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宠于孩子,谁是受害者?
文/英英
作为今天的孩子,有人说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从生下来就不缺吃、不缺穿,还有那么多的人疼爱;也有人说他们是不幸的一代,从小就被作为权利和利益的对象,被家人争来夺去。不但要尽很多责任和义务,还要从小学会面对和适应各种争斗……
六个大人争夺一个孩子
43岁的秋秋,本来是市财政局的公务员,并且在局里的工作独当一面,很受上级领导的重视。但她非要急着辞掉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急着到南宁的一家私人企业应聘临当时工。很多人不理解,问她:“再有几年你就退休了,现在办内退,要少拿很多钱的。你这是何苦来着。”
秋秋说:“你不知道,我这也是不得已啊。我再不想办法,我的孩子就要给毁了。”
“为什么呢?”
秋秋说:“因为我们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离外公外婆也很近。儿子从小是爷爷奶奶照顾得多一些。基本上从周一到周五,儿子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到周六周日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爷爷和奶奶,就这么一个孙子,对他百般疼爱,百依百顺。而外公外婆那边,也因为一周只能见一次孩子,也是亲得不得了,简直到了溺爱的程度。因此,在教育孩子上,我和孩子的爸爸基本上不能施行自己的主张。”
“比方说,在吃上,爷爷奶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儿子的要求。从儿子生下来,这种战争就没有停止过。儿子1岁的时候,我就主张给孩子断奶,可他爷爷和奶奶说什么也不同意,非要让儿子吃到2岁不可。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学校就在我们单位旁边,我主张儿子放学后自己回家,而爷爷奶奶却非要去接孩子,而且,每次都要给孩子在校门口买些乱七八糟的小吃。只要是孩子要求的,爷爷奶奶从来没有让他落空过。我给他们说,这样宠着孩子,到头来是害他。他们却说,我们的儿子也是这样养大的,不也好好的吗?儿子甚至样成了一个坏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吃些东西,不但不刷牙,还要在嘴里含一块姜糖。那时,儿子对姜糖有着特别的嗜好,不让含姜糖睡觉,就哭。爷爷奶奶就依了他,使他养成了这样的坏毛病。为此,我打过儿子好几次,儿子还是不改。后来,他干脆不跟我们睡,也不自己睡,直到现在还一直和爷爷、奶奶睡。儿子小学快毕业了,还总是想吃什么,爷爷奶奶就让他吃什么,从来没有不满足他要求的时候。”
“特别让我生气的是,儿子喜欢吃爆米花,他爷爷就每天给他买一袋,儿子有时候甚至一天吃两袋,爷爷也照样满足他。有一次,儿子一连吃了两袋爆米花后,当天就发高烧不止,后来去医院检查,大夫说是得了急性肝炎。我说是因为吃爆米花吃的,他爷爷奶奶还不高兴。”
“每到周末,孩子总喜欢回他外公外婆家,每次,他爷爷奶奶总是老大不高兴的样子,对他们的孙子说:“鑫啊,别回去了,外公外婆家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你要是答应不回去,爷爷奶奶给你买个好玩具。”儿子很滑头,他知道即使他回去,也还是想要什么,爷爷奶奶就能给他买什么。所以,他还是坚持回去。因为,每次回去,外公外婆都把他宠到了天上。他想去哪里,就带他去哪里,比如带他上山去采野果;给他做弹弓,带他去打鸟;陪他到河里捉泥蚯、捉蝌蚪、捕鱼虾。外公和外婆总是小心翼翼地陪他们的外孙度过每一个周末,他们担心他下次不再来了。”
“儿子上小学前,爷爷奶奶常问儿子:‘是爷爷奶奶对你好,还是外公外婆对你好?’儿子总是说:‘爷爷奶奶好,外公外婆也好。都好。’爷爷、奶奶就表现出不太高兴的样子,说:‘你外公外婆给你买什么了?你的玩具:小猫、小熊、飞机模型……这些不都是爷爷奶奶给你买的吗?’后来,儿子慢慢地大了,他就不再那样回答爷爷奶奶的问题,而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爷爷奶奶问他,他就说是爷爷奶奶最疼他,他最爱爷爷奶奶;而外公外婆见他,他就说是外公外婆对他好。为了让儿子觉得爷爷对他最好、最亲,爷爷常给儿子买一些玩具,人家没有的玩具,我儿子总是能最先玩。他才3岁的时候,他的玩具箱里就装了满满两箱了。儿子的外公、外婆在乡下,虽然没有很多的钱,但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好儿子。”所以,在我们家,儿子从小到大,没有受过一点点委屈,儿子成了小皇帝。但到了学校,可就不一样了,同学们并没有人会什么事都让着他。所以,他常常是受着委屈回来,自己不知道怎么和同学相处,怎么去平衡与同学的关系,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对与错。他常常和同学发生一些矛盾,甚至打架。老师把我叫到学校,说‘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鑫的学习成绩还是直线下降,自己不想学习,还老是影响别人学习。他成了班里的“问题学生”。你们家的孩子,我没法教了……’看着孩子目前的现状,我很担忧。为了孩子,我没少和他爸爸、爷爷、奶奶生气,但是不管用。我埋怨他爷爷奶奶,他爷爷奶奶却埋怨我。如果我们还和他爷爷、奶奶在一起,很难让儿子不受他们的影响。所以,我只有找借口离开,因为他的爷爷奶奶已经上了年纪,不愿远离故土,我只好借机到南宁打工,把儿子也带到南宁来。我借口说,是为了儿子能上好学校。也刚好,因为我刚来南宁上班,没有自己的房子,不方便让爷爷奶奶一起来住。先这样吧,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些,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顺理成章地让我儿子和他爷爷奶奶分开,不再受他们的影响。”
秋秋为了争夺儿子,只好以牺牲自己的好工作为代价,把儿子带到南宁,单独留在自己的身边。但作为她儿子,小学之前的这几年关键的教育,是不是白白就给耽误了呢?一味地迁就老人,而牺牲了儿子的黄金教育期。当然,如果秋秋从一开始,就拒绝孩子与隔代人相接触,也是不现实的,那样老人也同样会受伤害。
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每一家都是孩子少,老人多,不免会产生对孩子的争夺战。他们总想多争得一点孩子的信任和爱,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从秋秋儿子的身上就可见一斑。
重组家庭的孩子之争
我有一个朋友,时常向我倾诉她活得很累。原因就是她离异后嫁给了一个带男孩的丈夫。虽然丈夫对她一好百好,俩人的感情很融洽,但她还是觉得生活得并不完美。因为她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与前妻的儿子相处。
他的丈夫,也同样有这种感受。因为,她与他结婚,带来一个女儿,他虽然对她的女儿百般疼爱,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但她还是不能真正地把他当成自己的爸爸。
没有结婚前,丈夫建军说:“我相信我一定会和你女儿成为好朋友的,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她。”妻子娟也说:“我并不是一个自私的女人,我相信凭我无私的爱心,一定会让你儿子觉得我像他亲身母亲一样爱他。”建军说:“我相信你会的,我也会的。孩子是无辜的,我们一定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我们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一样幸福,健康成长。”
虽然他们的感情让很多人羡慕,但这两个孩子隔在他们中间,让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活得累。他们最初的那种幸福美好的心态,被实实在在的日子磨得没有了什么感觉。
他们的男孩今年15岁,女孩今年13岁。平时,他们无论给哪个孩子买东西,都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向。但经济条件毕竟是有限的,当他每次给女儿买东西多一些的时候,儿子就不愿意了,说:“爸,你总是对她比对我还要好。”为了弥补儿子的这种失落,他贤惠的妻子,也总是悄悄地给他儿子买很多他想要的东西。
但,问题后来还是出现了。女孩的生父,一有空就会十分讨好地带着女儿去吃肯德鸡、麦当劳,给她买高档、漂亮的衣裙和鞋子,买高档的学习用品。做为女孩的继父,他并不想比她的生父逊色,也时常暗暗地和女孩的生父较劲,他想做一个女孩心中的好父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亲生父亲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他开始不允许自己的女儿接受她继父亲的疼爱。他说:“他对你的爱,不是真心的,是变态的、不健康的,也是危险的。”女儿毕竟和自己的生父有着血缘关系,很容易取得信任,也因为她的年龄小一些,分辨不清是非。她不知道自己的生父说的有没有道理,但她相信自己的生父不会害自己的。所以,不论养父如何对她好,她都没有觉得他是真正的好,她总是在心里提防着他的爱。
正因为这样,她很矛盾也很痛苦。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继父的真心付出,多多少少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打动了她。因为这种矛盾的心理,她有时候觉得养父是个好人,有时候又觉得他是一个十分阴险狡猾的不可信任的人。有时侯,她会因为判逆和莫名其妙的心烦,而对继父发火。因为这,母亲不止一次地批评她,她觉得自己被夹在生活的夹缝里很压抑,同时又觉得自己是不幸的。尽管长辈对自己都好,但她一点也不觉得开心。她不敢和妈妈说,见了爸爸也难以启齿,她不知道怎样才能向爸爸说得清楚。因为,她不想让自己加深他们之间的矛盾。这样一来,她心理的压力就越来越重。她在日记里写到:“我对他们这样的游戏已经烦透了。他们不是真的爱我,而像是在争夺财产。”她还对自己的好朋友说:“他们不是真的爱我,我成了他们手里的棋子,我不想再见到他们。”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拥有一种这个年龄孩子不该有的痛苦和郁闷。
在学校,她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些什么。虽然,她不缺吃穿,生活上也比别人富裕,但她还是开心不起来,她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些什么。老师只知道她不爱话、不爱发言、不爱参加活动,似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但就是不知道她究竟是为什么。她的心中甚至时常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恨,但她又不知道究竟该恨谁。
而他们的儿子每次见生母的时候,生母总是问长问短。儿子说:“她对我还不错。”即使是这样一句话平淡的话,他的生母心里也十分的不平衡,她生怕自己的儿子被继母给感化了,真正成了别人的儿子。到时候,真的和人家一心,就等于白给人家生了个儿子。
有一次,继母听到儿子给他的生母打电话,要她给他买一双耐克的鞋子,她的妈妈好像是当时忙,没有立即就答应给他买。继母第二天,就瞒着女儿,把鞋子给儿子买回来了。等过了几天,生母也把鞋子买来了。当她看到儿子脚上的鞋子时,她和儿子吵了起来:“就几天你都等不了吗?”她觉得儿子的继母是在和她争儿子,不让儿子穿继母买的鞋。儿子觉得妈妈太过分,不该这样,当即就和妈妈吵了起来。妈妈当然很伤心,两个人的见面就这样不欢而散。后来,生母又百般地讨好儿子,为儿子买很多东西以图弥补。她还对儿子说:“她是为了讨好你的爸爸才对你好的,你不要以为她是真的对你好。她对你再好,也决不会像妈妈爱你那样真、那样深。”
更让儿子心烦的是:他的生母还时常打电话来,问儿子的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如果什么地方做得不够,他的生母就从中挑唆他和继母的关系或者埋怨她。如果她什么地方做得比自己好,她就表现出极度的狂躁和不安。她的情绪变化,时常直接地影响到了她的儿子的思想变化。他们的儿子,在中招那年,由于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压力,导致自己把自己的手腕割破,幸好即使被发现,否则后果难以设想。
现实的家庭、现实的社会关系,导致现实的问题和现实的社会心理问题。想做到不去争,不去比,很难。但争和比的结果,直接导致的受害者只能是孩子。
以爱之名争,谁来来负责?
虎子,今年20岁了。他当兵复员回来已经1年多了,最近才被安排到某大学里当一名保安,而且是他父亲和他的席爷爷花了很多钱、托了很多人,才把他安排进去的。虎子的爸爸很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把儿子牢牢看住,后悔给孩子认了个干爷爷。
虎子小时,长得虎头虎脑、聪明活泼、非常惹人喜爱。同住在学院里的席爷爷,是个教授,他非常喜欢虎子。因为他自己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而且成家立业、远在异国他乡。所以,席爷爷就把虎子从小当成了自己的孙子。虎子还不会走路,席爷爷就常常抱他,有事没事,他总爱逗他玩,常常给他买好吃的、好玩的。席爷爷家平时只有他和老伴,经济上非常富裕,家里多个虎子就多了很多的欢乐。所以,他们很愿意让虎子去他们家。等虎子会跑的时候,已经把席爷爷当成了自己的爷爷、把席爷爷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不但在席爷爷家吃、玩、学习,还在席爷爷家睡觉。席爷爷教虎子学习,席奶奶给虎子洗衣服、做饭吃。为此,虎子的爷爷还很吃醋。但想到席爷爷是教授,可以教给虎子很多东西,也就没有说什么。
席爷爷为了留住虎子,比亲爷爷还要惯着他。吃的穿的,自不必说,反正他们的钱花不完,什么都尽量满足虎子。就连席爷爷自己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这样惯着虎子。以前,他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但现在,为了能让虎子把自己当亲人一样看待,不仅是席爷爷,就连席奶奶也什么事都惯着、依着虎子。
虎子他爸说,虎子小的时候,常常要把席爷爷当马骑,席爷爷就让他把自己当马骑。好多次,虎子憋不住,尿了席爷爷脖子、身上都是尿,席爷爷也还是乐呵呵地,连一句也舍不得吵虎子。等到虎子上学的时候,因为贪玩,每天不愿意写作业,席爷爷也不吵他,他总是说:“孩子还小,等他大了,就知道努力了。”
虎子的爸爸看到席爷爷这样惯孩子,好几次想得把虎子弄回来,不能老让他在席爷爷家。但虎子的妈妈说:“反正虎子也不笨,等将来自己知道努力,也能考个好大学的。既然席爷爷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那么好,也一定能把我们的虎子教育好。”可是,后来,等虎子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他的坏毛病也一天天地多。他吃饭老是爱剩饭,席爷爷就替他吃;平时他总是不记得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席爷爷就帮他打电话问老师;虎子在学校打了同学,爸爸让他去给人家道歉,虎子不去,席爷爷就替虎子去向人家赔礼道歉。他还学会了逃学,每次考试考得不好,虎子从来不敢让爸爸妈妈签字,每次总是让席爷爷代签。虎子说:“席爷爷才是真的对我好,他不指望我长大给他挣钱花。”直到虎子小学毕业,虎子的老师还不知道席爷爷不是虎子的亲爷爷。学校的同学,论学习,虎子排不上,但论名气,谁都知道虎子,因为他不仅是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学生”,还是学校的“小霸王”。
虽然席爷爷和席奶奶都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但他们也很难扭转虎子的局面。席爷爷说:“我们也都希望虎子好,对教育我们心里也都数,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到虎子身上就不灵了。”
虎子的爸爸打过虎子很多次,但都不管用。有一次,虎子被打之后离家出走,两天也不回来,可把他爸爸和妈妈吓坏了。他们无论怎么找,虎子都不回来。等到第三天,席爷爷接到虎子的电话。席爷爷让虎子回来,虎子说,打死也不回到爸爸妈妈那里。如果席爷爷不答应,他就不回来。席爷爷答应了,并要虎子的爸爸妈妈答应不再逼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虎子的爸爸和妈妈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顺其自然了。
后来,虎子连高中都没有考上,只好去当了兵,成了现在的样子。直到现在,席爷爷还事事都护着他。在为虎子安排工作的时候,席爷爷既没少费心,也没少花钱。但他一点也不后悔。然而,虎子却很不满意他现在的工作,他的很多同学都上了大学,每逢寒、暑假,当虎子和自己的同学见面的时候,就很自卑。造成虎子今天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谁能说虎子本身就是一个坏学生呢?谁又能说虎子原本就不是上大学的料呢?对孩子的爱之争,导致他丧失了前程,谁能站出来真正为虎子负责呢?
针对争宠于孩子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教育专家:
根据上面的这几个故事,你能否谈谈:家长争宠于孩子,有什么利弊?在这样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回导致什么后果.应该注意什么?家长要怎么做?请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也可以根据你的想法随便谈谈.怎样想就怎样谈,不局限.能否今晚给发回来?谢谢!
英
英英:
您好!
看了您撰写的文章,感觉所选择的三个故事很有代表性。
“六个大人争夺一个孩子”中老人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不仅对孩子百依百顺,而且还以娇宠为诱饵,争夺孩子,这样不仅会养成孩子自负、自大、自我中心等不良品质,还会滋生和助长孩子的贪婪之心,他日一旦孩子在集体或社会中遇挫,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落差越大,心理扭曲就越严重,心理扭曲的严重程度与他日问题行为的严重性是成正比的。“重组家庭的孩子之争”中的女儿,已经表现出孤独、悲伤和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消极情绪与个性品质。她对人缺乏信任感,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故事中的儿子,在心理、学习双重压力下选择自杀,幸而被及时发现才避免一场悲剧。不和谐的成长环境,已经导致两个孩子产生了孤独、无助的性格特征。虎子,在教授爷爷的过度保护、事事迁就下,养成诸多恶习,不仅毁了他的学业,而且已经波及到他现在也就是走向社会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三个个案,我一方面替文中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忧虑,另一方面又为家长们的自私、占有欲,为他们毫无理性的爱而痛心。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三个系统,而家庭教育不仅是教育的起点,更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大凡成功人士,溯本求源,无不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教养、教育条件,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养、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气氛等,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尤其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及水平。
文章中的家长,为了争宠,为了独占孩子的爱,以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为出发点,以自己的心理承受为核心,他们漠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最终将走向社会的独立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和应该从小培养的良好习惯,一味地溺爱孩子、娇宠孩子、迁就孩子,他们的爱是自私的、缺乏理智的,是需要引以为戒的。法国教育家卢梭特别反对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他谆谆告诫家长“你们知道造成你们儿童的不幸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吗?那就是他要什么给他什么。”中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说过:“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要想使人将来能承担重任,成就大事,必须从小对孩子的身体、心理进行艰苦的磨练,有意让他们忍受一些痛苦,这样就会他们的意志锻炼的更为坚强,将来才有可能成就大业。
针对以上三个有特点的家庭,建议第一个家庭,也就是祖孙三代组成的大家庭,中间的一代,即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在孩子出生前,就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让老人认识到娇子如杀子的可怕后果,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健康的教育理念,渗透一切为了孩子的长远利益的意识,并争取达成教育孩子一定要统一战线,要严格要求孩子,这样不仅为这一代孩子好,而且也是为了整个家族子孙后代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对于重组的家庭,最忌各自为战,缺乏沟通,这样的家庭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家庭定期会议制度,在家庭会议上要民主,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引导孩子爱自己的亲人,既爱自己的生父母也爱养父母,更爱自己的家。同时,长辈之间也要努力协调,一切以孩子的未来为出发点。对于第三个家庭,如果有比自己地位、学问高的人想帮着带孩子,最好在开始之际就亮明观点、统一教育方法,否则就一定要自己带孩子,这才是为人父母最需要做的,也是为孩子终身负责的。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家庭的长远利益,我想对家长们说:“爱孩子,一定要理性,首先要建设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和与健康之心。其次,所有的家庭成员,一定要从孩子的终生幸福着想,为了孩子的将来,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既是为孩子的幸福着想,更是为全家人的幸福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