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寒假读史有言之一:患难兄弟名利仇
民间有句话:此生兄弟前世仇人。说的是关系越亲近,恨起来越彻骨。读《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以张耳和陈余二者的命运看来,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普天下的兄弟多还是以骨肉至亲之情为念,张耳、陈馀这对吻颈之交兄弟,又是如何变成隔世仇人了呢?
患难之时是兄弟!
地缘亲近的老乡——两人同为魏都大梁人,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有感情基础,地缘上亲近。这应是两人命运中有交集的大前提。
妻家庇荫的穷汉——张耳最初也就是逃亡到外黄的盲流,外黄有一“白富美”,却嫁了个“庸夫”,一气之下,改嫁给了张耳,“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后来还做上了外黄县长。陈馀先前也就是位穷困潦倒的儒生,“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他们二人赖夫人之力有了原始积累,看来两个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相同的,这大概是他们能够结为生死兄弟的基础。
兄弟情谊的蜜月期——两人皆为大梁贤士,应该是志同道合。张耳“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馀好儒术,非庸人。陈馀较张耳年少,出道晚,姿态低,“父事张耳”。张耳也投桃报李,惺惺相惜。两人相约:誓同生死,患难与共,断头无悔,不弃不离。
生死与共的患难期——秦灭魏,因两人是魏国的名士,秦就通缉两人(此时两人的身价就为后续埋下了伏笔: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两人逃到陈,隐姓埋名,当起了城门的门卫。有一天,保安队长(里吏)说陈馀犯错了打了陈馀的板子,陈馀咽不下这口气,准备反抗。张耳赶紧用脚踩了陈馀一下,说: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我们是要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因为这等小辱就把小命交给这小保安队长呢?
逼仄人生的机遇期——陈胜的起义大军攻克陈,两人同去拜见陈涉,想谋一条出路。结果如愿以偿,陈涉对二人的投靠大喜过望,二人的人生也从此进入了通达之期。陈豪杰的鼓动陈胜立王,陈胜犹豫不决,向张、陈请教,两人以清晰的政治头脑作出判断:此时应先复国、缓称王,掀起六国抗秦的大局面,假天下之众力,免暴秦之专敌。
名利之下变仇敌
阔步人生的腾达期——陈胜挡不住王天下的诱惑,拒绝了两人的建议。陈馀适时抓住时机,提出分兵开辟敌后战场的主张。陈胜就“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战事顺利,民众皆从,赵地已平,顺手牵燕。两人随着战果的扩大,个人的私欲也开始膨胀起来了。大军打到邯郸,地盘广增,兵力强劲。两人“怨陈王不用其筴不以为将而以为校尉”,校尉是什么职位啊?秦时也就是个中级军官。两人如何会满意?
坎坷仕途的阴谋期——“将军今以三千人下赵数十城,独介居河北,不王无以填之。且陈王听谗,还报,恐不脱于祸。又不如立其兄弟;不,即立赵后。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你瞧瞧这哥儿俩,达其私欲有其理啊:一曰我们劳苦功高,二曰陈王妒贤嫉能,三曰先人后已,四曰时不我待。如此,陈馀当了大将军,张耳做了右丞相。
宦海浮沉的反叛期——陈胜得知北伐军割据赵地称王后,先勃然大怒,后在谋士的建议下顺水推舟,借北伐军之力西进攻秦。张耳、陈馀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②。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此时的张、陈羽翼已丰,拒绝了陈王西进的命令,提出北伐南征以扩大地盘。
南面而王的膨胀期——借张、陈手下干杂活士兵的话说:“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箠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己邪?”
隔岸观火的分手期——李良被秦军策反,逼迫赵王和张耳逃入巨鹿,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轰轰烈烈地上演了。巨鹿城内兵少食尽,情势危急。陈馀纠集了几万士卒驻扎在城北,面对强大的王离、章邯大军,就是迟迟不肯出手。张耳派人给陈馀传话说:“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陈馀却说:我不是不出兵,实在是无法出兵啊。我这点兵力相对于强大的秦军来说,无疑于肉委饿虎啊。如果我存活下来,还能够为赵王和张君报仇,要是我也死了,连个报仇的人都没有了。
战争结束,张陈二人相见,张耳秋后算账,陈馀心有不服,以交出将印反驳,张耳就趁着陈馀上厕所的时候,拿了将印,收了士卒。陈馀无奈之下带领亲信浪迹江湖过上了渔猎的生活。
你死我活的反目期——项羽分封天下,封张耳为常山王,陈馀为侯。陈馀心理极不平衡,就借兵攻打张耳,逼张耳倒戈依附了刘邦。陈馀也如愿以偿做了代王。
刘邦攻打楚国时,想借赵兵,陈馀提出了一个出兵条件就是:“汉杀张耳乃从”。刘邦杀了一个假张耳,后又被陈馀发现,陈馀立马背叛了刘邦。
刘邦派张耳和韩信攻打赵国,“斩陈馀泜水上”,追杀了赵王歇,张耳被封为赵王。
张、陈二人你王之后我也王的大剧终于收场。
以史为鉴,读史有言:人不能没欲望,但如果过分了,欲壑难填,不但兄弟反目、夫妻成仇,自己也会招致杀身之祸。