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课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课堂。“让课堂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叶澜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出的心灵呼唤,也是新课程本质要求下的人性回归。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所以理想课堂就需要建树品牌意识,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应是实现理想课堂必要的参与度和亲合度的目标所在。
教育要发展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所以理想课堂就需要倡导创新意识,致力于引导学生自觉提高终身发展能力,这也是实现理想课堂必备的整合度和自由度的必要前提。
教育要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所以理想课堂就需要优化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对人本身发展的终极关怀取向。这也是实现理想课堂所需要的练习度和延展度的可靠保障。
要构筑理想课堂,就需要克服“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缺陷,坚持备教材、备社会、备学生的“三备”程序,力求使教学过程具备“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考怎样使自己的课堂焕发生命力,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快乐而有效。有以下几点设想:
首先,我的理想课堂应该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我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诉式”教学。在课堂之上,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讨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力、都有机会站直身板,张扬个性,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我的理想课堂还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课堂。我的教案,我的教学组织,我的多媒体运用等等,都必须充分考虑到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打鱼之法,更授之于打鱼之趣。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学习语文的各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同样,我的理想课堂也还只是“理想”的课堂,要把他变成现实,也同样需要有此岸奔向彼岸的桥梁,我会不断努力,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不断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