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年级整本书共读的一点感触
从10月8日开始读的《苹果树上的外婆》,到10月13日开始读的《帅狗杜明尼克》,我和孩子跟着“导读”来读书的一个月里,有收获,有悔悟;有兴奋,有忧虑。
——题记
步入二年级之后,除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还在电教室共读绘本之外,我们在家里看绘本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虽然孩子对绘本的热情依然不减,但她对完整的故事(整本书的共读)又有了新的期待。《帅狗杜明尼克》是我和孩子履行“亲子共读”的第一本国际大奖小说,和本次与全班同学一起跟着老师的导读来读不同的是,第一次完全是我读给她听的。因为故事很精彩,所以孩子对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几乎用去了整个一年级下半期的时间为孩子读完了这个故事。当这个学期老师安排统一共读这本书的时侯,孩子因为听过了完整的故事,很愿意独立去读。说句实话,从以前读过的《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到《窗边的小豆豆》、《苹果树上的外婆》,我也曾把一些简单的章节留给她读,所以这次对于有“导读”的《帅狗杜明尼克》来说,倒是也想让她独立一下试试,试过之后,觉得有些问题值得斟酌。
1.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导读问题;
在孩子读第一章的时候,她的速度很快,对老师的问题也能正确地回答,但这些答案并不是孩子经过思考写下的,而是照着书上原文抄下的,而且没有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这样的阅读效果可能也并不是老师的本意。于是,从第二章开始,我要求孩子先抄好“导读题目”再开始读书,读完后,合上书,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话回答老师的问题,既然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读后的笔答也是锻炼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机会。经过这样的改变,孩子渐渐学会了总结,虽然她的总结有些不太流畅,但这种转变确实是我希望看到的。
2.不能完全放手让孩子独立阅读。
在孩子独立读了两章之后,发现她读得还是有些粗糙,而且与其说是在读,不如说是在看——要么无声、要么嗡嗡,虽然也会很主动地查找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把拼音标注在书上,但有些时候依然会因为时间关系或其它原因“漏掉”一些字,尤其是比较复杂、不容易查找的字,有时还会因为不想麻烦,“放过”不理解的词,这可是个大问题。鉴于不想挫伤孩子独立阅读的积极性,在和孩子复习了前两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和词之后,我强烈要求孩子大声地读故事,大声地读给我听。听到意思不对或无法自然衔接的语句——肯定是读错了字,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查字典;听到了孩子可能不理解的词语——读完后提问,如果答非所问,没有更好的办法,还是查字典。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张老师也发信息表扬了一些家长的做法,他们除了让孩子给生字注音之外,还将陌生词语的解释写在了书的空白处,真是一个好方法,采纳!不过,这些名词解释我们除了弄懂以外,没有写在书上,而是写在了孩子的博客里,教育目的一样就可以了,毕竟,课外书不是课本,做好读书笔记也是很好的方法,而且还可以很好地保持“书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