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的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每天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进行拓展,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也能吃得饱。并且在期末复习时,把平时积累的思维题根据类型进行专项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学期,根据平时的练习,我把和二(上)课本相关的思维题归成了五大类。
题型一:(本类型通过经历数图形的过程,体验有序的数图形的方法,学会有序的思考。)
5.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 )个
题型二:(通过本类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周期排列的规律,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一堆糖有20块,小军、小明、小丽轮流拿糖,一人拿一块。最后一块糖被( )拿到了。
2、如下图,有12个珠子,按下面的规律排列,第12个是( )色。○●●○●●○●●……
3、小朋友们排队做游戏,“按男男女女男男女女……”
的顺序排列,第17个小朋友是( )。
4、六一儿童节教室里挂起了小旗,按照红、黄、绿的顺序排列,第17面小旗是( )颜色的。
5、按规律在( )里画出每组的第19个图形。
○△△□□○△△□□……( )
☆□△○☆□△○☆□△○…… ( )
题型三:(本类型主要考察孩子对有关倍数和等量代换的灵活应用。)
1. ○+○+○+○+○=20
○=( )
2.
16=☆+☆+☆+☆
☆=( )
3.
17=☆+☆+☆+2 ☆=( )
4. ○=△+△+△+△
2个○能换( )个△。
5. ○=△+△+△
9个△能换( )个○。
题型四:(通过本类型的练习,在考察孩子对乘法口诀的灵活应用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答案不是唯一的。)
1、妈妈买来一些桔子,个数在20-30之间,如果每盘放5个,还剩3个,这些桔子可能是( )个。
2、幼儿园买来一些梨,个数在30-40之间,如果每盘放6个,还剩2个。这些梨可能有( )个,还可能有( )个。
3、记者参观团的人数在40-50之间,如果每排站7人,就剩3人,记者参观团一共有( )人。
4、一箱苹果,个数在50-60之间,如果每袋放9个,就剩4个,这-箱苹果一共有( )个。
5、一堆核桃,个数在60-70之间,如果每袋装8个,就剩2个,这堆核桃一共有( )个。
题型五:(本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练习时,先让孩子思考观察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再试一试,进而找到答案,同时还要考虑到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1、用下面每组中的4个数组成正确的除法算式。
(1) 46 5 6 8
□÷□=□……□
(2)
48 5 3
9
□÷□ = □……□
(3)
6 4 27
3
□÷□ =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 □÷6=□……□ 余数最大是( )
(2) □÷□=□……6
除数最小是( )
在指导学生思考时,我善于引导孩子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化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从而,形成一种技能。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会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使学生一看到题目,便能很快地算出结果。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