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教频道
收获快乐寒假
也许是过了喜形于色的年龄,看淡了春节这样的喜庆节日。所以,今年寒假,除了走亲访友,打开电视和网络,已很少沉迷于娱乐性节目之中,而是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专注于科教频道的“读书”和“百家讲坛”两个栏目,补课充电,收获还不少。
网络是个大仓库,储备了渺无边际的知识资源。打开网络,尤其是再看没机会收看的直播内容,总有太多欣喜的情绪。前几天,再次上网看到百家讲坛中的《话说聊斋》,顿时来了兴致。从小时候看的小人书《画皮》到根据其不断改编的电影,其中的许多故事都能讲出来,但作者蒲松龄为什么要写人与狐妖鬼魅的故事,平时还真没仔细思考这几天,看了韩田鹿教授对《人鬼情未了》、《棋鬼也疯狂》《夜叉遇到鲁滨逊》等故事的解读,才对聊斋有了更深的理解。田教授不仅给我们讲述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而且剖析了这些故事蕴含的道理,比如《棋鬼也疯狂》讲的就是一个爱好下围棋却总是满盘尽输的书生,不顾倾家荡产、舍生忘死之危险,最终被阎王罚入地狱的故事。一个短小的故事,韩田鹿教授却从三方面进行解读,一是蒲松龄将围棋写入作品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二是如何不玩物丧志,在爱好和癖好之间如何让生命活得有意义;三是从张生执着下棋的角度分析如何断定是正确的执著还是无谓的执著,非常深刻。他告诉我们,不同的人、不同年龄在职业和爱好之间,应该取得一个平衡点,把握好一个“度”字。爱一种事物无可厚非,但重要的是,衡量一下事情本身你要达到的目的与你本身的能力之间有多大距离,认真忖量一下再作决定,自己是否应该继续执著地坚持下去。《夜叉遇到鲁滨逊》这个故事,题目一下就将听众带了进去,韩教授用夜叉与鲁滨逊的故事作比较,得出了东西方因社会形态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观念,文化不同而对待外来事物的不同态度。我们做到的不应该只是顺应和调和,还要更多地学习西方人那种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态度,才能开创人生的新格局,而这样的人一旦多了,才能开创社会的新格局。另外,我还一一听取了陕西师范大学于教授对上官婉儿的所有解读,大宋谜案之狸猫换太子、赵匡胤死亡之谜等解读,聆听专家研究各种资料对历史之谜的深刻见解,感觉豁然开朗,不仅让我看到了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看到了历史学家们精益求精的求知态度。学海无涯,在知识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在探索中前行,在思索中进步。
关注“读书”这个栏目已经很久了,只可惜直播的时间总是无暇收看,而这一次,一口气看了《我的一本课外书》连续多期节目,不但对名人所介绍的一些课外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不读不为快的感觉,而更多的是一种震撼和醒悟。2013《我的一本课外书》全国20强小选手连续六场的角逐,场场精彩。评委是读书栏目主持李潘、国学名家郦波和著名编剧史航,他们一次次向小选手发难,但是选手们都用善辩的口才向老师们一一作了回答,而且措辞准确,表达流畅,令人惊叹。他们的年龄,最小才8岁,最大14岁,但他们所读的很多书目都超过了自己的年龄,比如《菜根谭》、《跟司马懿学管理》等,而且很多选手都对所读书目有所研究,如读过《水浒传》,就读《鲍鹏山品水浒》,并能对108单将熟背成诵,读《上下五千年》,就能对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和每个朝代所发生的事件如数家珍;读《小窗幽记》就能汲取古典文化的精髓,凝神静气诵出自己创作的诗词……当然,读书的人也会让你感动,一个名叫王朝阳的脑瘫男孩,双目失明,却硬是用手指触摸盲文,一遍又一遍品读佳作,哪怕手指磨得针扎一般疼痛,也要让自己的心变得强大起来。他的故事感动了所有的人,他的表达已经让我们感觉不到他异于常人的地方,这就是书给予人的力量,它能改变一个人,更能塑造一个人。
专家解读和选手们的一次次对决,让我深有感触。
1、读书一定要选对书目,否则就起不到滋养人生的作用。比如有一个孩子推荐了一本《博弈论的诡计》,专家对此书持否定态度,原因就是此书传递的不是一些正能量的东西。
2、读书面一定要广,只要是传递正能量的书都要阅读一些。励志类的、纯文学的、国学方面的、科普类的、生活类的……只有站在高处,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有助于思考深度地开掘。
3、读书不能作秀,对于感兴趣的书,一定要深读,用研究的目光去读。真正的阅读是发自内心的,只追求内容和情节,而不进行思考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这是有些孩子也经常读书却进步不大的主要原因。
4、读书要做到知行合一。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不光是为了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用书中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祖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5、最后,我个人认为,读书要用说、写不断检验自己。回看所有内容,不管是专家还是小选手,他们个个伶牙俐齿,书中内容一问便可娓娓道来,很有见地,说明他们不但进行了思考,而且善于表达。所以,读写之间,只让孩子多读还不够,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后,一定要引导孩子再练习语言方面的表达,比如,通过读书交流会、写读后感悟等方式,使读书这种隐性行为外在化,这对孩子的成长不无裨益。
看完两个栏目的这些内容,对这些读书人除了有一种深深的敬佩之情,也产生了自惭形秽的纠结。作为老师,我们常常以繁忙为借口,放弃了很多读书的时间,且不说自己比不上这些专家,仅仅是在场的那些孩子,都有很多不及他们的地方。看来,得好好为自己的空洞填补一些东西了,不追求成功,只为心灵的成长。
复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