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做妈妈的教育语言
---读《如果生活充满否定句》有感
谨以此文,反省自己,提醒自己,不敢有警示他人之思。
--题记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内心对孩子充满了歉意。本以为做妈妈还算尽职,今天读了一个故事方才明白,其实自己也是孩子自信和快乐的“杀手”。这些伤害不是来自于爱的本意,而是来自于否定的语言。
故事中的讲的是洪兰的一个朋友非常孝顺,父亲过世后,辞去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台陪伴母亲。但是不到半年,她就来找洪兰,请洪兰想办法找出为什么她与母亲不合,她说每次母亲一开口说话,她心中就好像火山要爆发,她知道母亲寂寞,希望她多陪陪她,她自己也希望能孝顺,毕竟这是她回国的目的,但是,不知怎的,三句话没说完,她就发火,如果要避免对母亲顶撞,她就必须讲完她要说的话立刻走开。
洪兰她们都是念科学的,不相信犯冲、相克等迷信说法,但是检讨了半天,都找不出为什么“母慈女孝”,但就是合不来。直到有一天她送来一卷录音带,是星期日在家中与母亲说话的录音,请洪兰分析。分析完毕,洪兰才知道其中的原因。
在这卷录音带中,母亲的话占五分之四,洪兰的朋友只说了五分之一,而且句子都很简短,只回答必要的话。母亲的句子中绝大部分是否定句,例如“不要穿这件衣服”、“不要涂深色口红”、“不要擦地板了,先去买菜”、“不要买这种样子的小黄瓜,这种胖肚子的,里面全是子”、“不要放那么多洗衣粉”、“不要用这种酱油,有色素”、“不要看这个连续剧”,到了晚上,她母亲要她换一件厚一点的睡衣时,洪兰的朋友就爆发了。
故事的最后给人的启示是人天生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当一个人总是批评你时,你的大脑很快就形成一个防卫机制,只要一看见这个人,全身细胞就紧张起来,进入备战状态,这个人讲的每句话都会先从负面去解释,先筛选可能的敌意,再处理语意。
读完这些,背后生出丝丝凉意。对照自己反省如下:
一、经常把自己的观点用生硬的语言讲给孩子,并贴上“妈妈的提醒”的标签,结果孩子只领受到了妈妈的不满,淡化了妈妈的提醒,越提醒越无效。
平日里,说这些话就像家常便饭,感觉自己还属于鼓励型的妈妈,可是今天经手电一照,其实里面多少杂染的成分!这里面带着不愉快,带着自己的嗔恨心,带着自己的人性和傲慢。这样的话语,孩子怎会喜欢?
反省自己在孩子生活中,不也是经常说这些“不要…”“必须….”之类的话吗?这些话的背后虽然是从爱出发,但是话一出口,犹如离弦之箭,箭箭伤心,哪里还有教育的效果?
龙龙,不要磨蹭,快点!不要穿这件衣服了!不要放纵自己!
对治方法:语气缓和,三思而说,适时而说。经常从如何利益孩子的角度考虑之后而说,并且选择合适的时候去说。
二、否定句的教育语言,会让孩子养成一种对外人的防御心态。孩子凡事先从推脱或者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去领会意思。我们一方面让孩子自信乐观,宽容对人,一方面打击他的自信心,养成防御心,这样的教育不是南辕北辙吗?更可怕的是我自己就正在南辕北辙的路上奔驰却不自知。
三、否定句的教育可能会成为孩子撒谎不诚实的诱因。因为我们作家长的限制的条条框框太多,孩子做不到或者一时忘记做到,怕挨罚或者怕家长不高兴,就会撒谎。
四、否定句的教育语言会让孩子的心灵里我们越来越远,为将来的叛逆埋下隐患。
想想自己,当想做一件事而有人拦阻时,第一次会勉强顺从,第二次自己便不想让他知道,因为着急不喜欢被驳回的感觉。就像洪兰的朋友一样,因为母亲总是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后来什么事都不想让母亲知道了。但是越是不想让母亲知道,母亲越是拐弯抹角地想打听出来,这时女儿便觉得隐私权被侵犯,于是母女关系就恶化下去了。
五、充分尊重孩子,多说鼓励的话语。我们常常对越是亲密的人讲话越不小心,忽略了对方需要被尊重。孩子在渐渐长大,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要学会尊重他的选择,说话时要避免用“不要“这个字作为句子的开头,不要让孩子觉得“我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
告诉自己,这一点适时记在心头,说在口头。
六、即使孩子错了,提醒的时候,要把爱藏在糖衣片里。
孩子做错事是免不了的。提醒的时候要平和委婉,语重心长。 当孩子正在气头上不说,当自己正在气头上不说,当着众人的面不说。
人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这篇文章就提醒自己教育语言的细节,这些细节做不好,表面上看似茂盛成长的孩子,说不定有一天就会以叛逆为由,离我们远去,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孩子成长就会成为一个美丽的神话。
只有照进阳光,才能胸怀阳光。我告诉自己,我不愿意让孩子撒谎,厌烦自己,不愿意孩子自卑,我想让他有一个阳光的心态。我提醒自己,在他的童年里往他的心里撒播阳光吧,让一句句教育的语言都能化作点点的光明照在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