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写作准备一个“材料仓库”
有些同学看到别人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眼里充满羡慕的神色,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有才。其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古至今,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秘密,就是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建造了一个作文“材料仓库”。
据说北宋著名诗人梅小臣写诗又快又好。有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都是文人墨客。为了消遣旅途寂寞,大家聚在一起对对子,写诗篇。别人苦思冥想,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一首好诗来。赌友梅小臣出口成章,落笔即诗,兽兽出色,把一船的人惊讶得目瞪口呆,人们议论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不久,人们发现梅小臣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坐船观风景或上岸游玩时,甚至吃饭、睡觉时,身边总带个口袋,不时地在纸条上写着什么,然后塞进口袋里。大家都迷惑不解,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同船的人趁梅小臣不注意,偷偷打开口袋,看见里面装满了纸条,纸条上写的全是诗,有的只有一句,有的只有几个字。啊,大家终于发现了他出口成诗的秘密:原来梅小臣一路不知疲倦地观察事物,思索诗句,随时搜集写诗的材料。这个口袋就是他写诗的“材料仓库”!
梅小臣写诗又快又好的秘密被解开了!其实,写作就好比工厂,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必须有原料仓库;好比商店,要保证供应,必须有个货物仓库;好比人家,要做饭必须得有米、面。如果没有仓库,机器开动了,才去找原料,顾客进门了,才去去运货物,锅里的水开了,才去两点卖粮食,这么来得及?写文章时,如果拔了笔帽,铺开纸张,只是还没有素材,现想现写,自然快不了;即使好不容易想起一点材料,又没时间琢磨,只能生拼硬凑几句,文章自然也好不了。所以,我们应该给写作准备一个“材料仓库”。
其实,很多作家他们都有这样的习惯。
比如《积叶成章》,讲的是我国元代的文学家陶宗仪,平时就很注意积累素材。就是在他晚年,一边做官,一边参加农活,即使在树下休息时还不忘写作,想起什么,见到什么,或听到什么,立即摘取身边的树叶来书写,回家后贮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里。这样年复一年,十年中竟然积下十几瓦罐。后来他把瓦罐一个个打开,取出平时积累的树叶,一张张重新加以修改整理,一共抄录成三十卷,这就是“积叶成章”的《辍耕录》。
再比如《茶叶换故事》,讲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他为写作想起一个鲜招:在路边铺一张大芦席,身边放一只大茶壶、几只碗和一箩筐的烟叶,他热情招呼每个过路人:“歇歇吧,这儿有茶有烟,茶随便喝,烟随便吸,不收一文钱,只要讲个故事就行。”果然,走得累了的过路人坐在芦席上,给他讲了很多故事,他都认真地记录下来。他终于搜集到大量材料,成了他写《聊斋志异》的素材。
是呀,盖房子要有砖瓦木石,做衣服要有布料,写文章自然也要有材料。因为文章不会从天行掉下来,也不是头脑里填上就固有的,而是生活中的材料加工整理成的。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好比是甘蔗,是芝麻,是粮食,那么文章就是从甘蔗里榨出来的糖,从芝麻里练出来的油,从粮食里酿出来的酒一样。因此,写作虽在一时,积累材料却在平时。
积累素材只凭脑子记录是不行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勤记的习惯。著名作家矛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了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凡是大作家,他们都写过几多的笔记。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喜欢写作的孩子们,最好随时带个本子,随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体验、感受等各种材料,来一个新的“积叶成章”吧!事实上,只要事事处处留心,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勤于积累,作文材料是不难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