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油田一小 赵瑛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语,质疑激趣 ;
1、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这一单元的课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季羡林老先生,去德国看一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21课,板书课题: 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是谁?为什么?怎样?意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老师和学生接力赛读
其他同学思考:(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回答问题并板书:奇丽 奇特
三、品读课文,积累词汇
(一)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句子是描写奇丽景色的,哪些句子是描写奇特的民族的,圈出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
1、奇丽的景色——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a板书: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b理解词义:花团锦簇(多而茂,重形态)、姹紫嫣红(艳而娇,重色彩)对比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都形容花很美,不是重复了吗?
c课件图片欣赏
d姹紫嫣红的近义词?(五彩斑斓 万紫千红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百花齐放 百花争艳)
e指导书写:姹紫嫣红的“嫣”
(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a学习“应接不暇”:强调“暇”是日字旁,表示空闲的意思;近义词:目不暇接;造句:
b学习比喻句:两处比喻
过渡句:如果这两句写出了德国奇丽的景色,那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2、奇特的民族——
(1)“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脊梁的脊读三声;花的脊梁指什么部位? 指导书写,注意笔顺;
b作者见此情景估计德国人养花不是为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于是向女房东求证。女房东神态是──莞尔一笑 什么是“莞尔一笑”?(很轻松的微笑)图片
莞尔一笑的近义词:嫣然一笑 抿嘴浅笑 回眸一笑
反义词:捧腹大笑 哄堂大笑 哈哈大笑
多音字 :莞wǎn (莞尔一笑) guǎn (东莞)
分男女生赛读一二自然段
(2)“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a颇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是耐人寻味?
b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特点的是哪句话?板书: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怎样理解这句话?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我们生活在五一班这个优秀的班集体中,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其实,我们每一组轮流做值日,维护了班级卫生,做到了“我为人人”。而不做值日的时候,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就享受到了“人人为我”的待遇。
建立图书角 天堂地狱喂饭的故事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四瓶水的故事
俞敏洪上大学之后,宿舍里的四个人每人一个水瓶,打热水很远,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一开始,各人打各的水,俞敏洪想:打一瓶水也是打,干嘛不一下打四瓶水呢?于是,他就每天打四瓶水,就这样,他为同学们打了四年的水。为别人打一瓶水,容易;为其他人打整整四年水,就不那么容易了。俞敏洪做到了,他为此得到的回报是,当他艰难创立新东方的时候,他的几位在美国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加盟,和他一起创业。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c为什么说这个境界颇耐人寻味?
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两者之间要辩证看待,整体理解,所以说颇耐人寻味。
d我们要做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只要有了“我为人人”的奉献,就能享受“人人为我”的快乐。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奉献的图片 配乐朗诵
奉献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奉献是弯腰捡起的纸片,
奉献是扶老人下车时的微笑,
奉献是在家中的一次次敬孝,
奉献是同学受伤时的搀扶,
奉献是小溪上伸出的援助。
正如歌词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四五十年后季老再次回到德国,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作者对朋友们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不变的美丽包含什么呢?
(1)欣赏配乐美景图
(2)德国沿街奇丽的景色没有变,还有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美丽境界没有变。
(3)知识拓展:《留德十年》
当我再次走在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街道时,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学生谈感想
(4)文章最后一句:“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读到这里,你会想起什么?
——第六课《我的母亲》,也是季羡林老先生写的。
后来我在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学习方法:学知识要做到新知与旧知的衔接,要注意前后联系。
3、介绍作者:
哥廷根大学孕育了30位诺贝尔奖得主,季羡林先生曾求学于这所大学。
季羡林先生山东聊城人,是我国著名的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于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他青年时期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四五十年后,再次回到德国,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这篇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
4、看板书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季羡林老先生带我们去欣赏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的景色,感悟了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让我们不禁对德国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5、你对德国还有哪些了解呢?自由谈
6、推荐书目:有机会我们读一读季羡林老先生的这几本书——《德国印象》《留德十年》《故乡明月》,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德国吧!
五、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1、背诵课文第三段;
2、在摘抄本上抄写本课的好词好句。
(机动作业:配乐朗诵全文)
板书设计:
2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奇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