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幸福还给孩子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感悟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心中隐隐的怕,真的担心我就是拿走孩子幸福的罪魁祸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读完这本书,收获了很多育子良方。《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方法的书,是“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晶。
读后,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李跃儿老师分享的一些故事,有些都是自己的真实写照。看这本书,就像是和李老师谈心一样,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书中很多故事我还和孩子一起分享,那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下面,让我们来看这样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老师上课的题目是“我的幸福”。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被家人当宝贝,每个人周围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着我们;在物质上,我们要什么就有什么;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还可以旅游——那么,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里,我们一定感到很幸福了。”话音未落,孩子们齐声回答:“老师,我们不幸福。”这么一问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举起手来,其中一个10岁的男孩,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是年级第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觉。”另一个女孩等不及了,抢着喊:我的幸福是放长假,到沙滩上去玩。孩子们渴望的幸福五花八门:买一大堆零嘴坐在床上吃;爸爸妈妈不要老是叨叨;学校老师少留点家庭作业;他们家买的彩票得了大奖;他的床放在百货大楼里,一边是货架,一边是游泳池……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他们说的全是真话。孩子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他们挑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孩子们在小学已经减负,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孩子们应该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孩子的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无限制地报兴趣班,无限制地为孩子购买复习资料,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孩子们当然感觉不到幸福。
今天让孩子学音乐,明天让孩子学舞蹈、画画,提前为孩子灌输古诗、算数口诀……一提到素质教育,大家想到的无非就是跳舞、学琴、唱歌、绘画等与艺术有关的话题,与之相对的应试教育也自然就是学生痛苦地听老师灌,沉闷地游在题海。这能让孩子幸福吗?大人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们却很少考虑。实际上这样的理解都失之偏颇,素质是指人多彩多姿的特点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
李跃儿老师把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特别容易培养成功;第二种是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第三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反思自己,我觉得我也是第三种家长,不太懂教育但有责任心,这真得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平时我也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时不时地会提醒孩子写作业,或者纠正错题。有时孩子那一会不想写,但我却让她必须写完这些题,再去做其他的事情,真得很少考虑当时孩子的想法。现在想想,自己的教育方法真得有不恰当的地方,家长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二个案例:一位母亲给10岁的儿子洗脚,儿子把脚盆打翻了,母亲大发雷霆骂了一番;一个10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洗脚,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打翻,可能是他心烦意乱的结果。这样妈妈在孩子眼中,几分钟前是慈母,给儿子洗脚;而几分钟后就变成了凶神,爱与恨的转瞬转换肯定会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理怎么能承受得了呢?究竟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答案显而易见了!
是我们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我们大人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们却很少考虑。
像第二个案例,我感觉那位母亲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生活中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原本很温柔地给孩子说笑,可是却因为孩子某一点做得不好,突然大发雷霆。形象由慈母一下子变成了凶神,孩子那弱小的心灵怎能承受得了那么大的变化呢?
在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一出错,受到的大多是老师的冷眼。孩子为了不受老师的批评也只能不出错了。为了不致出错,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其实就在我们禁止孩子出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剥夺了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幸福。其实正确与错误就像孪生兄弟一样,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成功。错误是有价值的,学校与家庭应该是一个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孩子就是在一个个错误中成长的,错误让他们逐渐由无知走向成熟。
书中李跃儿说:“要做一个合格的菜农,首先要给菜苗生长的空间,其次在菜苗需要他的时候一定要出现在它的面前。在关注与放手之间把握分寸,这就是种菜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秘密。”她用种菜这样一个实在的例子在告诫我们教育者,我们千万不能一刻不离地盯着我们的孩子,不能把我们成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头上,不能用我们成人的观点去衡量孩子的行为,不能因为我们的一个冷眼而扼杀孩子的天性。我们要给孩子适度的空间,让孩子在属于他们的空间内,自由的遨游,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快乐,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健康,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幸福。
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老师们,家长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快还给孩子吧!
备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好书。希望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静下心来,用心地看一看此书,相信您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