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纷纷 母爱深深
没有网络,没有通讯,没有公车的时代,一场大雪把家与学校隔成了两个世界,牵肠挂肚间,母爱尤为深厚。
——题记
1992年的冬天,下了一场很大的雪。
那年我十五岁,正上初二,寄宿式学习。
雪刚开始并不大,呈白色的小颗粒状,打在脸上有些麻酥酥的感觉,落在地上还调皮的弹跳一下,滚动一下,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和伙伴们抱成团,稳定下来。后来,雪儿逐渐展开身姿,就变得轻飘起来,动作缓缓地,慢慢的,似乎怕惊动了什么,悄无声息的纷纷落下。大地为了迎接她的到来一片寂静,树儿不晃了,鸟儿不飞了,人儿不见了……雪怎肯辜负大地渴求的目光,期盼的眼神?于是大些,再大些,直到如飘飘悠悠的鹅毛一般,如扯天扯地的棉絮一般。
雪那几天断断续续时大时小下起来似乎没完,积攒了有一尺多厚,老师无奈取消了星期天的休息时间,接着上课,这就意味着要连上两周,不能回家。而我的粮票没有了。
还记得母亲在我走时交代:“就剩这10斤粮票了,应该够你这个星期用,这两天天不好,等晴好了,让你伯(我父亲)拉两袋麦子去学校换粮票!”
天没有晴,反倒更无法出行了。父亲当然并没有来。
没有粮票我丝毫不用担心,如果不是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我也许根本没把它当回事。我一说没粮票了,几个同学争相慷慨解囊,我接受了一位要好同学的10斤粮票,表示下星期或下下星期还她,她摆摆手说:“我多着呢,啥时还都行,不够了再问我要!”
走过了几天“羊肠小雪道”(雪太厚了,老师同学合力开辟了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又踏了几天“雪水变冰道”(白天雪化一些,一经寒冷的北风便结成了冰路),天渐渐放晴,太阳照在白白的雪上,渐渐消融,路上一片泥泞。
终于迎来了周六下午回家的时刻,我心情激动,想唱歌,想大笑,好在极力按捺住了砰砰直跳的心脏,没有发神经。喜不自禁的收拾好行装,我就愉快的上路了。
路不好走,怕什么!我有胶鞋!天气寒冷,怕什么!我有动力!
十几里的路,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丝毫都不觉得累,反而又轻松又快乐的样子。村庄渐渐映入眼帘,大老远的我就看到了母亲,她站在屋后抬眼朝我走来的方向张望。
母亲没有戴围巾,迎着寒风任乱发狂舞,她的脸色发青发乌,显然在这里等了好长时间,那双破旧的棉靴似乎早已被雪水浸透了。她的表情忽而是一种忧心忡忡焦灼感,忽而是一种见到女儿的如释重负感。而她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你的粮票只够用一星期,那这一星期你是怎么过的?”
哦!原来母亲是在担心这个问题,不过,看我生龙活虎的样子,怎么也不至于饿上一星期呀!
我轻描淡写的说:“好过得很,我问同学借了10斤粮票,现在还剩两斤呢!”
她这才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接过我的包袱我们回到了家。
父亲正烤着火,见我们进来,赶紧让我们到火堆旁,嘴里不断地说:“唉,你说,这大冷的天,你妈非要在外边等你回来,咋说也不行……还有,这几天我可没少挨骂,你妈天天嘟囔我,说我不去给你送粮食,我去了呀,走到村口车子就糊得走不动了,没法子,我又扛回来,你妈好一顿骂我,一会儿说你没粮票多难为了,一会儿说我不负责任了……我说,没粮票了,孩子肯定会想办法借点,可她咋都不相信,非得让我冒着雪去送粮食,眼看去不了,不是难为我嘛!上星期你没回来,下恁大的雪她硬是站屋后等了一下午,你说你妈傻不傻……”
母亲一瞪眼:“你自己偷奸耍滑还有理了!”
“看看,我一说,就又该挨骂了。”父亲不好意思的笑着搓搓手。
星期天的中午,妈妈精心的为我做了一顿五香饺子。
馅料是有她独到的面疙瘩、花生、芝麻、葱、韭菜合成的。
她先是和面疙瘩。一手按着盆,一手不停地在盆里揉,足有半个小时,出来的都是芝麻大小的细面疙瘩,烧热锅,打上油,倒入和好的面疙瘩慢火煎炒,不一会,颗颗焦黄香酥的熟面疙瘩就成了。
花生炒熟,芝麻炒熟,各用瓶子擀成面面。葱、韭菜细细切碎。加上已冷凉的面疙瘩,把这些馅料均匀的拌到一块,洒上盐、酱油、五香粉,再淋上香油,每个过程妈妈都亲力而为,致使香气一阵阵扑鼻。
包饺子的面片也不是一般的面片,妈妈用压面机压出一遍,对折,再压一遍,直到十几遍后才切成上窄下宽的梯形面片,齐整整的码到一块,很是壮观,要搭上湿毛巾,避免风干。这样的面片包了饺子润滑劲道,久煮不烂。
这样的饺子任神仙吃了也会说好!
邻居来家,闻着香气,羡慕的说:“咋了,学生回来,改善生活呢?!”
妈妈笑着说:“可不是嘛,在学校天天吃不好!”
看着妈妈忙碌穿梭的身影,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覆盖白雪广阔的原野,比不上母爱的宽广无边;太阳照射的温暖的光芒,比不上母爱的炙热如火;屋檐下雪水滴水穿石的劲头,比不上母爱的持之以恒;忍受岁月洗礼侵蚀的硬石,比不上母爱的坚忍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