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吴正宪老师的课,第一次次聆听吴老师的课是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当时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原来数学课也会这样美妙!吴老师用其智慧将数学课堂营造成快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听着吴老师的课,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仿佛在花园中快乐地漫步,置身其中何其轻松,何其愉悦,何其美妙!
从网上再次聆听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一课,感受很深刻。上课伊始,吴老师就组织了一次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看着虽然课堂纪律很乱,但是孩子们却是兴趣盎然,高兴万分。这时候老师说:“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是每个同学都来拍,时间太紧张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时候学生想到了可以让全队派代表来拍。
比赛开始,每个队各派三名代表到前面来拍球,拍完之后,老师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总数,可以就可以很快比较出结果了。
但是这时就候老师话锋一转说:“我加入乙队,我们再来比赛一次。”这时候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吗?”
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让学生请出“平均数”。学生们感受着“平均数”此时出现的价值,产生了学习的迫切需求。
“那么你们怎么计算每个队的平均数呢?”这时候老师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又一次促使了学生对问题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用笔计算结果的方法。
整个过程老师就是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开始的,一开始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的走进课程中来。
接下来在探索讨论中,孩子们发现了平均数有时候并不一定都是整数,这时候老师说:“可以用近似数来表示平均数,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去求求平均数。
这时候老师总结说:“当人数不等,比总数不公平,是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平均数)平均数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出现了,是谁把平均数带进了课堂?我们把他请上来。(随即把那位同学请上来。)感谢你。”这位同学听到了老师的赞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的内心深处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吴老师的课就是这样,在她的课上看不到她对孩子们的否定,更没有批评。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和巧妙地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她总是能够发自内心地欣赏每一个孩子,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接下来就是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学习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继续研究。利用多媒体出示统计图——上海五一期间东方明珠电视塔售出门票统计图。让孩子们观察探索,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算出这几天来的平均数吗?为什么五月二号之后,参观的人数越来越少了?如果你是馆长,看到这个信息,你会有什么想法?
这时候有孩子说:“如果我是馆长,我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热情招待每一位顾客。”
还有孩子说:“我要把最好的自然标本引进来,吸引大家。”
还有孩子说:“我可以吧门票的价格降低,说不定人就多了。”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我们可以很欣喜地看到社会得责任感正在孩子们身上油然而生。吴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就是这样,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独设置,用完即完,总能够向深发展,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吴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教学活动,都能够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参与其中,关注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更关注孩子们对知识过程的经历和体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