哪里?”他指了指第二排中间的位置说:“还坐这里。”我问:“为什么?”他说:“上次就坐在这里。”我说:“以前总坐在后面,为什么现在想做到前面?”他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往前面坐。”他可能说不出原因,但这个简单的行为后面是积极力量的显现。
他坐下后,我和他成90度角的位置坐下,我和他一起做了几个深呼吸平静了一下心情,然后开始今天的谈话。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时间 情绪”图,让他回忆从本周一到周四的情绪变化,并根据情况用点在图上做出标记。他拿着图表没有马上去做,而是陷入了沉思,想了一会儿,说:“有的想不起来了。”我说:“没关系,能想起多少是多少。”他开始边思考边用笔做着标记,但嘴里还不停地说:“想不起来了……”我只是静静地看着,没有说话。他标记了三处,说:“没有了。”我微笑着看着他问:“再想想真的没用了吗?”他又想了一下说:“又想出了一个。”并在相应的位置做另外标记。又想了想说:“真没有了。”这个环节中目的就是让他学着回忆、思考,使他那颗浮躁的心逐步沉静下来。
我看了看说:“真的没有了?”他说:“真的没有了啊!”我听着感觉语气中带有些怨气,就问:“你给老师说话很不耐烦吗?”他连忙摇摇头说:“没有啊。”我说:“那你再说一遍刚才的那句话,自己感觉一下。”他又说了一遍,我问他:“有同感吗?”他不好意思地说:“有。”我趁机告诉他:“有时你是无意的,但会引起别人的误解,所以在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你想让别人用什么态度对你说话,你就应该怎么对别人说话。”他听后表示明白。因为重复可以让人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在这里我抓住一个他说话的细节,让他去重复,去考虑给别人带来的感觉,直接告诉他交往的规则。让他在感悟中逐渐成长。
接着看图表,在表上他周一、周三、周四标的都是正情绪,而且都是+4(最高是5),周二是负情绪,是-4(最低是-5)。我说:“从你的图表上看,这一周你过得还是比较高兴的,对吗?”他说:“还可以。”
“能说说这些让你高兴和不高兴的事吗?”
他开始指着图上的点说它代表的事件……我认真地听着。
讲完后,我问:“在这些事情当中,你非常关注自己的感受,你想过对其他人的影响,他们是什么感受吗?”欢欢略想片刻,说:“在数学课上捣乱,影响了别人听课,同学们肯定不高兴;我帮助同学拿东西,同学很高兴;我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老师表扬了我,我看着老师也挺高兴的;给哥哥打电话,哥哥也很高兴。”我说:“对呀,你以前想过事情给别人的感受吗?”“没有。”欢欢摇摇头说。
我说:“人和人的感受是一样的,你让别人高兴了,你自己也就高兴了。所以,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怎么样对待别人。”我说的这段话属于总结性影响性概述,目的是让欢欢重温我之前说过的话,加深印象,强调重点内容,为以后的交流奠定基础。
最后,我们交流了上周的作业,就结束了本次谈话。
说明:1、文中的“时间 情绪”图是我根据学的认知疗法做的一个创想,目的是想通过回忆一周内发生的事件和给自己带来的情绪,然后通过思考提升对事件的认识,进而提高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
2、文中黑色字体是对谈话过程的记录,红色字体是我从心理学层面对自己的做法进行的分析。
反思:这次谈话的主题还是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技巧,通过在实际的谈话过程中了解人际关系之间的互动性,让他学会在事情中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在谈话过程中,我两次采用影响性概述,突出谈话重点,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业的布置采取连贯性,想通过这一点的突破,使他在交友方面有一个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