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临睡前为赛儿读《草房子》,已经足足快两个月了。
其间我们俩偶尔也会间杂着看一些别的书籍(实在是不想错过、抑或是迫不及待想先睹为快的好书),又因为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里为迎战“阅读比赛”而在时间上又略微受了些影响,所以一本《草房子》足足让我们读了快两个月。
今天终于要进行到最后一章了。
“妈妈,《草房子》马上就要看完了,今天该读第九章啦!……唔,这么快就要看完了,真想再听一次啊……”
赛儿早早钻进被窝,发出言不由衷的感叹。起先她的声音是兴奋的,像胜利后的喜悦,可继而又撅起小嘴变成了一幅懊丧失落、更像是难过的神情喃喃自语。
或许,读(看)完这本书,并不是一件令她彻彻底底高兴的事情。这种心情我理解——当我们盼望一样不可知的礼物或是探寻一个好奇的奥秘,等待结果的过程总是让我们充满美好的期待、幻想和甜蜜,而一旦所有的秘密全部揭晓后所获得的喜悦和快乐,恐怕倒不如先前那般美妙和令人回味……
这一句慨叹之词,让我看到了赛儿对《草房子》发自内心的喜爱,我不由回想起赛儿第一次看《草房子》时说的话:“还是等我看完别的书再看吧……这本书里的‘好词好句’太多了,作者写得虽然很好,可我有些看不太懂……”还记得最初,她只随手翻了几页后就不屑一顾地放置一边去了;后来在我的影响下开始尝试每天听一节,而且越听越有兴趣;再后来每晚听两节也听不够,有时还忍不住“偷偷”看上几节,上学放学的路上再和我抓紧时间“探讨”一番有关的故事情节;到现在又发展成了“舍不得听完、真想再多听几次”。前后的表现相比,是多么大的不同和转变啊。
于是我忍不住盘问起赛儿,想了解一下她喜欢这本书的原因,赛儿很认真地作答。看我问个不停,她干脆从电视柜里找来一个话筒,建议将我们的对话变成一次小小的“采访”活动,她一定全力配合。“太好了!我同意!”我乐不可支。
于是飞笔记下我们的对话,珍藏进赛儿的成长日记——
妈妈:《草房子》快看完了,你此时的心情如何?有什么话想说吗?
赛儿:这本书已经看和听了那么长时间,我对书里的人物都非常熟悉了,我感觉他(她)们都象是成了我的好朋友。可是现在快看完了,我感觉自己就要和他(她)们分开了一样,有些舍不得……(不舍之情尽在其中)
妈妈:看完之后,你还会再看吗?
赛儿:我想我看完后,还会再多看几遍的,因为我太喜欢这本书了!而且也能让我把以前没有听清楚、记清楚的地方再仔细看一看。下次看的时候我还想做做笔记,赵老师教过我们怎么做笔记,我想学着作者那样描写人和事物,争取提高我的作文水平。(还挺有计划性)
妈妈: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些人物?
赛儿:最喜欢的有桑桑、秃鹤、白雀、蒋一轮、秦大奶奶、杜小康和纸月。(确实,在听书、讲书的过程中赛儿已经三番五次地重点提到过这些人物)
妈妈: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有哪些?
赛儿:桑桑异想天开、做的那些古怪有趣的事情,比如他用碗柜改造高级鸽笼、把蚊帐改制成鱼网、大夏天穿棉袄,还有秃鹤演戏、柳三下戴猪尿泡的故事等,都特别幽默和搞笑。秦大奶奶的故事也特别感人,其实她挺好的;蒋一轮和白雀的感情故事也特别好听……杜小康和桑桑的友情也写得特别好。(好几个“特别”,都是赛儿的最爱。)
妈妈:你觉得这部小说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
赛儿:我感觉好多地方都挺好的——作者描写的景物都特别生动,有时候我听着听着,感觉它们好像都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好象也“进“到里面去了;作者描写的人物都很风趣,人物的外表描写得很详细,我们老师说多看这样的书特别好,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我觉得这本书大人小孩都看得特别有意思,都很喜欢看(我想这里的‘大人小孩’一定指的是我们俩吧);作者主要描写了桑桑身边的一些人和物,写了那么多,可是都以他一个人为主,挺好的。(赛儿的原话)
然后,赛儿又翻开《草房子》,亲手给我指出、并念了好几段她喜欢的句子,大多是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断,看来赛儿前面的感言真的是有实有据,丝毫不夸张。
……
小小的采访结束了,赛儿仍是一幅意犹未尽的神情,听说我要写进她的成长日记里保存,又趴过来仔细看了看我的记录,好象生怕我有什么疏漏和闪失,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赛儿还发现很多小细节——目录全是两个字,而且很多是人名;每一章的内容一般只重点讲一两个人的故事等等。有一天看到封底处有关“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图书”的介绍时,赛儿很惊讶地对我说:“妈妈,你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草房子》的时候特别不喜欢它的封面图画吗?怎么今天一看这些系列书的图画,最喜欢的就是《草房子》的封面啊!”(呵呵,是什么原因,那还用说吗?)细细打量一番之后,赛儿指着《野风车》对我说:“下一次,我就看它了。”
感谢作者,奉献给我们这样一本令人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的好书,让我们每一个即将入睡的夜晚因它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和充实。我和女儿在书中找寻到了相同的快乐,同时又各有所得,各有所获,这些精神和心灵上的宝贵财富将陪伴我们,永永远远……
四岁的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