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需要什么》
今天的晨读课上和孩子们一起读了贾尼· 罗大里的《需要什么》:
需要什么
贾尼· 罗大里
做一张桌子,
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
需要大树;
要有大树,
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
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
需要花朵;
我先读了读,读完了,有的孩子在窃窃地笑:“真有意思。”有的小声嘀咕:“这就是诗?”。
白冰大胆地问:“为什么说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呢?”话音未落,岳耀琪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他高声说道:
有了花,
就有果实;
有了果实,
就有种子;
有了种子,
就能长成大树;
有了大树,
就有木头;
有了木头,
就能做成桌子。
所以说做一张桌子,
需要花一朵。
听完他的回答,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解释。原来诗可以倒回去读。原来诗可以这样平白浅显。等待了很久,一张桌子与一朵花竟然产生了这样微妙的关系。
就这样孩子们好像是发现了这首诗的奥妙一样,兴致勃勃的读了又读。
这时我又抛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做一张桌子是这样,那做其他的东西呢?”
又开始了小声的议论,“做一座房子,需要砖头;要有砖头,需要泥土;要有泥土,需要大地……”
“做一件衣服,需要棉花;要有棉花,需要种子;要有种子,需要果实;要有果实,需要花朵。做一件衣服,需要棉花的花一朵。”
有时侯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迸发的让我吃惊。他们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灵魂来歌唱,来吟诵诗歌。这岂是老师多少的讲解所能达至的教育高度?所有的激情都蕴含在轻轻的吟诵上了,多美的一天,多美的晨诵,怎能不让人流连。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希望达到的:“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说,不仅仅是一样东西,对象和现象的标志,而是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这个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兴趣。”
晨诵,踏着晨光与你共舞!
晨诵,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融入我和3.4班孩子们的心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