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一棵绿色的精神之树
——名师课堂观摩及报告有感
五月九日,五月十日,是两个轻松的日子,也是两个紧张的日子,是两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两个难忘的日子。 这个周末,我和来自各个县区的老师们一起观摩了四位特级教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精彩的报告。激动着孩子们的激动,沐浴着精神雨露的洗礼,虽然身体是疲劳的,但我们的精神却感到分外的充实和愉悦。
四位特级教师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是身怀绝技。施建平老师是情境教学的研究者,他对情境作文研究之深、之广、之实令人钦佩。武凤霞老师以绘本为依托,引发孩子的兴趣点,训练孩子填补绘本,创造绘本,进而集结成书。是作文教学的一大创新。林莘老师和窦桂梅老师分别执教了一篇传统课文和一节文言文,虽然课文题材迥异,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都是那么绚丽妖娆。林莘老师执教的《为人民服务》,借鉴港台阅读教学的经验,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和写作技巧的探究。是对现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一大改革。窦桂梅老师依然从主题教学的角度解读文言文,她执教的《宋定伯卖鬼》既关注了学生语言的学习,又大胆放手遵循学路,让学生质疑传统的主题,进而找到新的依据,是多元价值观的体现。会场上,几乎每位老师都在奋笔疾书,生怕漏掉做课教师说的每一个字。但正像王庆华老师所说的那样,你如果只是记录别人的语言,而不能走进他们的思想,那你永远 只能是语文教学的门外汉。于是,课后我又打开听课笔记,批文入境,努力攀登大师们的心灵和精神之树。我发现:
一,读好书,细读书是这棵树的丰腴的根。
看名师的课,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厚!简约的课堂却洞见了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个厚度就来自于书籍的滋养,武风霞老师给我们作报告,几乎每次都要鲜明地提到读书这个问题。但是很多老师往往是只记住了她的报告,却忘记了去读书。她强调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她读书读得出神入化,无论读到哪种题材的书,她都能寻到教育的影子。这真是一种至高的读书境界。但愿我们每个人也都能像武凤霞老师这样耐心地读下去,读下去,这样,才不会辜负武老师的一番苦心。而当我们从书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和营养时,我们的精神之树也在慢慢成长。
二, 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是这棵树挺拔的干。
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各位语文专家争论的焦点。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课堂也许我们很难企及,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也许很难达到,但是,抓住语文教学的根,这应当是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课标精神的吹拂下,我们的教参依然高举德育的大旗,我们的课本依然贴着思想教育的标签。于是,扭曲了的语文课堂演绎着一场场客串的戏。读了五六年的书,学生依然不会写字,不会读书,不会写作文。林莘老师直指当前教学的弊端,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教学观点:语文就是要学习怎样使用语言怎样作文。老师们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研究教材,探究教法时才不会走一条弯曲的路。
三,课堂的设计和机智是这棵树葱笼的冠。三位名师都给学生连续上了两节课,80多分钟的课堂不但没有厌倦之感,反而让每位听课老师意犹未尽。难道是名师们都有魔法不成,能让我们跟着她和学生的一笑一颦入情入境?我想,除了名师自身的语言和体态魅力之外,那就是他们对文本解读和设计以及高超的教学机智魅力之所在。同样的一堂课,在名师们上来往往是跌宕起伏,扣人心悬。而我们的设计则是平淡如水过于简单。“似我者生,仿我者死”对于名师的课堂,我们不能单纯地去模仿,但我们可以研究他们设计的思路,触摸他们解读文本的思想。林莘老师的《为人民服务》,抓住一段以点带面。引领学生探究议论文的三种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仿写,这种一课一得的教学设计不也值得我们学习并应用于其他课文吗?窦桂梅老师从文章整体入手,再到字词,最后又回归整体,文言兼顾,言意共生。这种教学方法不正给我们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吗?课堂上精彩的生成还需要老师有一个敏锐的大脑,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虔诚的倾听者,才能及时捕捉孩子思维的火花,创造课堂精彩的奇迹。
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位绿色使者,那么就让我们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根植一棵绿色的精神之树吧!用我们对教育的执着信念去浇灌,用我们对教育的孜孜不倦去培养,它就会枝繁叶茂,葱郁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