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地等待
——读《孩子 你慢慢来》有感之一
“儿子,能快点吗?”
“儿子,快点呀,要迟到了。”
“儿子,你就不能快点嘛!”
“真烦人,怎么这么慢,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
“你怎么总是这么慢呀。”
写作业时,儿子总是写好长时间,一个字写不端正,就要擦掉重写,最终很晚才能完成作业;在美术班画画时,一笔画不好,一个线条画不好,都要擦掉重画,经常是,别人都交完作品走半天了,他还在那一笔一笔地画着,不急不躁。可是我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因为,我要赶回家做饭呢!我要打扫卫生呢!朋友等我有事呢……
“快点儿”“快点儿”“快点儿”这是我经常说儿子的话,在我的印象中,我对儿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这句。儿子每每听到我的催促,刚开始是辩解几句,后来是无奈地笑笑,现在竟有了些许不满。
在我一味地唠叨中,儿子没有任何变化,我也没有一点办法。直到有一天,我有幸拜读了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感触很深。于是,我决定要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想,那时我也许能闻到花香,看到花园,感受到温柔的风,听到鸟声,听到虫鸣,看到满天亮丽的星斗。可是,当我看到“蜗牛慢慢地前行时”,我还会时不时地对着蜗牛大吼,因为我潜意识中还是希望“蜗牛”能变成“骏马”。于是,我经常会在朋友、亲戚们面前抱怨:我的儿子做什么都慢,能急死人。
直到今天,我很荣幸地悦读了龙应台老师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对如何做好母亲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话是: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当我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停了下来,久久不愿离开文字,读了一遍又一遍,我的心灵也为之一颤:这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办法吗?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让孩子用他五岁的手指扎好蝴蝶结。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等。这是何等的耐心呀!试问,我们有那样的耐心吗?等待是枯燥的,无意义的。我们愿意等吗?其实,等待不是枯燥的,等待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那种扎蝴蝶结的优美动作;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享受那份独特的悠闲自在,难道不是吗?
龙应台,一个睿智的母亲,一个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母亲。看着渐渐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应当做一个耐心的睿智的母亲,越来越深刻地感悟到作为母亲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其实,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也会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有点不理智,有点过分。我的儿子是个人间人爱的孩子,身上有许多优点,比如:爱读书,上进心很强,很有爱心,执着,阳光自信等等;儿子除了做事“慢”之外,好像没有其他的缺点,作为孩子最信任,最亲近的妈妈,我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孩子小小的缺点呢?我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难道这就是我要求孩子的借口吗?不是的。更何况,“慢”也不一定就是缺点呀。孩子“慢”出了端正的字迹,“慢”出了漂亮的美术作品,“慢”出了做事认真的态度……难道我不应该庆幸吗?这也许就是“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的真正目的。
我要做一个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在儿子成长地过程中,和儿子一起成长,多点耐心,多给点时间,慢慢地等待,温柔地等待,慢下来,慢下来,等待生命地成长,等待成长中的那份不期而遇的美好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