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数量过多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信奉“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学习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忽视作业的精心设计,而追求作业数量的扩张。此外,有些教师把布置作业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罚学生重复抄写大量的作业。作业数量过多,且机械重复,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更糟糕的事,作业过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时间,缩小了学生的活动空间。这无疑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 统一性
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规定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分量、同样的内容、同等难度的作业。作业“一刀切”,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势必造成“差生吃不消,又生吃不饱”的状况,显然不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三、 无趣味性作业
教师布置的作业主要是一些重复性的“巩固型”练习,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类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获得解题技巧,以便应试获好成绩。教师作业设计时,无视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往往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故作业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学生总是在抄呀、写呀、算呀,而不是在看、听、触、尝、摸和想象等。所以,学生做作业总感到是复旦、乏味,而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在追求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培养。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带有个性的特色。”那么怎样使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弘扬他们的个性呢?我觉得除了课程设置需要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改革,作业设置同样也需要改革。现代化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求知、求趣、求新的欲望日益增强,而现行作业的弊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们急切呼唤有个性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