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青年文摘》2013年第4期读到一篇《豪哥的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语文是一辈子的事”,这句话令心头一颤。
这篇文章的主人翁是一位高三女孩,学校成绩名列前茅,各科成绩相当优秀,在学校也是赫赫有名的种子选手。唯有语文和其他科相比没那么出类拔萃。于是,就找老师补习语文。她对老师说:“不完全是为了提高成绩,是想学真正的语文!”
“想学真正的语文!”从这几个字来看,语文这门课就不简单。有“真正的语文”,会不会也有“表面的语文或虚假的语文?”我想,语文不存在虚假,而存在着浅薄厚重程度不同。有人只学语文课本知识,而很少进行课外阅读;有人只是听老师分析课文,而不主动进行深层次挖掘;有人只看表面文意,而不展开丰富联想;有人平日不读,考试前临时针对性地读几篇作文;有人只写老师要求的作文,而不去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的人学语文停留在较浅的层次,而非在学真正的语文。
真正的语文不是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狭窄,还有更广袤无垠的知识网络;真正的语文不只是对语文知识表层的了解,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它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金木水火土、天地人间情都囊括在内。因此,语文老师经常抱怨,费了好大劲教学生,学生成绩仍不见起色。究其原因,还是学生阅读量达不到,而且读书不精。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喜欢阅读,不仅阅读文学方面,更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等,学习语文越不费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许多人存在这样的偏见,说起读书就要求孩子读作文选,以提高写作能力。好像读书只是为了写作。其实不然,读书不仅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扩大人们视野,提高欣赏水平,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提升境界。
“语文是一辈子的事。”从孩童的牙牙学语,每天的交流都用到汉字。自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发一本书,名字叫“语文”,一直在初中高中都当作一门主课来学。而且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考试,中考、高考更是当作一门主课进行考评。如果语文成绩太差,很难考上名牌大学。语文知识掌握好,也未必会考出优异成绩,因为语文测试是对学生字、词、句、篇、章的综合考评。既要考语文基本知识,也有古文、现代文阅读分析,更要把占几十分的作文写得漂亮才行。因此,有许多理科生感叹不怕数理化,就怕写作文。
这些只是为了应试而学语文,一旦考试结束,许多学生就会随手一扔语文课本,从此搁置一旁,尘埃落满,也懒得打开再看。因此,现在有许多初、高中生 提笔忘字,文章三言两语,甚至出现语句不通,病句多出。
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心情浮躁,不愿读书,更不能安心读书。认为读书不如和人抽烟闲聊,不如打几圈麻将,不如做些生意赚钱。除了上学这十多年不得不读书,其余的大半生都属于个人安排。很少有人强迫你一年读几本书,分析几各段落,写几篇文章。许多人认为语文学不好,又不耽误吃喝,甚至不耽误赚钱养家,何苦逼自己学语文呢。这里所指的语文不单单是上学时标有“语文”的那本书,而是广泛的语文,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简单交谈及阅读、写作等等。
说到读书和写作,这关乎于个人爱好问题。喜欢读书的人、懂得享受读书乐趣的人无论多忙,也会见缝扎针拿起一本书来读。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藏克家:“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可见读书对人是有深远意义的。虽不能和伟人相比,作为平民的我也很喜欢读书:读历史,可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读地理,可知道世界各地的风俗人情;读科技,可了解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读文学,可以和书中人物对话,感觉书中所写就是自己的心声,也常常被书中故事情节而打动。徜徉书海,书香沁脾,一份快乐和幸福盈满脸庞,一份舒适和惬意缱绻心间。
书读多了,就想敲击键盘写几句。写出读书的感受,写出对生活的热爱,写出自己的悲喜,写出自己的梦想。一篇篇拙笔呈现出来,就如自己生的孩子一样,那份喜悦油然而生,那份自信渐渐增加,成就感越来越强。写文多了,越发感觉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甚少。于是,又不断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积累词汇,分析文章结构,思考该如何下笔写出更精彩的文章。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伴随人的一生,让你越发感觉生活更有意义,生命质量提升甚多。
语文不仅包括读书和写作,更是渗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如一日三餐一样不可或缺,如人们之间的交流一样自然顺畅。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语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慢火细炖,日积月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生活更好,精神富足,就要时常学习语文。语文值得你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追求!
——题目太大,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啃如此大的骨头,
有点力不从心,贻笑大方。请各位多提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