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出游《五》--河南博物院
上周日,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位于农业路的河南博物院,女儿老早就惦记着来这里看看了。
刚下车,女儿就“哇塞”的大叫起来,原来是看到了领门票那长长的队伍,我让女儿带着弟弟在树下凉快,自己去排队。我按女儿的要求,尽量迈着大步,女儿是要我大约测量一下队伍的长度。来到队尾,不多不少一百七十八步,除去误差,应该有一百五十米长吧,不知道这个答案女儿是否会满意,不满意就只好自己再来一遍了。
半个小时以后,我们顺利的走进了博物院的大门。正中间是一座“鼎”式的建筑,和博物院的名字倒真是吻合。
女儿摸摸“鼎”的大门,一副不解的神情:“妈妈,您说这门怎么这么厚啊?还有这么多钉子在上面?”“这不正有古老的代表性吗?以前的大门都是这个形状的……”没等我说完,女儿就大步跑进去了。
“哇塞,里面的空间真大啊!”来到主厅,女儿的感叹不绝于耳。正对面是一个人用自己的双臂推着两只站立的大象,呵呵,当然不是真的,是雕塑!这又让我想起河南的简称:豫,看来中原大地真的和大象有很深的渊源了。东西两面按照朝代的不同,各有两个较小的展厅,啊,这里有一个小厅正举办奥运加油的画展,女儿迫不及待,逐张看过,频频点头,嘴里还不住的评价:“不错,画的真好!”“这张更好,福娃很像!”“这张嘛,五环有点小,颜色应该更鲜艳!”……最后,我和女儿一致对福娃剪纸系列伸出了大拇指。
在东区的汉代展厅,女儿又对一个陶井表现出了好奇:“为什么叫灭火东井呢?”我凑上去,仔细一看,还真是,看来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灭火器的意识了。还有一副石棋,简单又不失巧妙的设计,在娱乐中还增添了许多动脑筋的机会。接下来是各种石马石兽、吉祥的凤凰、避邪的石虎,雕刻的工艺不但精湛,还极端的入神。
在东区的展厅通道里有一座现代仿造的“九龙宝鼎”,很多人排着队,和宝鼎合影,都希望能沾上吉祥的边,实现自己心里最大的愿望。咱也不能脱俗,让女儿摆好姿势,“喀嚓”一声,一张漂亮的合影好了,可以把宝鼎带回家喽!
清代的各种珐琅制品,让人眼花缭乱,鲜艳的颜色,清晰的轮廓,勾画出的图案华丽而精致,真令人称奇,听了解说才知道,这些万寿无疆的碗和茶具都是在清代皇陵的墓里发现的。
接下来看到的是各个朝代的金银饰品,从商殷开始,到明清,金银工艺已经很繁荣了,金银器的使用已经发展到了祭祀、冠服、生活、陈设等,造型优雅,工艺复杂,现在展厅里陈列的已经是很珍贵的文物了。尤其是那根黄金做的龙头凤簪,惟妙惟肖,连尾巴的羽毛都一根根清晰可见,真是让我喜欢极了!女儿看我停止不前了,顺着我的眼神看过去,偷偷在我耳边说:“妈妈,您真爱臭美!等我长大了,买一只给你戴好不?现在可以走了吧!磨蹭的像个老太婆!”羞的我呀,真想咬她一口!
可等到了象牙雕刻展品的区域时,女儿的小眼睛瞪得倍儿圆:“哎呀,这棵萝卜可真漂亮,上面还有一只蚂蚱呢,妈妈,您看,和我画画一样,从跟部的白色渐渐变红,颜色上的可真绝了,蚂蚱的绿色是透亮的绿,让我想起了地质博物馆里水晶……”瞧瞧,女儿有点评论家的风范吧。旁边用象牙雕刻的老寿星,手扶龙头拐杖,面带微笑,似乎在祝福每一位来参观的游客健康、长寿!
清代的彩漆器物吸引了很多人驻足,金色和红色的搭配富贵、华丽,令这些漆器充满了贵族的味道,一看就知道是皇室的珍品了。即使在现在,能做好这些漆器恐怕也不容易吧。
在楼上的展厅里,我看到一个四五层高的鸽子笼,从层层的相隔到顶上的套珠,工艺都得上一绝了。又看了许多出土的香炉、香案,居然还看到一个九龙兽,一个身子九个龙头啊,据说它就是可避邪还神奇的象征呢。
由于时间观念,我们没听到古乐的演奏,接近中午,儿子的耐性也达到了极限,我们匆匆地看了这么多,记录的不是很全面,也只是印象比较深的一些,总的来说,这是一道适合大人孩子的古香、古韵、古色、古味的精神大餐!有时间的话,朋友们还是到河南博物院去亲眼观赏吧!
云水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