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快速翻过,展现在眼前的,是《晏子使楚》这幅图,配带着一页两页的文字。细细品读,颇有情趣。是的,凭着铮铮铁骨,晏子三次受楚王之辱,却三次用机智巧妙的话语回击楚王,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令人啧啧赞叹!
春秋末期,齐王派晏子出使国势强盛的楚国,但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于是,第一次,当晏子到来时,他不开城门,只叫晏子钻洞。可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钻这样的狗洞,楚王无奈,只好大开城门;见面后,楚王第二次刁难晏子,认为齐国没人才,才派他这么一个不中用的人来。晏子却说只有访问下等国家,才派像“我”这样的下等人出使,楚王有苦说不出;第三次,楚王故意抓盗贼来诬陷齐国的人没出息,而晏子拿淮南的柑橘因水土不服到淮北成枳,暗指楚王治国无方,致使好人变成盗贼。终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故事反复读过,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不得不用几个词来评价晏子——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爱国却又不失彬彬有礼。没错,正是这样的集凛然正气于一身的晏子,最终博得了所有人的喝彩和楚王——身为一国之君的尊重。
打开百度文库,寻找晏子的资料,实在叫人发笑——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可就是这么一个堪称及其丑陋的大夫,却以自己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智慧,广博的学识,针锋相对,从而维护了整个国家的尊严。面对着骄横无礼的楚王,晏子并不惧怕;面对着自己身材上的缺陷,晏子并不自卑;面对着楚国大臣们的嘲笑、讥讽,晏子并不愤怒,反而很平静,平静得像没有微风吹拂的水面;他很沉着,沉着得让楚王尴尬蒙羞,无地自容。
从还未见面,就为晏子开一个五尺来高的洞,到蔑视、瞧不起,再到盗贼的诬陷,楚王可谓是费尽心机。而晏子却始终不急不躁,镇定自若,凭借着柔中带刚的语言,应对着,回答着,直到完成自己的使命,直到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有理由相信,晏子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大家一定都听过“周恩来总理妙答美国记者”的故事吧,借这次感受,不妨一起重温一遍。还记得那天,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这说明了什么?”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可周总理不慌不忙,微笑着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是柔中带刚,最终窘迫的还是他们自己。
的确,我们有时候,不能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侮辱他人,否则,只能自取其辱。可当自己困窘之时,我们更要学会用机智巧妙的语言,来维护自己乃至整个国家的尊严,就像晏子和周恩来总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