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阅读指导是个功夫活作文

2020-07-17 
阅读指导是个功夫活——参加校信通阅读交流会有感之二在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这么一句名联:“板凳须

阅读指导是个功夫活

——参加校信通阅读交流会有感之二

在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这么一句名联:“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耐得住寂寞,都需要任眼前的名利如过眼云烟,都要沉下一颗心去抱着要做就做到极致的信念步步踩实。

最妨碍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就的,其实是浮躁之心啊。

比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怎样指导?

想起来了就写下几本书的名字给学生和家长;

一拍脑袋就布置个摘抄或者写读后感的作业;

开个以读书交流为主题的热热闹闹的队会……

这些是指导么?

这是很多老师都在采用的做法。

但这些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做法。

说得严重点——不怕得罪人,这是没有责任心的做法,是图省事的做法,是空贴标签的做法,是对不起孩子的做法。

首先,你所推荐的书,你都读过么?实在是一种遗憾。我所了解到的情况也许不够全面,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老师们现在的阅读实在是很有限。即使是读上那么几本书,也多有一定的功利性。我本人也是如此。从小到大,酷爱读书。但是上班后几年所读的,大多是为了学历进修而走马观花罢了。直到最近的这两三年里,为了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为了能让自己更新教育理念,才算是开始捧起书本来。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所推荐的书,真的适合孩子读吗?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即使能带出爱读书的孩子恐怕这功劳也不能记在他的头上。

第二,你所推荐的书,你确信孩子都爱读吗?曾经遇到一个孩子,他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我很奇怪,问这个八九岁的孩子:“你怎么想起来读这本书啊?”她红了脸:“老师说要看的,必须看,这是作业。”我笑了。这本书我本人看了不过半册就实在看不下去了。书是不错,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这是专家评价过的。但是其中大量的掉书袋子的关于风景名胜之类的堆砌,使其味同嚼蜡,作为小孩儿来看必然是很吃力的。不过,笑了之后也感深深惭愧——在真正读这本书之前我不也向我的学生推荐过这本书么?我所依据的,就是在读《儿童文学》这门课时,写在教材上的话。所以说,千万不要相信专家的话,千万不要一厢情愿以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我们喜欢的书,孩子未必喜欢,因为我们是大人,孩子是孩子,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就算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视恐怕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心灵沟通,更不要说在大多数时候我们连腰也不肯弯一下。

第三,只是让孩子去读某一本书,只能算是指导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我非常喜欢梅子涵先生关于“点灯人”的比喻。就算不作为儿童文学的推介人,不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甚至不作为教师,仅仅作为成年人,我们也要有这样一种认识:孩子的读书是需要我们“点亮”的。也就是说,好的书也许孩子不会一下子就爱上,我们需要让他们发现书的好来;就算是孩子一读就喜欢的书,也需要我们的点拨让他们感悟和欣赏;孩子读书往往是浅尝辄止的、读过就不再翻第二遍的,但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读了又读让他们一辈子都爱读书!我非常欣赏丁保先和刘雁华老师的做法,她们将好书当成可以反复挖掘的富矿来使用,而且让孩子每一次挖掘都能得到新鲜的宝贝来。作为我,自愧不如。

第四,“一刀切”是懒惰的做法,有时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我也曾经非常喜欢用“共读一本书”的做法来进行课外阅读的组织,这样是很省事啊,而且效果也立竿见影。对此,自己还为之得意过,如推荐阅读《红岩》、《鲁滨逊漂流记》、《中国兔子德国草》、《草房子》等。能不省事么?统一的布置,统一的时间安排,统一的作业展示。能没效果吗?总会有一些孩子的读后感等脱颖而出吧?问题是,真的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读了么?真的是每一个孩子都读出味道来了么?真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么?在这一点上,“一刀切”切掉了孩子的阅读自主权,从而切掉了孩子的阅读个性,甚至会切掉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更细致些来做这件事呢?男孩子读的书就要和女孩子不一样!(我尤其爱给男孩子们推荐《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狗娘养的战争》、《拿破仑传》这样的书——现在的男孩子们受到的女性的熏陶太多了……)文学书要推荐,历史地理天文传记生物还有外星人都要推荐!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

第五,让孩子们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必须有足够的长期和全方位作战的心理准备。不容易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靠一时的头脑发热、一段时间的热情突击、一个活动的推动渲染,就想达到我们理想中的阅读状态,是幼稚可笑的想法。所以,还是要有一个真正科学系统的规划,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我们对于儿童阅读市场的冷静观察来推荐图书、组织活动。这个规划,还一定要做出随时调整的姿态,以保证新鲜从而有效。我们还要向丁保先和刘雁华老师(不能不又一次提到这两位老师的名字)一样,敢于并且善于调动学生家长的力量,借助校信通这样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家长、老师、网络都能通过读书和交流动起来,从而形成有效的合力,创造一个理想的氛围来!

没想到自己怎么一下子写了这么多,但是还有很多没有写出来。

动手吧。

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要“知行合一”。

2008-3-15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