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弦上黄莺语之韦庄作文

2020-08-16 
弦上黄莺语之韦庄——品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二)“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弦上黄莺语之韦庄

——品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二)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去天边月,没人知。”有月,有日,有年,我悲哀,我怀念,这是韦庄。

          温庭筠是那样的客观,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感情。而韦庄,这么主观,这么直接,这么真率,这么明显。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韦词:“‘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韦端己之词,骨瘦也。”是说韦庄词的特色在于诚挚真率、出语自然,恰似弦上琴音之如枝上莺啼的自然真切。韦庄词不事雕饰,直抒胸臆,让本质的东西直接地显露出来。这便是韦庄。

         叶嘉莹先生说自己讲词重点放在两点:一是作者个人的风格特色,二是这个作者在词的发展历史之中,他所起的作用,他所占的地位。韦庄表达的是直接的真率的感情,是主观的抒情,他引起我们的感动和联想,跟温飞卿的那种以美感的直觉,以语言符号的符码引起人的联想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真正的感情的精神本质,他把词从客观的没有个性的歌词,推进了一步。

        韦庄,是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从年轻时开始参加考进士,考了许多次没有考上。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变乱,与弟妹失散,离长安赴洛阳。不久避战乱去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六十二岁,至西川结识王建。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唐亡,王建称帝,任命他为宰相。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或者,从这一组《菩萨蛮》中,我们可以更懂得韦庄。

       因为战乱,词人要离开洛阳,前往江南。这是离别前的那个夜晚——

       《菩萨蛮》之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红楼别夜,内心如何不惆怅?香灯垂泪,垂挂着流苏帐的帐半卷着,一夜无眠。破晓时分,月亮西斜,词人该走了,和泪而别。装饰着美丽的金翠羽的琵琶弹起来了,声音像黄莺一样婉转动听。分明是在劝我早点回来,绿窗下等待着的人正像花儿一样开放,若回来晚了,再美的花也会凋零。

       这就是韦庄,花间的香艳仍在,却遮不住惆怅与忧伤。

       游人、客子、离人走了,来到了江南——

《菩萨蛮》之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云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都说江南好,江南究竟有多好?江南的风景是多么美丽,春天的水,碧蓝的水,比天空还要碧蓝、还要清澈的水;江南的人更美好,当垆卖酒的女子像月亮一样美丽,斟酒的时候,伸出手来,手腕像霜雪一样洁白。有人告诉我,你现在何必急着回故乡呢?你现在还年轻,可以在江南游赏玩乐,你现在若会到故乡,是”天街踏尽公卿骨”啊!

       然细细品来,韦庄的深意是曲折隐藏在里面的。他说未老莫还乡,是说我终老的时候是要回去的,我是一定要回去的,一定要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去的,只是因为未老暂时莫还乡罢了。可是,等到他漂泊到更远,从原来的那个红楼,是长安,或者洛阳,来到了江南,现在他又离开江南,去到一个更远的蜀地。

       这时候,词人开始怀念江南——

《菩萨蛮》之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词人现在回想才觉得我当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毕竟还是好的。词人当时年轻的,美好的不仅仅是青春,还有才华。当我骑马倚立在一个斜桥上的时候,有多少美丽的女子都展开她们的红袖向我招手?那是一段美好的遇合。遇合该是件多美好的事情! 在那有着翡翠的屏风、黄金折叠的环钮的地方,醉了,就在花丛中入睡。可是,欢乐乍现,当时并未珍惜。如果再有这么美好的遇合,不要说未老,就是老了,满头白发,也不再回去了。

       只是,这就是韦庄。他何尝不想回去?他用这么决绝的语言,写自己这么沉痛的悲哀。他回不去了。昭宗已经被杀死了,唐朝已经灭亡了,他归向何方?一首首读来,层层转折,层层深入,一首比一首写得更沉痛,他表面上说不归,不归,我誓不归。可是,他内心正是不能忘怀过去红楼的那一份深切的思念。

     或者,此时此境,对词人而言,酒该是最好的抵抗回忆的武器——

《菩萨蛮》之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主人劝道,今天晚上一定我们一定要尽兴而醉,饮酒之时,不要再提明天的事,要担心的是春宵太短,不要总说杯中的酒已经太满了,不能再喝了。这酒宴之中,也有主人的深厚情谊啊!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呢?面对美酒,只能强颜欢笑,自我开解:人生能有多少年光阴?且尽杯中酒吧!

       这还是韦庄。“须”说一定要这样,“莫”又说你一定不要那样,这是多么深切的一种叮咛嘱咐。这个主人,应该就是西蜀的王建。王建对他是看重的,特别是把他从长安第二次请到西川,让他做掌书记。而且前蜀建国,请他做宰相。只是,留在这里,他果然就把当年的红楼忘记了吗?

       不,在最后一首词中,词人写道——

《菩萨蛮》之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正是春天,洛阳城里的春光也一定一很美丽吧?但是洛阳的才子却在他乡渐渐地老去。洛阳城郊的魏王堤上,柳树该是已经浓绿了吧?在这么美好的季节,诗人的心却愈加凄迷。蜀地也是春天,有盛开的桃花,清澈的春水,水上鸳鸯嬉戏。我却只能凝聚着满心的悲恨对着落日。我仍然思念着你,可是,你却并不知晓。

       这又是韦庄。张惠言说这是当唐朝灭亡,韦庄留蜀后的寄意之作。这是有道理的。他的《菩萨蛮》五首,引起我们托喻之想的,除了他的身世、时代背景,感情的本质以外,也有语码的作用。“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中,“残晖”就是黄昏日满的斜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那落日的斜晖,常常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到了它的危亡衰乱时期的意思。它暗示一个君主、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衰亡。

       刘熙载在《艺概卷四》中说:“韦端己、冯正中诸家词,留连光景,惆怅自怜,盖亦易飘飏于风雨者,若第论其吐属之美,又何加焉!”他认为,韦庄、冯延巳等几人的词,在风光景物之间留连,寄予惆怅自怜之情,也是因为自身经常在风雨之中飘荡的缘故。如果只看文辞之美,又有什么益处呢?也就是说,若只是一味“花间”,词易流于形式的华美,正因为韦庄与冯延巳都是历经风雨,所以才于词中寄寓了深厚的感慨,提升了花间词的内涵。

      的确,词在韦庄的手中,成了可以主观抒写自己感情的抒情诗歌了。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他的词,不但表现了一种感情的品格境界,都表现了一种深切真挚的感情的意境,而且他的章法、句法,所表现的结构、口吻都传达出强大的感发的力量,而且有的词中也是有深远的托意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